书城励志做事不要太老实
3006700000025

第25章 克服太老实的做事习惯(4)

一个人能在变化无常中力争主动,在变化之前或之初看到变化的端倪,把握有常,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在恶劣的处境下,就能登高望远,看到转机,看到希望,有所准备,不失时机地转败为胜,扭转乾坤。

唐伯虎诗中说:“钓月樵云共白头,也无荣辱也无忧。相逢话到投机处,山自青青水自流。”如果饱受情绪困扰的老实人也能了然于山自青青水自流,就自然会宠辱不惊,物我两忘,也不会徒自贬抑,自招屈辱。

控制情绪虽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控制不了自己呢?只是一种自我调节,就可以让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就是如此简单。

假如你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一定要把握生命的宽度;控制不了别人的态度,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4. 老实人依赖别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但丁的名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这样做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

生活中,很多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在意别人的评价,总觉得别人的做事方法是正确可靠的,不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努力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别人看得起,不如自己看得起。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自信是通往成功的一种原动力。

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护土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而且是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

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土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您只取出十一块。”

“我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我相信自己的记忆力。立即开始缝合伤口。”女护土高声阻止:“不,不准缝合!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现在只取出了十一块。”

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伤口。”

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医生,您不能这样做!”

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泛起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紧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着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 在人群中保持自我本色

生活中,老实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认定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这时候肯定他的行为,他会相当满足;如果所有人都说他做得不好,沮丧的同时,他会随之否定自己。

人具有一种先天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大家一起做,就忘了事情本身的无聊,反倒会觉得有意思。因此,往往不害怕自己错了,而害怕只是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地错。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走向毁灭的时候,每个人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当初希特勒在他的士兵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那些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是敢大声说“我不想去”的那个人,因为这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

《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丝不挂,而在场的人都在啧啧称赞皇帝的新装何等美丽,“皇帝其实并没有穿衣服,皇帝是光着身子的!”一个小孩子大声说出了真相,因为纯真而无所畏惧。

老实人往往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定势,比如为人处事,经常会按照别人的反映做决断,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

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为自己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每个人都在感受自我的价值,因为这是生命的重心。但是,老实人却一直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以为自我的价值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有价值。所以不时对自己的人格修修补补,时刻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刻观察别人怎么做,生怕与别人不同而显得奇怪或另类。然后,就以此标准更正自己,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势和判断标准使他们丧失了评判自己的能力。

爱默生在他的《论自信》里说道:“每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必须保持自我本色。虽然广大宇宙充满了好东西,可是如果他耕作一块不让他耕作的土地,他绝对不会有好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些是他必须尝试求取的。”

有一个饭店老板的女儿叫凯丝·珊妲尔,她想成为歌唱家,可是自己的脸蛋儿长得并不好看:嘴巴很大,牙齿向外突。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她总是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牙齿。她极力想表现得“很美”,结果,反而使自己大出洋相。

在夜总会里有位听过珊妲尔唱歌的客人,认为她很有天分。他对珊妲尔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盖的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牙齿长得很难看,对不对?”珊妲尔非常羞窘,可是那个客人继续说道:“难道说一个人因为长了龅牙就罪大恶极了吗?不要执意遮掩,张开你的嘴,如果观众觉得你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喜欢你的。再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珊妲尔受到极大的鼓励,她接受了这位客人的忠告,不再注意她的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只想她的观众,热情而愉快地歌唱。终于,她成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歌星,并且,现在的喜剧演员还以学她的样子为荣。

每个人都应该有为人处事的原则,不要在乎别人认为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该做什么。正视自己的心灵,抛开世俗的声音,只倾听自己的心声。

◎ 敢于与众不同

有一些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敢于与众不同。因为他们知道,模仿别人永远不会创造奇迹。

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如果有人问他,他的脸为什么总是看起来胖胖的,他可能会因此难过一个星期。可是奇怪的是,不论他喜不喜欢听,他总是喜欢问问别人,对他的外貌、穿着、谈吐或工作表现,有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生活中有很多老实人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做人、衣着的唯一参考,可以说是没有主见。

当被别人称赞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高兴、满足,而别人对我们有意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懊恼、沮丧。更麻烦的是,如果不同的人对某人的举措或是衣着等持有完全两极化的看法,老实人很容易会因为自己拿不定主意,又不知道该听谁的,而感到烦闷与焦虑。

老实人之所以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多半是因为希望借着顺从别人的意见,让他人产生好感。

其实,别人所给的建议,多半仅是根据他们的喜好做出的主观认知,也许与自身的认知与喜好南辕北辙。而且有些人根本只是想满足他的支配欲而已。当许多人同时给予过多不同意见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无所适从,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还有这样的人:在一场研讨会上,他早就想发问了,却一直等到有人问问题之后,他才开始发问。总是习惯于先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才决定自己该怎么做,也就是总喜欢当跟屁虫。

人是群居的动物,大多数人都是追随者,只有少数人才是领导者,他们披荆斩棘,带领着芸芸众生迈向不可预知的未来。也因为如此,老实人会习惯遵循前人设定的各种标准与规范,以确保自己跟别人一样正常。所以,当一群人看电视爆笑时,只要大多数人开怀大笑,他们多半也会跟着笑起来,即使他并不觉得很好笑。为了与大多数人相同,跟着妥协,而对于一些事物的观感,多半也只是遵循主流的观点,不容易拥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只因为害怕自己被大多数人排挤。聪明人就不会随波逐流,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非常自信,所以,他们不在乎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人要活得更好,就要在群体的活动中,试着做那种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人。假如害怕让你无法前进,那就转化心情告诉自己:“这是我最后一次发言了。”不论是在课堂上,在研讨会中,都试着率先举手发言,就算在餐厅里,也试着当第一位点菜的人,就算是喜欢吃的东西与别人很不相同而遭到他人狐疑的眼光。但试问:在一两个月之后,有谁还记得你那一餐曾经点了什么东西?

爱默生曾经写下这样的名言:“不要怯于现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的实验场。”请仔细回想一下,联考前紧张的心情,第一次约会前忐忑不安的感觉,第一次面试时汗流浃背的窘境。结果呢,时间照流,生活照过,没有人因为“紧张”丧失什么。而当所有的过去,都形成回忆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景象,还是紧张与焦虑吗?不会的,留在记忆里的主要是甜美的果实。

老实人都忘记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经常把自己委诸于常识的社会里,在工作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如果有人很明确地指派他做这个做那个,他往往可以很有效率地做好。但是,如果让他自己放手去做,他却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结果不尽人意。这种人仿佛是天生做下属的。

这种跟着别人步伐起舞的习惯,多半是因为本身缺乏自信与创意所致。因此,认为唯有跟随别人步伐完成一件事情,才会觉得踏实,笃定。

正因为被指派的本身,可以减少事情处理时的不确定性,而相较之下,自由发挥的结果,往往意味着事情做得一团混乱。因此,选择以被指派的方式处理事情,一方面可以让事情看起来较容易处理一些;另一方面,就算失败了,或是有了一些闪失,也会觉得反正还有人会扛起一些责任,这也难怪老实人总是喜欢被人差遣来差遣去的,这样的人是不能承担大任的。

◎ 学会自制,掌握自己的命运

老实人似乎一直都习惯在别人的监督下工作,从学习到工作,习惯了有人在一旁监督,习惯了有人给压力,一旦压力减少了,做事的能力也就随之减少;反之,则会随之增加。这种心态表明老实人缺少自我管理、缺少自制的能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这必然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

有一位职工管不好自己的钥匙,不是弄丢了,就是忘了带,要不就是反锁在屋里。他的301办公室就他一个人,老是撬门也不是办法,于是他配钥匙时多配了一把,放在302办公室,无忧无虑了好些日子。

有一天,他又没带钥匙,恰好302室的人都出去办事了,他吃了闭门羹,于是他又在303放了钥匙。就这样,外边存放的钥匙越多,他自己的钥匙也就管得越松懈,为保险起见,他干脆在304、305、306……都存放了钥匙,以为多多益善。最后就变成这样的局面,有时候,他的办公室所有人都进得去,只有他进不去,所有人手中都有钥匙,只有他的钥匙无处可寻。到这时,他那扇门锁住的,就只有他自己了。

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决定自己生活的老实人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他人,失去了自我信仰、自我追求,从而失去了真正自我,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在哈佛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向为大家所爱戴的教务长伯立格先生有一次问一个叫史密斯的学生:“为什么你没有把指定的功课做好?”

那学生回答:“我觉得不太舒服。”

教务长就说:“史密斯先生,我想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蠢事,都是由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毫无疑问,正是由于这个学生缺乏自制力,缺乏成人思维,认为自己不舒服就可以成为自己没有做功课的借口,那么到最后,很多机会都会丢失在这个借口之下。而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的老实人,实际上是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浪费掉,而且最糟的是,他们本身并不知道错过了这些机会,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而没有想其实是自己缺乏自制力,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这种幼稚的想法,使他们失去了成人的思维,结果就是机会在他们面前一个一个消失。我们知道伟大生活的基本原则都包含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同样,真正的机会也经常藏匿在看来并不重要的生活琐事中。

如果一味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由别人主宰,如果别人真的愿意并且有能力替自己主宰命运,在逃避掉所有责任与打击的同时,还将失去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自信、历经风雨磨砺之后的坚强,还有依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果不学会自制,不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那我们的生活就如同一碗白开水,淡然无味,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没有任何激情,没有任何价值,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成功而言。

相反,只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生活,才能活出真我风采。即使有一天所有人把目光都投向了别处,我们还拥有最后一个观众——自己。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在学会自制后,掌握自己的命运!双目失明的阿炳,用一手漂亮的二胡拨亮了音乐殿堂的明灯,从而使坎坷的人生充满了凄美的诗意;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用手中的笔在轮椅上捕捉到飞翔的梦想,她漂亮的文字、图画和歌喉,使她的人生几近完美;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宫刑而作《史记》……这其中,哪一位不是用自己的自制力战胜苦难、掌握自己的命运?结果,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是平凡人,但他们也同样是伟人。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学会自制,学会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成功于你只是眨眼之间的事!因此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灾难时,想想那些伟人的经历,想想他们面对困难时采取的成人思维——用自制力掌握自己的命运,驾驭好自己的人生之船。

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都要保持自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