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3006100000014

第14章 做受欢迎的人——左右逢源的心理秘诀(4)

(七)叙述数字时若能将个位数也表示清楚,可以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

试想,如果我们听到对方把小数点以下的数字,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我们有什么感觉?是否会认为对方的记忆力惊人?通常有些人之所以被尊为“超人”,就是因为他们肯下功夫,将小数点后的数字都记起来的缘故。

其实牢记数字,往往还能让听讲的人产生信赖感。例如有一位杂货店的老板到银行申请贷款时,他要求银行借他91万元。银行的经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何不干脆借100万元。这位老板很坚决地表示,他贷款的金额经过他仔细计算,确实只须借91万元,因此他只要借91万元即可。银行经理听到后觉得他非常可靠,于是立刻批准了他的贷款。

(十六)逆光走向对方会使人产生此人较“大”的感觉

欧美人士相当重视心理学在商业上的应用。尤其是身为公司的高级干部,他们平时更重视自己的服装、室内摆饰等等,都以尽可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为目的。

在美国还有专为此论点写的一本很厚的书。书中分别说明大人物的谈吐(由如何选词造句到每句话之间应停顿多少等)、应对表情、说话的语调姿态、抽烟的姿势等等,巨细无遗。其中最让人觉得有趣的,就是它还提到“逆光走向对方会使人产生此人较‘大’的错觉”。

逆光当然不容易让对方看清楚自己脸上的表情,因此会让对方产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威胁及压迫感。有些人甚至按自己谈话的对象或内容,调整自己房间内灯光的明亮度,来制造最适当的气氛。

我们或许还用不着做到这种地步,不过在与人说话时选择逆光的位置的确比较好。因为逆光会使对方看不清楚我们脸上的表情,万一我们有时露出犹豫不决的表情时,对方也不容易察觉,从而可使对方对我们留下好印象。

(十七)直条纹的衣服可使你看起来较高

错觉是视觉心理的一种原理。其中常被人应用的是直条纹与横条纹带给人的视觉差异。这项错觉原理常被应用在服装上,我们若想使自己看起来个子高一点,不妨穿直条纹的衣服,反之,若想使自己看起来胖一点,则可改穿横条纹的衣服。

对自己身高不满意的人,可以常穿直条纹的衣服,使别人产生错觉。根据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报告,身高与未来的升迁有绝对的关系。一般人站在个子比自己高的人身边,多少总会感受到有一股压迫感,这是一项不争的事实。换言之,身材高大的人可以让别人产生自己能力强的错觉。因此我们应该多穿直条纹的衣服,让自己看起来更高更大。这样可以给别人一种大人物的印象。

(十八)好笑就笑,不懂就承认,才不会让人觉得你反应迟钝

以前有两位杂志社的编辑,有一次为了连载小说的刊登事宜,两人一起到一位小说作家的家中拜访。其中有一位是老资格的编辑,另一位则是初出茅庐的新编辑。

见面时由老资格的编辑展开话题,但是为了将来容易交接工作的考虑,他仍刻意地安排让同来的新编辑有说话的机会。可是很意外的,那位新编辑却根本不答腔。第二天,那位作家就打电话来向老编辑表示“昨天与你同来的那位老弟头脑是否有问题?”

听了以上这个故事,我们一点都不会感到惊讶。因为一个人在说话时,都希望让对方有印象。倘若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一定会大感失望。因此我们在听人说话时,不妨偶尔加入“吓我一跳”、“了不起”等语表示同感,让对方感到我们在关心他。这样也可以给对方留下头脑反应快的印象。

(十九)重复“我认为……”、“我的……”等语,可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我们在一些政论会等场合,经常可以听到演讲者在他们的话中,不时重复“我认为”、“我的……”等语。对于这些从事政治活动的人而言,向大众推销自己是最迫切需要的事。而多用“我”这个字眼,正是加深别人印象的主要方法。

与欧美的语言比较,东方人原本就比较少用“我”这个字,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东方人通常都会尽量避免用“我”这个字。那么为何东方人会避免用“我”这个字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责任,不想让对方知道这是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感受。换而言之就是一种潜在的防卫意识,认为如此做同时还能避免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

的确,一个人若不时表示“我的看法是……”或“我认为……”,则往往会给人自大、固执的印象。相反的,若想让别人对自己留下强烈的印象,则不妨在言谈中多使用“我认为……”、“我的……”等语,则必然可以让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方法不宜使用太频繁,否则反而会有反效果。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

(二十)将自己的“特点”归纳在三个以内,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

在日本的东北部,有一家知名度颇高的饭店。这家饭店虽然并不是什么百年饭店,但附近有喜庆宴会时,都会选择在这家饭店举行。据了解,当地的人认为若能在这家饭店举行婚礼,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这家饭店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完全要归功于这家饭店的总经理,他将该饭店的特点归纳为两个。

其一是他们推出只有他们的饭店才能制作的正统式餐饮。其二是他们所装设的吊灯,都是价钱极为昂贵的高级货。据说他们最小房间中所装设的吊灯,价值就有4000万日币,大房间中的吊灯,价格更高达一亿日币!因此,当你到达那个城市之后,只要向计程车司机表示要到这家饭店,司机就会立刻反问:“是那家装设昂贵吊灯的饭店吗?”或“是那家推出正统餐饮的饭店吗?”

另外,有一位参议员,由于他在竞选时仅以单一的政见作为号召,从而使他的政见因其简单明了而变得家喻户晓,深入选民的心,最终在选举中获胜。

由上述这些例子,我们不难了解,尽量将自己的特点归纳为少数几项,反而更能加深对方的印象。这可避免因特点过多,而使对方感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当我们参加面试时,与其想让主考官留下“本人文武全能”的印象,还不如强调自己真正精通的一项(例如“我对爬山很内行”等),反而可以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十一)专精于某一件事,往往可以让人刮目相看

在日本NHK担任巴洛克音乐解说的皆川达夫先生,他因在NHK从事巴洛克音乐的解说工作,而获得意大利的音乐首奖。他也是巴洛克音乐的权威。他的本职是教大学西洋音乐史的教授,但他的兴趣却极为广泛,有的兴趣甚至和他的本职毫无关系。高中的时候他曾参加歌舞剧的演出,而且对于葡萄酒也非常内行,甚至还写了一本有关葡萄酒的书。

虽然一般人或许无法像皆川先生一样,对于任何事都非常深入,但专门研究某一件事并且深入探讨,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例如对葡萄酒有兴趣的话,只要稍微下一点工夫,很快就能精通,甚至成为专家。或者以世界各国的语言来练习“早安”和“你好”,甚至学习一些口技(如学公鸡叫)等都可以给别人造成深刻的印象。这些雕虫小技虽然看似无聊,但往往可因此使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找个机会露一手,就可以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他们绝不会觉得你无聊。

(二十二)说出别人意料不到的话,可提高对方对自己信任感

有个人以前为了改建房子,找了一位木匠来估价。结果这位木匠对他说:“这么好的东西拆掉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是我的话就会原封不动地留下来。”听到他这么说,这人立刻对他产生信任感。虽然原本就听说他的手艺非常好,但由于是第一次找他干活,因此对于他是否值得信赖,事实上并没有把握。但这种疑虑由于他的那句话而一扫而空。

为什么?因为他没说出别人预期他会说的话。我们通常会由对方的职业或社会地位,推测他会说什么话。例如我们认为推销员一开口,就会说出一连串推销自己新产品是如何优良的话,而木工则应该会鼓励人尽量改建房子。因此当对方说出与自己预期正好相反的话,往往就会因惊讶而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赖感。

(二十三)不按旧例往例办事,可给别人留下“能干”的印象

一些公司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活动,因此每个职员都会有承办活动的机会。当我们被选派承办活动时,正是我们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此时若能避免因循守旧,就可以给同事留下“能力强”的印象。

不过也不必样样都与众不同。例如,主办年终聚餐活动时,只要选一个别人都没去过的好场所,让大家吃惊一下,那也就够了。

但必须注意的是,若平时工作不努力,只在主办一些宴会时大出风头,则别人对他的印象也不会太好,或许别人会私下戏称他是宴会部长。

因此这些与众不同的变化,最好别太夸张,只应该尽可能在一些细节上去求变化。另外自己平时的工作表现也必须力求完美,这样才能让同事留下工作能力强又会玩的好印象。在社会上只会工作不懂娱乐的人,并不见得会受到别人尊敬,既会工作又会玩的人,才真正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二十四)腰部挺直的坐姿,可让人留下“才俊”的印象

腰部挺直给人的印象往往会非常好。缩成一团地坐在椅子上,不但表现出没有自信,并且还可能让对方留下你畏惧他的印象。

正确的姿势会让人产生私生活正常和思想正直(即不会胡思乱想,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恶意)的印象。另外正确的坐姿还会给人诚实的印象,以及能力强、“才俊”的印象。

在参加会议或面谈等重要的场合时,尤其应该注意挺直自己的腰杆。事实上,在这类场合,腰杆是否挺直,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驼背的人再怎么看,都不可能会像是“才俊”!

再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驼背的人通常都比较内向,防卫意识也比较强,同时也可能是较不合群的人。

(二十五)说话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的年龄、嗜好、职业与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其中最能让人留下好印象的,是那些与你说话时直视你眼睛的人!

谈话时相互凝视对方,对双方来说都会产生紧张感,因此我们会因为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这种紧张,无意中将视线飘离对方的眼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搭乘电梯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注视电梯的天花板或地板,避免彼此目光的接触。

因此,我们若能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相对地,就会让对方留下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好印象!相反,若我们逃避对方的视线说话,则往往会让对方留下自信心不足的印象,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

许多人都有眼睛看着下方说话的习惯。这种表现往往会让对方留下非常软弱的印象,对当事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虽然会有少许的紧张感,但仍应养成注视对方眼睛说话的习惯。尤其要说服对方时,这一点绝对必要。因为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正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压力及信心,同时也是提高说服力的最有效方法!

亲密感——增加与他人的亲密感的社交细节

(一)强调自己与对方有共同的目标,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以前有一部电影,剧中有位老谋深算的公司经理计划利用现任职位上的客户资源开办一家新公司赚笔大钱。于是他找了两名以前的手下,共商创业的事。后来他发现若只有他们三个人,人数太少,将很难成功。于是他要他的手下另外再找七个人,以便组成十个人的创业团队。

他的手下顺利地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人手。但这位经理却发现,他与这七个新伙伴根本就不认识。他们是否值得信任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于是他想到了每晚分别与一个新伙伴共进晚餐的好办法。席间他除了交待各人所负的任务之外,还郑重地向他们表示“我也跟你们一样需要钱”!

结果由于彼此有了共同的目标,这个计划最后终于成功了。

事实上像上述例子中这样沟通彼此间共同的目标,往往可以迅速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就和一旦发生战争,国民间的感情就会迅速地拉近的道理是一致的。我们若能将这一技巧应用到工作上,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与人初次相见,坐在他的旁边较易进入状态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那就是与人面对面谈话时,往往会特别紧张。因为人与人一旦面对面,眼睛的视线难免会碰在一起,容易造成彼此间的紧张感。

相反的,与人肩并肩谈话,在精神上绝对比面对面谈话要来得轻松。因此与人初次相见,坐在他的旁边往往较容易进入状态。这一点同样适用与异性约会的时候。

(三)尽量制造与对方身体接触的机会,可以缩短彼此间心理的距离

有位评论家曾经说过,有一次当他去百货公司买衬衫时,售货员小姐立刻拿皮尺,帮他量颈围。由于此时的售货员必须与他靠得很近,所以会使他产生好像与亲人在一起的感觉,而生意也往往在这种气氛下成交。

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无形的“自我保护圈”。通常除非是非常亲密的人,否则不容易侵入这个范围。但反过来说,若对方已经侵入了这个圈内,则往往就会产生对方是自己亲密者的错觉。

一本杂志上有一句很有趣的话——只要男女开始勾肩搭背,他们就已经是情人!的确,人与人之间有了直接的接触,彼此间的距离会一下子缩短了许多。

因此若想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刚认识者间的距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制造与对方身体接触的机会。

(四)面带微笑地谈话更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之所以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并非由于口才特别好,而是由于他总是能微笑着听人说话。

同样,虽然说些笑话有改善彼此间紧张关系的润滑作用,但有时一不小心,也可能会弄巧成拙。因此,与其费尽心思逗人笑,不如认真听对方说话自己笑,反而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大家一起笑,很快地就能消除彼此间的紧张感,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亲密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获得很大的改善。

(五)若与对方有共同点,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

“你家住哪?”“喔,那个地方我以前常去,附近是不是有一家卖香烟的杂货店?”像这样,为了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只要是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话题,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

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点,就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产生亲近的感觉。这样不但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同时也具有使对方说出真心话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相同的心理。例如两个陌生人一旦发现彼此竟然曾就读同一所小学,顷刻间就会产生“自己人”的感觉,立刻会打成一片。

找一些共同点强调一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