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3005800000023

第23章 容貌(2)

(3)既要看其长处,又要看其短处,以长处为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人才也不例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考察识别人才时,你就要懂得既要考察认识其优点,又要认识其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人才。

七尺之躯,贵在协调

原典

容贵“整①”,“整”非整齐之谓。短②不豕③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④,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⑤,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⑥,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⑦;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⑧,不拜相即鼎甲类⑨。

注释

①整:这里指匀称、均衡。②短:与“长”相对,长指个子高大,短指个子矮小。③豕:猪,这里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猪一样,下文的“茅”“熊”“鹊”都是这样。④突坦:突出而平坦,这里是饱满的意思。⑤下宜藏蛋:完整的说法为“足底下宜藏蛋”。足底最忌其平如板,古人认为,足心呈“凹”字形,即足弓高虚能藏蛋为佳,这样的足形主大富。⑥“五短多贵,两大不扬”。“五短”指五短身材,头、面、身、手、足都短叫“五短”。这是一种匀称、均衡相,人们多认为是贵相。“两大”指两条腿太长,也是不佳之相。⑦“定主封侯”之“侯”乃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这里是封爵之意,泛指高位。⑧妙神:指总体风度、气质上佳,显得文雅潇洒,一说指眼神及其风采。⑨鼎甲:科举殿试分为三甲,名列一甲的共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这里指第一名状元。

译文

人的姿容可贵之处就在于“整”,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要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整体。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小,但不要像一头蹲着的猪;个子也可以高,但不能像一棵细长无筋的茅草那样单薄地挺立在那里。从体形来看,可以胖,但不能胖得像一头贪吃的熊那样臃肿;也可以瘦,但又不能瘦得如同一只寒鸦那样单薄。这些就是本节所说的“整”。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人的背部要浑圆而厚实,腹部要突出而平坦,手要温润柔软,手掌则要弯曲如弓。脚背要丰厚饱满,脚心要空,空到能藏下鸡蛋则佳,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短小,看似不甚了了,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长得过分长,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者,必是贪财好利之人。这些都是命相的固定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命相格局:如两手长于上身(最好超过膝盖,如刘备),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一定会有公侯之封。再如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隐而不现,纹秀别致,再有一副奇佳的神态,日后即使做不了宰相,也一定在科考中一举而夺魁。

解读

曾国藩认为,“容贵整”。无论高矮胖瘦,只要达到“整”的总要求,就是“贵”。《冰鉴》这段话再度强调了形体的协调性,并特意指出几种不协调的形体特征:个子矮小不怕,但不可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身材如树木般高大也很好,但高得如同一棵仿佛会随风夭折的茅草就不好了;体态可以略显肥胖,但不要臃肿得像一头贪食的笨熊;瘦显得精神矍铄,但如果像一只形单影只的寒鸦就有点血性不足了。

从外貌鉴别入才,最易流于主观判断。但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总能从外貌发现人才的若干特征,本节要讨论的即是这种特征的规律。从外貌鉴别人才,“整”是探求其规律的不二法门。整,不指人长短漂亮英俊,而是人的身体部位均衡、匀称、协调与否。在国画中,各图位匀称是美的,而奇峰险水、布局奇异的,也是美的,关键在它的整体风骨情调是否有绝妙的神韵。人才之道同理,因此不以长短肥瘦论英雄。

长短肥瘦是论人整体态势,是远观的结果,而近观细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背腹手足则可论述“容贵整”的若干细节形态,作长短肥瘦的补充。

长短肥瘦不以美丑为标准,口腹背手足也不以形状、肤色论前程和才能,而是论其特点。

背:背是负重的工具,宜圆厚,厚能负重,担当大任的象征;圆可通融,是立于群人之中左右逢源、四通八达,行事有分寸、有办法的象征。前看如昂,后看如俯的是好背;偏薄如坑,短狭如驼,曲折佝偻的是次背。

腹:腹部内藏六腑,以形圆、皮厚、下垂为佳,以扁平、皮薄而短者为次。腹部外突而不失平坦之征,表明有承受大任、突出在众人之外之象,但又有平坦之势,供他人平稳生活之地。这样的人才有为他人的宽阔胸襟。人们认为“大腹便便”是福寿之相,因此有“将军肚”之说。

手:手与足合称“四肢”,加上头合称“五体”。佳手软而长,滑而净,不露筋骨。诸如手过腰者,身小手大者,手垂过膝者,手端厚者等为佳;手不过腰,身大手小,手粗硬者,手薄削者等为次。手宜温软,是贵人之相。大凡有地位有权势有财富的人,脱离体力劳动多年,休养处尊,即便如刘邦一样早历艰辛的人,体势劲力已大变,手上的毛茧消失得干干净净,反而成了温软之物,再加上香薰玉沐,自然不是劳动人民的粗硬大手可比了。

足:“足”“上载一身,下运百体”,虽然位居最下,但作用很大。足厚、正、长者为佳;侧且薄,横且短者为次。足宜丰满,下宜藏蛋。这一点可用现代生理解学来解释。足分弓形足和扁平足,概源于骨骼构造。足弓形高的,下可藏鸡蛋。扁平足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环,因此不胜长时行走,曾有一段时间征兵对扁平足有限制。弓形足弹跳力好,行动迅捷,血液循环快,不易彼劳,宜于长足跋涉,因此是军人必备条件之一。

以上对背、腹、手、足“整”的要求,在现代解剖学都可找到对应的依据。这是中国古人识人的一种逻辑,现代人体生理学数据,倒不如中国古人的观察理论来得直观。

容与形、神有世俗的关系。形有余的举止端庄,严肃,巍巍然而来,怡怡然而去。形不足的却是猥猥琐琐,神态委靡,走路摇晃不定,声音嘶哑。

形有余的,具体而言,指眼睛明亮有神,精神抖擞,举止端正,办事沉着老练,处变不惊,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节操,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一个人能做到此,已是难能可贵,其命运当然属高贵之辈。

形不足就是形有余的反面,即精神委顿,气质猥琐。以这种状态立于人世,肯定惹事生非而招来官司牢狱之灾,即便阴差阳错做了官,最后也得丢掉乌纱帽。

总而言之,形无定格,恰好就是好。如此,我们今天在考察形体方面,其实可以抛开“五形之说”,以“健康”“精干”“协调”等为尺度更简便、更实用、更具时代特色的鉴识理念来鉴别人才。

处世活用

古人认为人的面相脸型与人的成就有密切关系。科举考试应当不会以貌取人。然而因貌丑被剥夺状元资格的却不少。传说黄巢因面目狰狞如钟馗,本应中状元却因貌丑而落榜,愤而写下《菊花》诗。唐朝选拔官员有规定,除了考试,还要看应选者的身相口齿,这是对官员形象的考虑。就像今天对秘书、公关人员要求有漂亮的外表、优雅的风度一样。但在明朝的科举史上,点状元除要求文才出众外,还要求相貌超群,就是说要美男子才能当状元。皇帝点状元之前,考官乃至皇帝本人都要考察三鼎甲的相貌,然后再决定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这个要求让一些文采飞扬而面目不佳的人丢掉了状元。以应试者的外形美丑来定夺状元,实在是舍本逐末了。明朝有几个皇帝都是如此。而始作俑者,就是太祖朱元璋。

据查继佐的《罪惟录》记载,洪武四年,明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论文才,状元该是郭翀。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将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点为状元。

有其祖必有其孙,朱元璋的孙子明惠帝朱允炆登基,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仅四年。在建文二年殿试过后,原拟状元是王艮,因其貌不扬,被抑置为榜眼。谁来当状元呢?当时的考卷官有的倾向胡广、有的倾向杨溥,谁也说服不了谁。惠帝就立即宣胡广、杨溥上殿,亲自定夺。这二人都在外面等候。首先宣的是名叫胡广的秀才,那杨溥是湖北(胡广)人,一听宣胡广秀才,以为是自己,便屁颠屁颠地奔上去。岂知那胡广争先到了殿前,惠帝见他文雅秀气、仪表堂堂,就“一见钟情”,定他为状元。这杨溥空欢喜一阵,状元没有当成,只得到个二甲进士,连一甲都未进,的确有点冤。不过那胡广虽相貌堂堂,可名字却令建文帝不高兴了。“胡”在当时指的是北方那些袭扰中原的少数民族,“胡能广乎?”意思是北方胡人政权还能让它扩大吗?当然不行,于是惠帝给胡广赐名“胡靖”,以便“蛮胡”安定。从此没有了胡广,只有状元胡靖。其实汤溥长相本来也不差,可惜上殿的时间迟于胡广,只得痛失桂冠。

后来建文帝的帝位被推翻,倒是王艮以死相殉。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官。

明英宗对朝臣的相貌也特别看重。天顺年间,大同巡抚韩雍升为兵部侍郎,英宗发诏让大学士李贤举荐一个与韩雍人品相同的人继任。李贤举荐了山东按察使王越。王越人长得身材高大,步履轻捷,又喜着宽身短袖的服饰,英宗见后很是满意,说:“王越是爽利武职打扮。”后来王越在边陲果然颇有战功。

当然人的外貌不是判断人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相貌超群的栋梁之才,也有外貌俊秀、仪表堂堂的贪生怕死之辈。

五官分明,相由心生

原典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①,总之需看科名星②与阴骘纹③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④;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⑤。二者全,大物也⑥;得一亦贵。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⑦。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⑧。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鹭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格⑨。

注释

①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清,即清秀的相貌,表现为精神俊朗,气度清纯,以及谈吐温文尔雅、举止端庄斯文;古,指为人淳朴、气质敦厚,言谈卓越,举止高迈。即古朴的相貌;奇,即奇伟的相貌,指形相体格魁梧,挺拔伟岸,风度气势非同凡响;秀,即秀美的相貌,表现为形貌秀丽,俊美端庄,风度可人,神彩怡人。②科名星:是上腾于天庭而凝结于帝座的紫气,它出现在印堂与眉毛之间。③阴骘纹:生长在眼眶之下的皮纹,称卧纹。此纹为后天修善积德而成,主人大器晚成。因为阴鹭纹细小,只有在皮肤松弛时才容易发现,所以下文说“阴雨”和“假寐”时容易发现。④科名星,13岁至39岁随时而见:古人认为,人的青年期从13岁开始,壮年期至39岁为界限。科名星在这段时间能“随时而见”,主年少时的荣辱。⑤阴骘纹,19岁至46岁随时而见:19岁至46岁,是一个人的成熟阶段,见识增加了,修养更深。因此,会有阴骘纹出现,这是其一;其二,阴骘纹是靠后天积德修道而成,并主人大器晚成。所以,19岁与46岁,相对科名星的13岁与39岁要晚一些。⑥二者全,大物也:二者,指的是科名星和阴骘纹。大物,不同于一般的人物。⑦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假寐,指似睡非睡的状态。因阴骘纹细小,只有在皮肤松弛时,才容易看见,所说,“阴雨”和“假寐”时易见。⑧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科名星在13岁起,所以主“早荣”。而阴骘纹是靠后天人的修养、行善、积德所养成,所以到一定年纪才出现,主“迟发”,大器晚成。⑨杂路不在此格:杂路,指阴骘纹不在咽喉部位,而在其他部位。格,格局、模式。此格,指的是“见于喉间”“主生贵子”。

译文

原典大意为:人的面相有清秀、古朴、奇伟、秀丽之分。这四种面相分辨的主要标准是科名星和阴骘纹。科名星,13岁至39岁这段时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阴骘纹,19岁至46岁这段时间也随时可以看到。阴骘纹和科名星都具备的话,将来不会是一般的人物;如果能具备其中一样,将来也会富贵。科名星出现在印堂和眉彩之间,有时会出现,有时又隐藏不现,形状有时形如钢针,有时形如小球,还有一种发光之气,在酒后和发怒时容易看见。阴骘纹出现在眼角之处,遇到阴天和雨天便可看见,样子像三股叉,在人快要睡着的时候最容易看见。带有科名星的人,少年时代就会显荣发达,带有阴骘纹的人,发达的时间要晚一些。如果科名星和阴鹭纹都没有,这人就没有什么前程可言了。另外,如果阴骘纹出现在咽喉部位,主人生贵子。阴骘纹出现在其他部位,则属于其他杂格,不在此例。

解读

曾国藩把“容”和“貌”分开来,其目的在于分清层次而突出重点。在“貌”之下,《冰鉴》主要分析的是科名星和阴骘纹。

科名星实际上就是位于印堂和眉彩中间的一种黄光紫气。它上腾于天庭而接于帝座。大概这种光气是吉兆,所以用星官冠其名,况且,它处在面部三庭中的“天庭”。自然是“得科名星者早荣”,科名星在13岁至39岁这段时间随时可见,但是其形初无一定,不易察知,只有一饮酒和发怒时会因气血冲动而显示出来。其形状也看得见了,有时像钢针,有时像小球。

古代民间说法认为,人13岁进人青年期,39岁壮年期结束。在这一段时期之中,科名星随时都可以出现,因此科名星是先天禀赋,《冰鉴》说“得科名星者早荣”。

“阴骘”一词源于“惟天阴骘下民”,是《尚书·洪范》句,意思是说,“只有上天才默默地安定下民”。“阴骘”为“暗中安定”或“暗中决定”,即“阴德”之意。古人认为,两眼下的卧蚕部位的纹主宰着阴德,因此称为阴骘纹,今称“眼袋”,也称龙宫、凤袋、泪堂。所谓阴骘,就是现世所积下来阴功大德。阴骘纹是有没有阴德以及阴德大小的记账本。

我们已经知道,阴骘纹是靠后天的修养和积善积阴功而形成的,但为什么积了德就能使面部布上阴骘纹呢?这究竟是主观臆断,还是确有其事呢?

人的相貌有老少变化的不同。先天与后天的相貌有变化,儿时自然之相与成人后社会之相有差别,平常之相与突变时之相有差别,内心之想与表面之相有差别。盖因为人有自然特性,又有社会属性,其相貌也随各种事态而变化。外界的时过境迁,会反映在相貌上来,人身上的修养、学识、胆气、情绪、性格、生活习惯影响心理进而影响生理的变化,最终,变“心”为“形”而形成纹。这就是阴骘纹产生的道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阴骘纹主要出现在眼角处。“相随心生,相随心灭”“善有善相,恶有恶相”。这些古语都说明了相既有先天性、自然性,又有后天性、社会性。

阴骘纹与其他纹相比很浅很细,所以平时皮肤稍胀就很难看见,只有阴雨天和似睡非睡之时,皮肤松弛,才容易看见。

科名星和阴骘纹,一为天生,一在人为,曾国藩将二者相提并论。但对科名星介绍不多,重点是说“阴骘纹”。是因为先天禀赋自己难以把握,而后天修养人人可为呢?

他想告诉世人,人的吉凶祸福,并非“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而是可通过多行善积阴功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