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钱脉:胡雪岩的那套办法
3005300000010

第10章 放宽肚皮装气,夹起尾巴捞钱(3)

当然,我们讲人的心理承受时,更多的时候是看一个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因为在逆境中矛盾更集中,成败的抉择更为迫在眉睫,生死的较量、善恶的较量、伟大与渺小的较量更为关紧。逆境犹如悲剧的高潮,剧情的进展集中在主人公身上,要由主人公的行为来凸显主人公的意志和品质。

胡雪岩可说逆境不多,而且每每都预先筹划准备好了。比如在垄断上海丝茧市场,与洋人打商战时,曾遇到洋人“杀年猪”,故意和胡雪岩较劲儿。胡雪岩自然不甘束手就擒,不愿让辛辛苦苦做成的垄断局面轻易被冲垮了,因而有了长达半月的煎熬,为拉头寸而派人回去联络。就是在这样的大局面下,胡雪岩也是早有所备,通过和庞二等协商联手,渡过了难关。

胡雪岩唯一防不胜防的是他的整个钱业王国的崩溃。从钱庄挤兑开始,促成了胡雪岩整个事业的失败。那么,胡雪岩在这样一个大的失败面前,表现又是如何的呢?

挤兑钱庄是由邵友濂、盛宣怀合谋挑起的。邵、盛二人属李鸿章门下,李鸿章与左宗棠不和,早有剪左羽翼的打算。胡雪岩是左宗棠门下,要饷要粮要军械,左宗棠只要一有要求,胡雪岩无不即刻办理,从不延迟。这次中法之间战事一起,左宗棠力主与法作战。李鸿章主张讲和,但又不敢公开宣扬,所以暗中做手脚,要先削弱主战派实力。邵友濂、盛宣怀为了配合李鸿章,就从胡雪岩开始动刀,派人四出传谣,说胡雪岩手下的阜康钱庄内部虚空,信用不足。

传言一起,阜康在上海的分号即刻遭挤兑,不到一天就宣布关门歇业。随即牵动杭州、宁波分号。

胡雪岩此时已乘船去了杭州。上岸伊始,就遇上了这么一个大变故,真是犹如晴天霹雳。胡雪岩明白,现在唯一于局面有益的,是要自己镇静。这就好比一条船,遇到了大风浪,如果船长先慌了手脚,必然会引起船员更大的慌乱。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就会各顾自己,谁也不去设法拯救大船,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无一幸免。反过来,只要船长镇静,能把整船的人都组合起来,同心协力,就有可能逃出险境,化险为夷。

所以胡雪岩叫来杭州分号的钱庄档手,要他回店告诉伙计们,钱庄仍要继续营业,有他胡雪岩的其他生意做后盾,一切可能的困境都会克服。

他又专程前去拜访藩司德馨,向他征求善局方略。德馨和胡雪岩一向关系甚好,知道胡雪岩面对这种行将崩溃的局面,绝不会像其他一些小商人那样一逃了之,所以心先宽了三分,答应帮助胡雪岩疏通浙江巡抚和京城里的都老爷。疏通的目的,无非是要这些人不必因事浮沉,乱发议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大家一起来支持胡雪岩,给胡雪岩时间,让他自己来弥补因挤兑而带来的损失。

有了官面上的这种信任,胡雪岩才能从容调度,挽救危业。

胡雪岩能在这样纷乱的气氛下有条有理地处理问题,也足显示出胡雪岩自己的气度来。他也仔细考虑了全局,知道人生做事,有输有赢,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心理上不能输,要把眼光放远,把事情看开。

照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喝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二 赚钱是商人的天职,无可厚非

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态度都不一样。有的人很怕它,认为它的铜臭是污染人类思想的根源。有的人很喜欢它,以为只有它才能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胡雪岩并不避讳谈金钱,更热衷于追求金钱,别人都认为他是“厚脸皮”,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钱,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金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

钱是货币,它仅仅只是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本身不存在高低贵贱的问题。所以,那些总是不怕生意琐碎,即使连小生意也不会放弃的人,比较容易积累财富。他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赚钱的门路不止一条,只要不违背道德,什么钱都可以赚,钱在谁的口袋都是一样的,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就不是钱了。

胡雪岩“脸皮厚”,且不“安分守己”,不怕碰钉子,又不怕人不给好脸色看,他只有一个念头:赚钱。他熟悉各地商业机密,八面玲珑投人所好,处世之术使其在官场和商场上大行其道。在全盛时期,他的生意遍及生丝、茶叶、当铺、粮食、军火、房产、钱庄、药号等,且每一项在当时都是可以大发利市的行业。

1. 胡雪岩的发迹:阜康钱庄

胡雪岩因幼时家境异常贫苦,他只得自谋生计。先是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年长后学做钱庄生意。他做事勤快,人也机灵,很快学会了钱庄业务,又学会了写字、算账,文墨也颇通畅。于是,老板便升他做“跑街”。其主要业务是讨“死账”,即难以讨回的债。

胡雪岩要讨的“死账”债主是一批很特殊的人物,即捐班候补的知县、知府等。原来,自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清政府为镇压起义,国库已枯竭,便开始卖官鬻爵。但是,由于当时卖出的官爵多是虚职,即使花钱买了知县、知府等官也得“候补”,即等着空出位子才能补上实缺。有钱的商人、地主,买个虚衔也就满足了,而那些倾囊、借贷捐官者,花光了钱等着补缺,候补期间就得靠借债度日,他们借贷的对象便是钱庄。钱庄向候补官员借款,若是较短时期内,某官员得到实缺,该官员便成了钱庄的政治靠山;而一旦久无实位,甚至终生不得补实,借出的钱便成了“死账”。当时杭州城里有许多候补官员,胡雪岩的主要业务便是针对他们。

在信和做“跑街”的这段经历,让胡雪岩认识到,开设一家钱庄是最快也最稳当的赚钱方式。不过,思路虽然正确,以自己现在的条件,开设一家钱庄好像是一件太遥远的事。

但胡雪岩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一边做“跑街”,一边留心观察,寻找机会。

不久之后,命运之神眷顾了胡雪岩,给了他发达的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却像一位害羞的少女,穿着破旧的衣服,戴着朦胧的面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没有机警的头脑和缜密的心思,是很容易被她蒙混过去的。而胡雪岩透过她黑亮的双眸,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顿时,他的心里燃起了熊熊的烈火,毫不犹豫地向她走过去。

胡雪岩在一个茶楼喝茶的时候,认识了穷困潦倒的书生王有龄。通过闲谈,他看出了王有龄是一个不甘落寞的人,于是私下借用了费了很大的力气讨回来的500两银子“死账”,送给王有龄做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因此失业,直至潦倒无助,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

胡雪岩还替王有龄出主意,让他重返北京,向吏部通关节,把自己的虚衔变成实缺。王有龄绝境逢生,用这500两银子打通了关节,得到了一个七品县令的实缺。王有龄在离京前正巧又遇上内阁学士何桂清。何桂清是王有龄父亲的学生,穷困时也曾得到王有龄父亲的救助,后因兵荒马乱失去了联系。这次,何桂清从中帮助,使王有龄一日未候就得到了浙江粮台总办的实缺。

王有龄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他得知胡雪岩因资助自己而失业生活无着的时候,马上找到了他,为他还上了钱庄的债务,又约他去粮台任职。胡雪岩推说自己不会做官,王有龄便资助他独立做生意开钱庄。胡雪岩在王有龄的支持下,很快创办了阜康钱庄。

胡雪岩在创立了自己的阜康钱庄之后,第一个举措便是免费为一些特殊身份的太太、小姐开设户头,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巡抚布政使司的家眷。在阜康钱庄开业之初,胡雪岩曾专用一笔银两,分成若干份,每份20余两,分别开立存折,送给巡抚布政使司的家眷。官员家眷平白无故得了胡雪岩存折馈赠,一方面顾于情面,以后有钱就存入阜康钱庄;另一方面这档事口耳相传,外面知道后,都晓得阜康钱庄有抚台、藩台内眷撑腰。招牌靠得住,口碑打响后,钱庄生意自然滚滚而来。

在王有龄和左宗棠的先后支持下,阜康钱庄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为江浙一带实力最为雄厚的旧式金融机构。此外,胡雪岩又开设了上海雪记钱庄、阜康银号;在宁波开设了通裕银号、通泉钱庄;在福州开设了福成银号;在汉口开设了乾裕银号;在北京开设了阜康银号和福记银号。

胡雪岩的钱庄、银号组成了横贯南北的金融网络,吸收了社会闲置资金,尤其是官府、富商的资金。北京阜康银号储入达官的巨额款项,恭亲王奕、刑部尚书文煜的存款最多。文煜的存款达50余万两,恭亲王的存款虽未知详细,但肯定要比文煜还多。

以阜康钱庄为依托,胡雪岩又在湖广、江浙各省开设了26家当铺,还兼做生丝、茶叶、药房等生意。

2. 成就“胡大善人”的好名声:胡庆余堂

相传,有一次胡雪岩的小妾生病,胡雪岩派人去叶种德堂抓药,取回后,发现有几味药已发霉变质,胡雪岩又派人前去调换,谁知药没换到,反被叶种德堂伙计嘲讽:“本店只有这种药,要好药,请你们胡先生自己去开一家药号。”胡雪岩听后大怒:怎能拿人命当儿戏,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岩开不起药店?这一怒,使胡雪岩立志开一家比叶种德堂更大的药店。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杜撰的,胡雪岩创立胡庆余堂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1860年到1861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两次在杭州城鏖战激烈,军民死伤惨重,一时瘟疫流行。杭州城内外,传染病导致死尸枕藉。

后来,曾国荃率兵包围了金陵。李鸿章的淮军也趁势向南压。胡雪岩明白,这太平军的失败,已是迟早的事了。于是他力促蒋益澧不要错过时机,立上几个战功,这样才能让朝廷对他刮目相看,升职就很容易了。

蒋益澧受此暗示,便率了军队,日夜不停地攻打杭州。杭州城内的太平军上援既失,支持不久,便被清兵攻破了。

胡雪岩策马入城,受官府的委托,负责善后事宜。

第一件是掩埋尸体。战事一年有余,杭州城横尸遍野。如果不妥善处理,必招致瘟疫。其实太平军杭州城不守,原因之一就是瘟疫肆虐,死了的和染病的人无以计数,失去了战斗能力。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还在上海时,漕帮的郁二就提醒过他。所以杭州刚一收复,胡雪岩便首先置办了大批散丸药,随船运到了杭州。

胡雪岩还派人把杭州城的老中医都请了来。其中一个叫刘善财的,胡雪岩对他尤为恭敬。胡雪岩还是学徒之时,刘中医就以“神医”闻名远近。刘中医曾经告诉胡雪岩,行医无非是一准二狠。准就是要看得准,狠就是要下药狠。胡雪岩受他启发,明白了做事也无非在这二字上下功夫,不可做出半吊子的事来。

胡雪岩选了几十个精壮小伙子,由老中医监督,日夜不停地炮制成药。并在每味药品的仿单上印有功效、服法、何人、何地赠送等字样,以便日后人们再来索取。然后把这些成药分送城内各点儿,或发放,或熬成药汤,任人索取。

在施药的仿单上印什么药店名字好呢?胡雪岩认为药店应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便去征求老母亲的意见,胡母说:“祖上堂名为‘承庆堂’,可以更改一个新的堂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胡雪岩想自己幼时家贫,今天已有能力兼济天下,何不趁此赠送药品之际立一个新堂名来,正在沉思之时,抬头忽见佛堂上有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雪岩说:“有了,不妨取余庆堂吧。”胡母听后说:“万万不可,余庆堂是秦桧堂名,取用此名字,日后会被人唾骂。”胡雪岩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便说:“那就叫庆余堂吧,既有积善余庆之意,也有延续‘承庆堂’之含义。”胡母非常赞成,连连称好。从此,在施药的仿单上就有了“庆余堂雪记”的名字。

胡雪岩的努力没有白费,杭州城内染了瘟疫的人数,渐次减少,人们的气色也渐渐好看起来。

这期间,胡雪岩就在考虑如何筹办一个药店。

起初,药店名用的就是“庆余堂雪记”,后来改为“胡庆余堂”。药店尚未建成之时,胡雪岩已督促店内伙计,在刘中医的指导下,配制出了“红灵丹”、“辟瘟丹”、“诸葛行军散”等,送呈曾国藩、左宗棠军中,作行军间暑令药剂。

不久左宗棠来信,说所送成药,效果奇佳,军中将士,有此药在身,个个没了后顾之忧。最让胡雪岩得意的是,左宗棠在信中提到,曾相也来信盛赞此义举,希望胡雪岩多多赶制,送往军中。

这时节,有洋人来到杭州,指定要见胡雪岩。胡雪岩忙迎了出来,一看,原来是驻扎在宁波的“常捷军”中法籍军官让内。攻打杭州城时,常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天有不测风云,杭州城的瘟疫才被消除,宁波又流行了。从杭州赶回宁波没几天的让内不幸感染,一连几日高烧不止。

胡雪岩有嘱在先,让内为光复杭州立了功,只要他在中国一日,在宁波的钱庄就要尽可能帮助他。宁波钱庄的档手,听说让内感染了瘟疫,就带了“诸葛行军散”等丸散药去看他。

让内服药一日,居然能下床走动。到了第二日中午,让内坐不住了,精神头十足地跑到阜康钱庄,问档手送他的是什么神药。档手如实相告,说是胡雪岩请了老中医,用了祖传秘方,炮制出来的中国成药。让内一定要档手再给他一些,好拿回去送给其他同胞。档手打开抽屉,让内欢天喜地,把店里所存的药全部掳去。

凡是服了药的那些人,个个精神,于是就派了让内,让他到杭州来,向胡雪岩多多索要一些来。

外国人也看中了此药,胡雪岩这一得意非同小可,就结结实实地送了两大箱。让内一定要留下钱。胡雪岩说这是送你的,不要钱。

让内不解,追问胡雪岩,你不要钱岂不是要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