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3004800000073

第73章 常见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7)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性暴戾的一面,不过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后,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悔不当初的,有些人在临刑前忏悔,有些人在铸成大错后痛哭流涕,当然也有些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奔黄泉路了。种种事件令人唏嘘,更令人纳闷: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啦?其实这是激情使然,是人类情绪失控的表现,只要情绪控制得当,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可以防范于未然。

情绪是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力,遭遇危险是“战”或“逃”,关乎生死存亡,这在远古时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但在当今文明社会,该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冲突,酿成悲剧。

情绪是一种本能的能量,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是有积蓄效应的,积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但可以通过改道来宣泄。报复的心理,同样可以且必须通过改变发泄方法,转换发泄渠道来宣泄。切勿在一念之间,让邪恶占了上风,到头来后悔莫及。

§§§第十一节挫折心理

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有的人遇到挫折就害怕了,就灰心了,就被那一张吓人的面孔吓退了;有的人却能不畏失败,知难而进,经过努力而站在成功的终点线上。于是,一种人在消极中堕落,脆弱得经不起考验;另一种人在积极中奋进,坚强地面对所有的挫折,最终战胜挫折。

一、挫折与失败

人生在世,总会有几番起落。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

少年朋友学骑车练游泳,往往摔跤喝水;青年学生高考落榜,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辛勤创业者,盖起房屋却被洪水冲跨;商海弄潮儿,想赚钱反倒蚀了本;爱情出现风波,心上人移情别恋;朋友发生误会,友谊蒙上阴影……凡此种种,都是一种挫折和失败。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有挫折和失败存在。

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都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反相成,互相转化。老子曾说:“福兮祸之所伏。”顺利往往伴随挫折而来,成功常常在失败中诞生。无数事实证明,挫折和失败是成功之母。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小学读书时,同学们都骂他是“笨蛋”。有一天手工课,老师从学生做的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品中拿出一只很不像样的小木板凳,气愤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爱因斯坦回答:“有的。”然后他从书桌里拿出两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现在交给老师的是第三次做的,它并不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吧!”

挫折和失败,都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人,不经磨练不成才;事,不历坎坷难正果。一切挫折和失败,都为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考和契机。一位作家说:“对苦难的一次承担,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壮大。”每一个有识之士、有志之士,都不应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逃遁、沉沦,而应在挫折和失败中崛起、抗争。在挫折和失败中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条件之一。

挫折和失败不仅是人的生命中不可回避、必然出现的组成部分,而且,它的出现可能使人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动人的音乐多为悲凉的韵调。的确,生命似洪水奔流,若一马平川,水势必然平缓,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朋友们,让我们牢记“挫折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至理名言,直面挫折与失败,勇往直前,去夺取成功吧!

二、善待挫折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32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挫折是我们最挑剔的朋友,它时时刻刻都在准备与你翻脸。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最终还是你的朋友,当你真正接纳了它并且决心战胜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它也挺忠诚的。

挫折又是一剂良药,它有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功效。你也许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那时你会很悲伤,但你是否觉得软弱不是办法。这时你就应该抬起头来,向生活挑战,你会惊讶地发现,挫折不过如此。

挫折还是人生道路上的基石,没有经历坎坷,怎能认识到坦途的平稳,而没有基石,又怎会有坦途。

三、笑对挫折

有一位青年,因为工作不顺利而闷闷不乐,面对一个挫折而消极处世,于是他的领导不再重用他了,时间长了他的领导就想辞退他,然而他却依然不思进取,终于在某一天遭到淘汰的厄运,丢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

有一些人在受挫折时总编造出一点理由,为自己开脱,这就像“技术差的厨师,总说炉火不好使”一样,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之处,而怪条件不好。

对于挫折只能去面对它,正视它,坚持自己心中必胜的信念,相信这些挫折不算什么,再大的险阻困难也能承受。历史上的名人志士哪一个没有在自己的生命之旅中受过挫折?正所谓:“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要能坚定信念,勇敢去挑战挫折,就可以拨云见日,踏上成功的大道。

只有那些经不起风浪,不敢接受挑战的人,才会被挫折吓倒,对于真正心中充满了热情,怀有坚定信仰的人,挫折不过是一顿午饭中吃出来的一粒小石子,第一次咬到时也许是碰痛了牙齿,但只要辨清它的方向,确定它的位置,就可以把它从口中的食物中分离出来,并抛弃它。

生活中因为有挫折,才煅炼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它能时刻提醒着你何处跌倒,就从何处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一个挫折往往可以使人们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明白自己的许多不足点。如果成功是一门学科,那么挫折就是一位老师,他善于用反面事例和材料教育人们明白成功的必备条件,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去获得成功。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还潜伏着种种挫折。朋友,遇到挫折就勇敢去挑战它吧!记住,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已经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

四、不是太阳在坠落

有一天,一个悲观主义者和一个乐观主义者一同在黄昏的路上散步。悲观主义者触景生情地说:太阳正在坠落。乐观主义者则说:群星正在升起。看来,同样一件事,心态不同,情感不一,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人即使受到沉重打击,也能笑对生活,勇敢地生活下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而有的人一遇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陷入痛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古人“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无伟男”说的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经历千辛万苦,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地摔打和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人生道路坎坷,曲曲折折,充满艰辛与挑战,丝毫也不奇怪,但如何对待它却是对一个人的严峻考验。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甚至是惨重的失败时,怎么办?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困难,既不因为一时挫折而心灰意冷,也不因为暂时困难而畏难退缩,必须把挫折看成奋起的契机,将困难化作磨练意志的动力。要在迎战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努力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

人的身上蕴藏着一种潜在的力量,这种潜在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是人们尚未去挖掘。一位外国作曲家在与人谈起创作感受时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之后可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音乐创作的价值就在于此。”这就告诉我们,铁可百炼成钢,人也可百炼成才。常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消沉,是人生之大忌;奋发,才是进步之益友。古人尚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的意志和毅力,何况今人?

乐观是一个人的重要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会使人过得更愉快、更健康,而且在事业上更为成功。相反,悲观则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抑郁孤独。所以,只有对人生持积极态度又敢于同世俗挑战的人,勇于压倒一切困难的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才能永远在生活中抱乐观态度。如果你乐观,每天都有令你开心的事;如果你悲观,每天都有使你烦躁、苦闷、伤心、失意的事发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对生活满怀信心和希望的人,就能把自己完美地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就能适应多种环境并获得成功。我们就是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这样的人。努力吧,胜利的桂冠、理想的果实永远属于那些执著追求、不懈奋进的人。

五、魔力暗示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在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肯定的结果。

举两个实例。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见颓丧,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一身舒泰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暗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