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3002700000047

第47章 交友(4)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地包好,悄悄地放在了棺木下面。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到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了客栈。他们移出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原文:次青之事,弟所进箴规,极是极是,吾过矣!吾过矣!吾因郑魁士享当世大名,去年袁翁两处,及京师台谏,尚细疏保郑为名将,以为不妨与李并举,又有郑罪重,李情轻,暨王锐意招之等语,以为比前折略轻,逮拜折之名,通首读来,实使次青难堪,今弟指出,余益觉大负次青,愧悔无地!余生平于朋友中,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两弟为我设法,有可挽回之处,余不惮改过也。

译文:次青的事,弟弟对我的规劝,很对很对,是我的过失!是我的过失!我因为郑魁士享当世大名,去年袁、翁两处,以及京城台谏,还多次上疏保郑为名将,认为失守的事是与郑李两人同罪的,再者,郑罪重、李情轻,及皇上锐意招之这些话,以为比前面的奏折分量减轻了,等到拜读了奏折了以后,通篇文字,实在使次青难堪,现在弟弟指出来,我更感觉有负次青,悔愧无地自容!我生平对朋友、负人很少,但有负于次青却太多了,两弟为我设法,只要能够挽回,我一定勇于改过。

■宽容忠恕的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中有很多朋友,这主要得益于他待人忠恕的美德。待人忠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相当不易的。

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乡,左宗棠比曾国藩小一岁。不同的是,曾国藩28岁已经中了进士,步入了仕途,而左宗棠在此之前还只是一个举人,在乡间私塾当教书先生。

咸丰二年(1852年),洪秀全率太平军从广西进湖南进攻长沙,长沙危在旦夕。左宗棠趁乱出山,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府中做了一名幕僚,并指挥三千老弱兵士保卫长沙,逼退了太平军。后来,左宗棠又成为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巡抚衙门的一切事务全是左宗棠说了算。

咸丰九年(1859年)的一天,永州总兵樊燮前来巡抚衙门拜见巡抚骆秉章,请安之后刚起身,骆秉章要他去见坐在旁边的师爷左宗棠。于是,樊燮就向左宗棠礼节性地拱了拱手。左宗棠见他没有垂手单腿跪地请安,心里老大不高兴,当时就说:“武官见我,无论大小都要请安,你为什么不请安?”

樊燮武官出身,性子也相当犟,听左宗棠这样一说,当时就顶撞道:“我是童堂的朝廷正二品官员,凭什么要给你这个举人请安?”

左宗棠中举之后,连续三次都没有考中进士,这是他平生的一大恨事,所以特别忌讳别人说他是个举人。此刻见樊燮竟然当面揭他的底,顿时勃然大怒,起身上前,一边用脚踢樊燮的屁股,还一边大骂樊燮:“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是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怎么受得了左宗棠的这个气?所以就向湖广总督官文哭诉,官文听了之后马上写了一道奏折,把这事告到了咸丰皇帝那里。

咸丰皇帝看了官文的奏折,顿时龙颜大怒,因为左宗棠这样对待朝廷命官,明摆着就是无视朝廷。于是,咸丰皇帝就亲笔写了一道批语,说:“湖南的这个幕府,被劣幕所把持,如果查明这件事情属实的话,就地正法!”

左宗棠虽然很骄傲,可以说是睥睨天下,但他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所以当他听说咸丰皇帝要将他“就地正法”的消息后,也吓得心惊胆战,马上离开长沙,逃往安徽,躲进了曾国藩的军营里。这一躲,就躲了三个多月。

曾国藩早就很赏识左宗棠,两人的关系一直挺好的。当年曾国藩遭遇靖港之败后,投江自杀未成。左宗棠听说后,当即来到曾国藩的坐船上,痛责曾国藩不忠不孝,不识大体,并为曾国藩分析天下大势,出谋献策。在左宗棠振聋发聩的责骂声中,一度心死的曾国藩当即警醒,重整湘军,没多久就获得了安庆大捷。

眼下,左宗棠遭此危难,曾国藩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给咸丰皇帝上奏折该授予他藩台布政使或臬台按察使的官职。

与此同时,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也展开了营救活动,他请潘祖荫给咸丰皇帝上奏折,为左宗棠求情。潘祖荫欣然从命,在给皇上的奏折里,他写下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样两句流传不朽的名言,对左宗棠大加赞赏。

在曾国藩等人的保举下,咸丰皇帝不仅没有杀左宗棠,相反还给了左宗棠一个四品堂官的顶戴,让他带领一支军队。左宗棠从此时来运转,仗着这一支军队,成就了他非常辉煌的事业。

曾国藩救过左宗棠的命,照说左宗棠应当很感激曾国藩,但放荡不羁、恃才傲物的左宗棠却不是这样。随着地位的不断攀升,左宗棠不仅不听曾国藩的,还老跟曾国藩过不去,并且在很多公开场合批评曾国藩,甚至还骂曾国藩“虚伪”。

曾国藩这个人很有雅量,对左宗棠的脾气秉性又十分了解,所以对左宗棠的这些近乎恩将仇报的行为,曾国藩不仅不计较,相反还极力向朝廷举荐左宗棠,让他做了浙江巡抚。令曾国藩没想到的是,在攻破南京之后,左宗棠居然做了一件让他下不来台的事情,以至于两人几乎绝交。

从那时起,曾国藩和左宗棠长达八年没有私人间的来往。但在公事上,曾国藩却一点也没有为难过左宗棠。当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当朝廷要在西北用兵征求带兵人选的时候,曾国藩毫不犹豫地推荐左宗棠:“西北用兵,左宗棠是第一人选。”后来,当朝廷决定由左宗棠为西北用兵的统帅之后,曾国藩更是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把自己最得力的一支精锐部队划给了左宗棠,而且将西北大军所需的粮饷,源源不断地从江南运往西北。

曾国藩的雅量和不计前嫌的行事,终于感动了左宗棠。当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发自内心地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左宗棠还写信给自己的儿子,要他在曾国藩的丧舟路过湘阴的时候,代表自己去祭奠曾国藩,并送上白银四百两。

曾国藩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大度和雅量,最终成了左宗棠最敬佩的人之一。

凡成就大事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在做人处事时要有大气量,要有能包容世间万物的气度。有包容世间万物之心的人,必定会让跟随他的人甘心情愿为他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能在关键的时候为他效力。

携手才能并肩前行

探险家和他的一个朋友正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但是跟一场暴风雪搏斗了将近三个小时之后,他们精疲力竭,又冷又饿,真想坐下来喘一口气。可一旦坐下去,他们很可能会变成两根冰棍,再也别想站起来了。他们只希望在最后一丝体力用尽之前能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忽然,他们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个人昏迷不醒,半个身子已被雪掩埋。探险家顿生恻隐之心,蹲下一看,人还活着,只是被冻晕了。如果将他带到温暖一点的地方也许还有救。探险家跟朋友商量,是否带走这个倒霉的家伙。朋友惊叫起来:“别干傻事,我们自身都难保,带上一个累赘,我们都会丧命的。”

朋友的话确有道理,探险家不禁犹豫起来,可这样见死不救,对探险家来说是良心难安的。他叫朋友将此人扶在他背上,朋友冷冷地说:“既然你执意要救他,那么好吧,这是你的事,跟我无关!”说完,朋友独自走了。

探险家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个昏迷的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个人很重,尽管是在冰天雪地里,走不多久,探险家已浑身发热。他的体温使背上那个冻僵的躯体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没过多久,两人便并肩前进了。

当他们走到另一个山口时,探险家发现了他那位独自离去的朋友——倒在雪地上被冻死了。

携手才能并肩前行。随意丢弃友情,最终可能连自己的性命一并丢掉,如同故事中独自离开的朋友。真正的朋友绝不会在危难时刻独自离去,而是并肩携手共同应对难关。这是一种精神,更是做人的一种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