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事业,也必须从小事做起。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始终只专注小事,但最终能够做成大事。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把小事一件一件的做完后,大事就随之做成了。
阿基勃特就是一个关注小事的典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叫阿基勃特的小职员。阿基勃特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久而久之,公司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同事就戏称他为“每桶4美元”反而淡忘了他的姓名。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董事长洛克非勒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惊讶,说:这样时刻为公司利益着想的员工,我一定要见见他。
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与他共进晚餐。在进餐过程中,董事长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既然这是公司的宣传口号,我就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多写一点,让更多的人知道而已。
这样时刻为公司利益着想,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人,能得不到老板的器重吗?在董事长洛克非勒离任以后,阿基勃特就当上了第二任董事长。就凭着在签名后面加上几个字这样的小事,阿基勃特脱颖而出,做好小事的作用可见一斑。
年轻人都好高骛远,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殊不知,一心只想做大事,就会误入好高骛远的歧途,只有立足于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在大海的岸边,端坐着两个垂钓者,一位老人,一位青年。不同的是,老人忙忙碌碌不停地下钩、起竿。然后将钩上的小鱼摘下放进身后的水桶里;而青年却安安静静,偶尔提起鱼竿,也只是空空的,没有一条鱼。原来,老人用的是小钩,很快就都钓上一条小鱼。青年的鱼钩却是大钩,他一心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老人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形象,他对那些小鱼简直不屑一顾。
夕阳快落山的时候,老人挑起沉甸甸的担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年轻人却还在盼望着大鱼的出现。
老人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欲求,可他却体味到了收获的快乐。年轻人却因目标过大,难于实现,而一无所获。只有像老人那样,专注于小事,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大事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把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也就圆满了。
生活有时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期望越高得到的越多。一味地好高骛远,贪多图大,只会错失身边许多小的机会,到最后大事没做成,小事也没做好,弄得精疲力竭,一事无成。
在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必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天下的大事,都必须从做好小事开始。懂得适时放弃那些难以实现的目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抓住机遇,勇于拼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你终有一天会享受到成功者的胜利和喜悦。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是一个牙买加黑人,开始时的第一份工作是进一个大公司当清洁工,因为在这种大公司里牙买加黑人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清洁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很快,他就找到一种拖地板的姿势,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人还不容易累。老板看见了,观察一段时间后就断定这个人是个人才,然后很快就破例对他进行了提升。这就是鲍威尔人生的第一堂课: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人生没有大小事之分,要想成大事,要想把工作做好,对小事“认真”的态度是绝不能少的,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落实,好高骛远的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我们要时刻切记这一点,绝不要小看小事。记住,在小事上一丝不苟的人,才有资格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