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000000000076

第76章 凡事总要超出别人一截

每个人的成功多少都有一点外界的因素,有得益的人或者事,而关键在于在用这些人,经这些事儿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是遵循常规还是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做会有不同的效果,甚至有截然相反的结局。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方式差异。有人埋头苦干,有人机关算尽,还有人识人为己用,巧力展宏图。这三种方式相比,高低好坏一目了然。

每个人的成功多少都有一点外界的因素,有得益的人或者事,而关键在于在用这些人,经这些事儿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是按照常规还是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我们发现,胡雪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的大时局。虽是乱世局面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商人而言,无论怎样的时局都要先学会适应,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乱世之中败家败业。而在这之中,善于应对,认得准方向,把握准秩序也是很重要的能力。胡雪岩对洋场势力的利用,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宏观把握能力。

在胡雪岩首次做生丝生意时,就是与洋人打交道。他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还结为好友,相约要充分利用洋场势力,好好做一番大生意。此时有了良友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有机会做更大的生意。胡雪岩在洋场地位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上海采运局可管的事件甚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各种新式的洋枪弹药和炮械。

由于左宗棠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洋务方面的事宜都要胡雪岩出面接洽,所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而洋人见此情景就格外巴结他。这就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事实上他势力的形成一半的功劳不在自己而在于位置,他是买卖成交与否的关键人物;而另一半就在于他能够动脑筋让自己在位置上发挥更多的效用,获得更多的利益。

垄断一个行业之后勤自然好赚,利益势力都能获得相对稳定的保证,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势力一旦形成,别人就不易进入。当洋人认准了胡雪岩之后,不管军火还是其他生意就不大愿意转假他人之手了。

商人,企业家在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才闲置,把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利用;资源闲置,把它们挖掘出来,充分利用;信息闲置把它们组合起来,充分利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明明是个无药可救的赌徒,胡雪岩却能够把他利用了,派他购丝、办货;明明是个落魄的文人,胡雪岩能把他鼓动起来,让他尽己所长,安定地方。

官场和江湖有嫌,洋人和官府有隙,胡雪岩却能让他们尽释前嫌携手来做生意。这种作为,一般人想不到胡雪岩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胡雪岩做到了,所以人们称赞他神奇。

这种神奇,在胡雪岩身上所表现的,就是与众不同之想。

凡事总要超出别人一截,眼光总比别人放得远,才能步步得势。进而因势取利,水到渠成。这和下围棋的道理一样,会下棋的人都知道,别人放一子,自己不要急于放子而是先从整体上营造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再与敌逐,自然就能稳操胜券。

其实,其中所讲的势,与官场的势,商场的势道舀阳通,即唯有能够抱势,方可钩心斗角。势力的形成需要机缘,但是势力的使用更多需要个人的谋略和胆识。自己的资源不仅仅在自己身上,也在于朋友在于外界。一个人成功与否也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更在于他周围的“势”在于他与这个“势”之间的密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