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000000000067

第67章 不惜忍痛割爱,下放“人情债”

“人情债”不是能出之于笔端能见之于形的,它能笼络、羁束对方,就像猎狗的项圈,永远控制着对方。

一个人在成大事的路途中,必然需要一个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命的人。所以成大事者要不惜代价去笼络能效命者的人心,哪怕忍痛割爱下放“人情债”,“人情债”不是能出之于笔端能见之于形的,它能笼络、羁束对方,就像猎狗的项圈,永远控制着对方。

胡雪岩为了经营自己的官场势力,结交新贵何桂清,不得不忍痛割爱。

胡雪岩正在商界打开局面的一段时间,官场上盛传,浙江巡抚黄宗汉即将他调。而且这种说法不打一处来,久而久之,大家都信了,其中最紧张的,莫过于胡雪岩和王有龄。因为王有龄在黄宗汉手底下当官,虽然黄宗汉贪婪,但王有龄却把黄宗汉敷衍得很好,侍候得舒舒坦坦。所以,王有龄任内的各项亏空,只要黄宗汉在任,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如今,黄宗汉即将调任,如果从其他地方调来一个素昧平生的家伙接任,那么,王有龄可就惨了。而王有龄是胡雪岩在浙江官场的靠山,他所捅出来的亏空,多半也是因为胡雪岩的生意而造成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弄一个熟人来接黄宗汉的缺儿。

“谁来接任浙江巡抚的位置最为合适呢?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由江苏学政何桂清接任这个位子最合适。因为清代体制,学政掌管一省教育、科举,类似于今天的教育厅长,但不归巡抚管辖,并且与巡抚一般大,同为二品官员。再说何桂清,曾是王有龄父亲的门记之子,与王家素有渊源。此人后来科场得意,与黄宗汉同榜同年,各方面条件都适合接任黄宗汉。”

于是,胡雪岩拿着王有龄写给何桂清的信,带着最宠爱的红颜知己阿巧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至于费用,肯定是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了)

既然有机会拜访刚踏上青云路的何桂清,胡雪岩要如何出手,才能令他对自己产生好感呢?胡雪岩心想,送钱是稳妥的,但诚意却不够。就在他为此事犯愁的时候,聪明伶俐的阿巧点拨了他一下:在外当官的人,当然患思乡病,不如从吃的方面下手!这是笼络人心的最好方法。

于是,胡雪岩便将土特产包好,连同王有龄的信和五千两银票,托人送给了何桂清。

对于胡雪岩的名字,何桂清早已从王有龄那儿听说,一直就想结交胡雪岩这个财神爷,只是没有机会。如今接到礼物,很是高兴,遂决定亲自到客栈拜会胡雪岩。

由于事发唐突,当时情况很令人尴尬,堂堂二品大员拜访一个初交,地点又在客栈,既没有像样的客厅接待贵客,又没有听差可供驱使,根本没法讲究官场的仪节。

于是,胡雪岩断然作了决定,首先在称谓上就仿照称呼王有龄“雪公”称他“云公”因为何桂清字根云。

好在二人本有结纳之意,气氛也很快缓和下来,二人相谈甚欢。这时,何桂清突然眼前一亮,望着肌肤如雪,走路如风摆杨柳似的阿巧,向胡雪岩问道:怎么称呼,是如嫂夫人?

胡雪岩也是机灵,马上对何清云说道:云公叫她阿巧好了。

就在对答之间,阿巧已经含笑叫了一声:何老爷!同时盈盈下拜。

尔后,无论胡雪岩还说了些什么,何大人全然没听进,眼睛都盯着阿巧看,同时在不断地想:阿巧是什么路数,与胡雪岩是怎么回事?直到阿巧悄悄离去,倩影消失,他才顿觉,既不安,又好笑,想想不能再坐下去了,只好先行告辞。又觉不妥,方邀胡雪岩当晚在府上小酌。

当晚在学台府,何桂清很坦率地说:黄寿臣(黄宗汉字寿臣)是我的同年,他如果不走,我不便有所表示,现在听说他有调动的消息,论资格,我接他的缺,也不算意外,所以雪轩为我设谋,倒也不妨计议计议。对我来说,动是总归要动的,现在不是承平之世,学政没有什么干头,如果说想到浙江去,变成与黄寿臣相争,同年相好,说不过去,叫我回去当礼部侍郎的本缺,亦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我在想,像仓场侍郎之类的缺儿,倒不妨过渡过渡。

“仓场侍郎”这个官职,胡雪岩知道,因为与漕运有关,听王有龄谈起过。仓场侍郎驻通州,专管漕粮的接收和存贮,下面有十一个仓监督,是个肥缺,做两三年下来,外放巡抚,便有了做清官的资本。

胡雪岩的脑瓜儿转得快,一下子想到浙江的漕运,从王有龄到嵇鹤龄,海运局的麻烦还有很多,有许多核销的账目,需要通州方面的帮忙,如果何桂清能够去掌管其事,一切就都方便了。

胡雪岩自然明白,人与人之间,交情跟关系的建立与进展,全在这种地方有个扎实的表示。这一步跨越不了,密友亦会变成泛泛之交,因此,胡雪岩当然不会轻易地放过。

“云公!我敢说,你的打算,不能再好了。事不宜迟,就该放手进行。至于所需银两,云公知道的,我做钱庄这行生意,最怕‘烂头寸’你老这趟进京,总要用我一点才好。”

胡雪岩不愧是胡雪岩,这样说既为何桂清解决了“跑官”所需的费用,又保住他的面子,名义上还是何桂清帮了自己的忙,用了自己的“烂头寸”

何桂清从心里对胡雪岩刮目相看了,二人的感情又进一步加深。

正事谈定,两人自然是开怀畅饮,此时说话何桂清也不再忌讳,直言请胡雪岩帮忙物色个阿巧般的姑娘。

官场春风得意的何桂清,居然迷上了阿巧,这多少使胡雪岩有点意外。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东北西南,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现在要做出“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委实难下。不过,胡雪岩转念一想,自己与王有龄将来前途如何,与何桂清是否出任浙江巡抚大有关系。

进一步而言,就算何桂清真的出任浙江巡抚,倘若交情不够,自己的好处还是有限。既然要笼络人心,就不可扭扭捏捏,于是胡雪岩决定忍痛割爱,将阿巧让给了何桂清。

何桂清见胡雪岩竟然以美相让,真是欢喜莫名,喜出望外,对胡雪岩感激不尽。从此之后,在官场上,胡雪岩又多了一个朋友。不久,何桂清果然出任仓场侍郎,外放浙江巡抚,并且又升任两江总督,一路扶摇直上。而何桂清对胡雪岩则是投桃报李,自己总督两江后,特意举荐王有龄坐上了浙江巡抚的宝座,并与王有龄一起,成了胡雪岩在东南半壁无人可匹敌的两大靠山。

胡雪岩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有些不足取,在这里,我们不是要探究这一招儿的对与错,只就其笼络人的手段来看,不知比其他人要高明出多少倍。

背景、银子、经验、平台,所有这些固然是一个人成功的利好条件,但却并非绝对资本。外在的一穷二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和内心的贫瘠,尤其是立世准则、谋事技巧的长期缺失。世间有些事可以“亦此亦彼”而有些事却只能“非此即彼”象棋中有“弃子取势”弃”正是为了“取”放弃并不见得是不能干好这件事,而是为了更好地干那件事。所谓“无所不能,有所不为”说来容易,但要恰到好处还真得长期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