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000000000006

第6章 客流就是机遇——宜址精修巧陈之妙

门面的文化品位,个性色彩都会成为影响生意的要素,商铺的“宜址、精修、巧陈”是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所谓“客流”就是“钱流”因此商铺选址一定要注意周围的人的流量、交通状况以及周围居民和单位的情况。对经营商铺的创业者来说,客流是把生意做大做强的一种契机。对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胡雪岩是怎么做的。

胡雪岩敏感的生意经可以归纳为六个字“宜址、精修、巧陈”胡雪岩说:门面就犹如人脸,如不好会影响生意的。

第一,“宜址”即店的地址选择适宜。

1874年,胡雪岩选择杭州吴山脚下的大井巷为址建屋造店,创办胡庆余堂,这是有他的深意的。

吴山坐落于西湖南面,由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小山头组成,相传,春秋时这里是吴国的南界,因而得名,又因山上有座城隍庙,所以又叫“城隍山”吴山历史悠久,有很多古迹,如:春秋的伍子胥庙、晋朝的郭璞井、宋代的东岳庙、明朝的城隍庙等。在吴山的山岗上,因石灰岩长期溶蚀作用形成了一组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石”山顶上有一座高八米、有着重檐的江湖汇观亭,登上此楼北望西湖明澈似镜,南眺钱江宛若锦带。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吴山太观”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吴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使它成为杭州客流量很大的一个地方。

另一方面,杭州从唐宋以来就佛寺遍布,有“东南佛国”之称。在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到立夏为止将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各地(主要是杭嘉湖三地及苏南一带)的善男信女身背写着“朝山进香”的黄布香袋,成群结队地涌入杭城,到各寺院烧香拜佛、许愿还愿,这种年年必有、规模宏大,具有宗教色彩的特色旅游给经商者带来了生意,他们或在寺院附近定点设铺,或随处流动设摊,出售胭脂、簪珥、牙尺、剪刀、木鱼、经卷、玩具、花篮、梳子、药物等物品。据范祖述原著、洪如嵩补辑的《杭俗遗风》记载:城中三百六十行生意,一年中敌不过春市一市之多。大街小巷,挨肩擦背,皆香客也……各色生意,诚有不可意计者矣。这种因烧香拜佛者聚集而成的商业性集市叫做“香市”到了清代,吴山香市与钱塘门外的昭庆寺香市、岳坟以北七八里开外的天竺香市成为杭州持续最久、规模最大、集市最盛的三大香市。

鉴于上述情况,吴山在生意人眼中具有特殊意义,而其脚下的大井巷是人们登吴山的必经之路,所以胡雪岩选中这块“黄金宝地”在上吴山的石级路旁购地八亩,开设建筑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的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其经营奠定了长期、固定的基地。这是很有商业眼光的。

第二,“精修”即店堂修建精致,别具一格。

胡庆余堂初造时由东西并列的三进建筑组成(后来西边一进被拆除,现只剩两进)头进是营业店堂,二进是制药工场,这种前店后场、产销结合的组织格局有利于灵活、及时地适应顾客需要。两进楼房之间有夹弄和封火墙相隔;每进设前、后天井,左、右有廊屋相连,呈环形通达之状,外观气派,结构简洁。

作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中不可多得的建筑群,胡庆余堂除了具备江南园林大红漆柱、镏金描彩、雕梁刻枋、飞檐镂格等古朴典雅的共性之外,还根据营业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意:整座建筑被设计成仙鹤状,象征着店铺生机长存,四周造起高十二米(墙脚就高达二米)长六十米的青砖封火墙。胡雪岩请人在靠河坊街的一面墙上写了“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特大汉字,十分引人注目。

胡庆余堂的上檐有一般建筑比较罕见的一排排花灯状的垂莲柱,正门在大井巷内青石库门坐西朝东,青砖角叠的门楼上镶嵌着“庆余堂”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跨过门楼,映入眼帘的是“进内交易”牌,四个镏金大字远看凸出,近看凹进,一望就知是高手之作。入口长廊被做成船篷轩。

人靠脸皮,店仗门面,胡庆余堂如此不落俗套的设计能不使人顿兴好奇和赞叹吗?

第三,“巧陈”即店堂的内部摆陈巧妙适宜。

如果说,胡庆余堂像一只栖息在吴山脚下的美丽仙鹤,那么,它的门庭就像“鹤首”过了门庭拐弯就是“鹤颈”长廊,迎面是一个八角石洞门,门洞上有青砖雕出的“高入云”三字,左侧横墙上堆塑着取材于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白娘娘盗仙草”图案,整个长廊的石壁挂着三十六块用银杏木精制、黑底金字的药牌,如外科门神丸、胡氏辟丹、安宫牛黄丸、十全大补丸、大补全鹿丸、小儿回春丸等等,牌上表明各种丸药的主治功能,于装饰之中巧妙地为顾客提供了极好的药材和药品性能的说明,既传播了中医药知识,又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看到这些饰画,人们很容易浮想联翩,如登仙界,如返幽古年代,在得到美的享受之余,从这些与中医密切相关的神话人物和古代先贤图中体会到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四角亭下面有一排红漆锃亮的“美人靠”这是视顾客为“养命之源”的胡庆余堂为顾客特设的小憩之处。

穿过“鹤颈”长廊往右拐就是第二道门,门楼两边有“野山高丽东西洋参,暹罗(泰国旧名)官燕毛角鹿茸”的对联,上端横卧一方“药局”匾。要知道,过去的药业分药店和药局两类,药局规模大,包括直接向产地进货的药号、批发的药行,胡雪岩有银号、钱庄、典铺互为挹注的金融网。资本大、手面宽,兼营药号、药行、药店,因此,堂而皇之地挂了“药局”颇有雄视医药界的威风。

跨过“药局”门楼的青石门槛,便来到坐北朝南、金碧辉煌的营业大厅。这里雕栏画栋、宫灯高悬,顶棚玻璃透光明亮、厅堂陈设琳琅满目。牛腿(连接柱、梁的建筑构件)精雕吉祥动物图案和古色古香的人物故事,大厅两旁分立高大的红木柜台,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左侧为配方、参茸柜,右边是成药柜。柜台后边更高大的“百眼橱”摆着色泽不同的瓷瓶和幽幽发光的锡罐,神秘而又高雅,百眼橱”格斗里存满各种药材饮片。正中的“和合”柜台,两边挂着“饮和食德,俾寿而康”的“青龙”招牌,说的是饮食适可、有规律,使人健康长寿,也有在行人揭示“饮和食德”是要挤垮、吞并杭城另两家资格老、规格大的药号“许广和”与“叶种德”含有竞争的火药味。和合”柜台两侧有两副对联,外面一层是“庄云在霄甘露被野,余粮访禹本草师农”横批是“真不二价”里面一层是“益寿延年长生集庆,兼吸并蓄待作有余”中间上方挂“庆余堂”横匾。两副对联笔法遒劲,而且各自巧妙地把“庆”余”二字用于对联首尾。

在胡庆余堂制药工场的东楼和作为门市部的西楼之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相连。封建时代不允许商人在店堂里擅设通道,但胡雪岩被赏戴红顶花翎、穿黄马褂后,成为晚清商界“异数”才有此特例。这条通道名叫“长生弄”中间比两旁高出些许,俨然如皇宫及宫府内的甬道,显示出胡庆余堂药号主人的显赫声势和大药号的排场。

可见,胡雪岩的店址的选择佳宜、修制精好、摆陈巧妙,使得胡庆余堂的门面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与众不同,极有个性色彩。胡氏的三个准则在今天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