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000000000004

第4章 机遇择时择地而来,人要应时应地捕获

因地制宜地捕捉机遇,并培养因地制宜地创造机遇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机遇变成我们成功创业的阶梯。

机遇有点像流星,是稍纵即逝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当看到天际有流星划过,就着急地要许个愿,但还未等你确定先许哪一个愿时,流星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空留下一份遗憾在心底。其实机遇也是这样,当机遇来临时,稍有犹豫即会失去良机,因此,要想抓住机遇,这就需要一种智慧、一种魄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步机会之后尘降临了。这一点胡雪岩有极其深刻的感受,所以,他说:什么事情都要讲机会,明明一定办得到的事,阴错阳差,叫你不能如愿。因为胡雪岩对机遇的一次性认识极为深刻,他在处世经商中处处留心,十分善于抓住生意场上稍纵即逝的一次性的机遇,从不让财源与自己擦肩而去。

有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谈起一桩早该办而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往事,就发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叹。他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没有让你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譬如半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辰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一定可以了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忘记,等于不想。到后来日子一长,这件事想起来,也是无动于衷了。

胡雪岩的这一番话,确实讲透了机会在能不能最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胡雪岩商业上巨大的成功,他的机遇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

做大事确实特别讲究机会,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绝大的成功,要看客观形势是否提供了让他成功的一次性机遇,而具体到一笔生意的运作是否能够成功,也要看机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再选以合适的方式去办那件可办的事情,我们才有把握办成那件事情。

我国古籍《韩非子》一书中,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

故事里说,一位郑国的商人到离家较远的市场上去卖猪。由于路远,当这位商人走到集市时已是暮色苍茫之时了。这时恰好有一个买猪的人看见他从自己的面前走过。这位买猪的人心想,如果能现在就买到猪,则明日就可以早早地赶回家中,还能把买来的猪再早早地卖出去。于是这猪贩子就急忙找卖猪的郑国人谈生意。不料郑国人见有人来买他的猪,却十分生气地嚷了起来,他说:你这人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走了很多的路才走到这里,天色都这么晚了,我哪里还有工夫和你谈生意?郑国人说话时还狠狠地瞪了买猪人一眼。买猪人为了及早地买到猪再三劝卖猪的郑人,他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要使生意成交,哪里还分什么天色早晚!但郑国人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自己的猪赶进了客店。结果,一桩几乎到手的生意硬是让郑国人给错过了。

机遇是一次性的,而且,对于错失时机造成的损失也是永远也无法弥补回来。郑国人所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当机会来到的时候,不能果断出击,而是优柔寡断,结果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这个故事中,相信人们一定能够体会到机会时效性强这一特点。因此,任何人要想抓住成功的机遇,就一定要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果断出击,去主动捕捉,绝不能听任机会在自己面前溜走。

以上所谈论的是机遇的突出特点之一。机遇除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即很强的环境制约性,也就是说任何机遇都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一定的环境中它有可能是机遇,而在另外的环境中它则不一定是机遇。因此,在捕捉机遇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因地制宜地捕捉机遇,并培养因地制宜地创造机遇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机遇变成我们成功创业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