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步:家庭育儿宝典
2999800000044

第44章 婴幼儿疾病防治篇(5)

(六)如何取出幼儿身上的刺或碎片刺或细小的碎片经常会嵌入孩子的手或脚。倘若是嵌入脚中,刺痛可能较轻,但嵌入手指尖处时会有明显疼痛。

(1)如果碎片的末端露出在外面,将一把镊子放在火上烧过消毒,然后夹住碎片的末端轻轻地全部拉出。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受伤处。

(2)如果碎片没有露在外面,但却能清楚地看到它,这说明碎片恰在皮肤表层的下面。将一根针放在火上消毒后,使之冷却,但不要触摸针尖。顺着碎片的方向,用针把碎片上面的皮肤轻轻地拨开,并且用针尖小心地把碎片的一端挑起来,再用镊子夹住把它拉出,然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洗净伤口周围。

(3)如果是小的刺或碎片嵌入皮肤并且没有疼痛,最好不去动它,迟早它会自行脱出。

如有下列情况要尽快看医生:48小时后,碎片周围的皮肤变红,肿胀或一触即痛;你自己无法将碎片取出;嵌入的是玻璃或金属的碎片。

休克

(一)幼儿休克有何症状

休克是身体对各种严重损伤的一种反应,严重损伤中以遭受过重度烧伤或大量出血为甚。当血压出现危险的下降时,身体的衰竭已陷入威胁生命的状态。

休克所出现的症状有:皮肤苍白、发冷、出汗;口唇内侧或指甲下面变得发青或灰白色;呼吸浅而急速;烦躁不安;嗜睡或意识模糊;神志不清。

如果孩子处于休克要即刻请求急救。

(二)幼儿休克怎么办

(1)安放孩子成仰卧躺下,盖上外衣或毛毯。把头转向一侧,然后两脚下面垫一些衣物或坐垫使抬高20厘米。

如果他腿部有骨折或有毒性的咬伤时,则不要将两腿抬高。

(2)给他盖上毛毯或外衣,或者搂抱他以求保暖。不要企图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给孩子保暖,因为这样会使体内重要器官的血液流向皮肤,从而造成器官缺血。

(3)如果他诉说口渴,用一块湿布湿润他的口唇。不要给他任何食物或饮料。但如果孩子是严重烧伤则属例外,可以给他啜饮一点水。

(4)他如出现神志不清就要检查他的呼吸。

(5)如果他没有呼吸,开始施行人工呼吸。

(6)如果他有呼吸,把孩子放置成恢复姿势。

中毒

(一)幼儿中毒有何症状

婴儿和幼儿都较好奇及没有能力辨别,因此,把有毒的物品锁藏起来并使孩子拿不到是很重要的。中毒是幼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中毒所出现的症状有:孩子的症状取决于他吃下去的毒物类型。

你可能注意到下列各种症状:胃痛(腹痛);呕吐;出现休克的症状;抽搐(惊厥);嗜睡;神志不清。

此外,如果孩子吃了有腐蚀性的毒物,口腔周围会表现出有灼伤或变色,而且附近有毒物或盛毒物的容器已空。

如果你认为孩子吃下了任何有毒的东西就要即刻请求急救。

(二)幼儿中毒怎么办

(1)如果孩子神志不清,先检查他的呼吸。

(2)如果你看到孩子口腔周围有灼伤的体征,或者你有其他理由认为他可能吞入了化学物品,可用水清洗孩子的皮肤及唇部。如果他神志清醒,给他喝些牛奶或水。

(3)要设法知道他吃下了多少毒物以及已经过了多少时间,并将这些告诉医生或急救人员,如有可能给他们一些毒物的样品或盛毒物的容器。

(4)孩子如有呕吐,留一点呕吐物的标本给医生或急救人员。不要刻意让孩子呕吐。

(5)如果他没有呼吸,立刻施行人工呼吸,但先要揩净他的面部或在他嘴上盖一块薄的、不妨碍呼吸的布,以免毒物进入你的口中。

(6)如果他有呼吸,把孩子安放成恢复姿势。

如何治疗幼儿夜尿症

想要纠正孩子遗尿的习惯,必须把孩子从屈辱与忐忑不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不要把遗尿当做一种特殊的病来处理。要把尿湿的睡衣、床单当汗湿的一样来看待。母亲不要责怪孩子。早晨发现尿湿的睡衣、床单,要装作没有看见。平素切忌把遗尿当作问题来讨论。

大人要表示,生活中有很多大事,遗尿不算一回事。晚饭以后限制水能够减少夜尿,但也不要讲“喝那么多水,夜里尿床”的话。应悄悄控制饮水。晚饭的菜也尽量避免含水多的。

如果从不遗尿的孩子突然喝了很多水还叫渴,并且有遗尿趋势,就要考虑是否得了尿崩症。这是很少见的病。

孩子再长大些,夜尿症会自然痊愈。到入学前还不见好,也不要着急。母亲要对孩子的身体多照顾些,给孩子洗睡衣和床单,自己睡临时招呼孩子起来撒一次尿。

冬天天冷,一度结束的夜尿可能又反复,应把孩子的被褥弄得暖些。

遗尿,在同一家族里往往上一代也有。这可作为教育孩子的借鉴。比如说,父亲一直到4年级还遗尿,叔叔也是如此等等的话,就能使孩子消除不安的紧张心理。父亲和叔叔现在都是有作为的男子,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更能稳定孩子的情绪。

幼儿为什么会发绀

引起紫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先天性心脏病。人体静脉血中所含还原血红蛋白比动脉血中的高得多。正常时动、静脉血各有通路,互不相混。若心脏有缺孔或血管位置不正常时,静脉血就可流入动脉,引起小儿发绀。若小儿一出生即有紫绀,多伴有复杂的心血管畸形,不易成活。有些小儿在哭闹、喂乳时或运动后出现紫绀?应及早到医院检查,以明确畸形种类,确定治疗方法。某些心脏畸形儿早做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2)肺炎、脓胸、气胸、急性喉炎、哮喘、气管异物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或神经肌肉麻痹引起呼吸困难的患儿,吸入空气量不足,也就没有足够的氧使静脉中的还原血红蛋白氧化,因此而发绀。

小儿剧烈活动或高热时氧的消耗增加,也可促使紫绀发生。幼婴,尤其是新生儿在受冷后,由于血流缓慢也常见紫绀。有些药物如磺胺噻唑、氨苯碘胺、非那西丁可产生异常血红蛋白的衍化物,小儿服用后,也能引起紫绀;尤其是硝酸盐中毒更可引起肠原性紫绀,甚至造成爆发中毒,值得注意。

昏迷

(一)幼儿昏迷有何症状

昏迷是由于脑的结构或功能受到广泛损害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意识障碍状态。昏迷小儿对外界刺激不能作出正常的应答反应,即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和认识。轻度昏迷时,小儿不认识父母,虽然有时可有无目的的四肢舞动或谵语,但都是无意识的语言与动作,自己能吞咽、咳嗽,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防御反射,呼吸、脉搏、血压都正常,对光有反应(光照时瞳孔可缩小)。中度昏迷的小儿,对外界普通刺激缺乏反应,但对强烈有害刺激(如针刺)或出现简单防御反射,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深度昏迷的小儿,虽能维持正常心跳、呼吸,但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都无反应,肢体缺乏自主活动,大小便失禁,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二)幼儿为什么会突然昏迷

引起小儿昏迷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急性感染性疾病,如各种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肺炎等。这类疾病患儿常有发热及其他特殊表现。其次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颅脑外伤、癫痫、脑肿瘤。此外,低血糖、糖尿病、肝昏迷、各种原因的酸中毒、缺氧及中毒意外事故(如煤气中毒、农药中毒、溺水、触电等)也可导致小儿突然昏迷。

一旦发现小儿呼之不应,不能正确应答问题,对扭、打、针刺缺乏反应时,应立即送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中药对宝宝无害吗

中药既然是药,必然也有副作用。如父母经常给孩子用的至宝锭可出现类似急性汞中毒的症状,服用云南白药会导致过敏,滥服人参会引起抽风、昏迷。

因此,对待中药要像对待西药一样慎重,以免婴幼儿受害。

女孩夹腿

(一)女孩夹腿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女孩夹腿的症状涉及到如何看待儿童性欲的问题,父母应该懂得,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作为性兴奋区的身体某些性器官的功能,在青春期之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潜伏存在”的,如果环境中具备适宜的刺激,就可诱发这一功能。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获得的性刺激,有时可诱发性器官的这种功能。儿童可以接受来自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却不在内心深处去理解它们和意识它们。

夹腿综合征是一种以夹腿为主要特征,并不断摩擦会阴部的习惯性的不良动作,1~3岁的幼女最为多见。一般几天发作一次。个别幼儿可一天发作几次。

夹腿综合征的原因有:

(1)局部刺激。如蛲虫,尿布潮湿或裤子太紧等刺激引起外阴局部发痒,继而摩擦,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2)心理因素。有些幼儿因家庭气氛紧张,缺乏母爱,遭受歧视等,感情上得不到满足,又无玩具可玩,于是通过自身刺激来寻求宣泄,从而产生夹腿动作。

(3)其他原因。在大孩子中,黄色录像、黄色书刊的影响,也是导致“夹腿”不良行为的原因。

(二)如何矫治女孩夹腿

(1)提高认识。防治本症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诊断。父母一旦发现幼儿有本症迹象,应及早向儿童心理学专家咨询。父母要了解此症的性质,对患儿不责骂,不要惩罚,也不要强行制止。

(2)及时转移患儿注意力。当患儿将要发作或正在发作时,父母应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患儿抱起来走走,或给患儿玩具玩玩,或和患儿“逗逗乐”,或领患儿出去玩耍,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能持之以恒,一般均能奏效。

(3)按时作息。要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晚上不要过早上床,早晨不要晚起赖床,以减少幼儿“夹腿”发作的机会。

(4)去除原因。要注意患儿会阴部卫生,去除各种不良刺激。还要注意给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幼儿充分的温暖和爱抚。

如果患儿有蛲虫、湿疹等,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5)特殊病例。病程较长、病情顽固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剂量硫必利。

孩子吃错药怎么办

孩子好奇心很强,又不懂事,有时把各种清洗剂、药水拿来喝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错吃了药剂,一定要耐心地镇定地查看孩子到底吃了什么药,吃了多少,而不要打骂、训斥孩子,使他恐惧、哭闹,这样反而耽误了急救的时机。

当确定孩子吃错了药,若离医院较远,可在家先作处理,如:药刚吃下不久,可用手刺激孩子的咽部,引起他恶心、呕吐,把药吐出来。若是孩子错服了止痒药水、癣药水之类药物,可让孩子多喝浓茶。茶叶水中的鞣酸具有沉淀及解毒作用。若是孩子误服了碘酒,赶快让孩子多喝米汤,以淀粉类流食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经过初步处理后,抓紧时间送孩子去医院观察和抢救。

肌肉注射后为何会发生硬块

肌肉注射是一种极方便的给药方法,但有的药物在连续多次注射以后,就会在肌肉注射的局部发生硬块。

肌肉注射后发生硬块,主要是某些药物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另外,孩子在注射时不能很好合作,注射部位选择不当,使药液注入脂肪组织中,脂肪组织中血管少,药物不能很好吸收;长期注射药物,加重了药物的刺激,使局部肿胀形成硬结。

出现硬块,局部可出现炎症反应,还会发生组织坏死,孩子可感到疼痛,也可出现发热。

肌肉注射后有硬块怎么办

(1)热敷:注射局部产生疼痛或刚出现硬块时,可以及时热敷。

方法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水温50℃~60℃,敷于硬块部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局部轻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