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2999000000012

第12章 新官上任(1)

川航自始多磨难。

虽然在国产运七飞机运营、干线航线开辟、空客飞机引进等方面有过短暂的辉煌,然而在时任总经理杜定欢的私欲极度膨胀下,公司逐步陷入一个自身难以迈出的深深泥潭:企业连年亏损,管理混乱,人心涣散, 1995年底亏损高达4300万元。

所有有良知的川航人都为之心焦。他们不能也无法忍受,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毁在个别人的手里,刚刚起飞的雏鹰夭折在起飞的中途。他们在呼吁、盼望,能尽快有一个值得信任、坚强善战的新领导班子。

四川省委、省政府看到了川航的困境,听到了群众的呼声,坚决果断地采取调整措施。于是,蓝新国、唐立平走马上任。

临危赴任的新“主官”

蓝新国是一个军人,在部队时就是颇有名气的传奇人物。

他15岁走进军营,44岁离开部队。30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练就了从不止步的军人本色。他每次在大会上讲话,最常用的词汇就是一些军事术语。每次执行任务,他总像在参加和指挥战斗一样,胸有成竹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当兵那天起,他就渴望着能亲自驾驶战斗机,在空中和对手一搏。

刚入伍那年,所有飞行学员必须到陆军接受锻炼一年;蓝新国去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这是一支保卫过延安的部队。15岁还是一个少年,他穿着肥肥大大的军装,努力让自己像个大人。训练中,凡老兵能做到的,他一定也要做到。拼刺刀,他面对彪形大汉毫无惧色。甩手榴弹,他胳膊肿痛得抬不起来,就在胳膊上缠满绷带,硬要与“硬骨头连”拼争。他最难忘的是那次野营训练,背着背包迈出营房,走路、爬山、过河……千里行军,长途跋涉。

刚满16岁,他就找指导员提出入党申请。指导员说,你年龄太小不符合规定。

“刘胡兰也是这个年龄!”见指导员无语回应,他紧闭着刚毅的双唇,激动的脸上满是泪痕。陆军一年的锻炼,他说是他一生的脱胎换骨,他的人生似乎也由此提前进入了成年。也许首先是因为他是合格的战士,后来才能在蓝天上大有作为,成为空军特级飞行员,多次立功受奖,荣任飞行团长、飞行学院副院长,成为部队最年轻的师级干部。《空军报》曾以《敢挑重担的嫩肩膀》为题,在头版头条刊登他当团长的事迹。而他根据自己的深刻体验,创作的小说处女作《蓝头盔》,发表后被众多飞行员阅读收藏。他和部属一起创作的《蓝天大写意》和《蓝色地平线》电视剧本,被空军和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

1993年,蓝新国离开了部队。转业,这一绝大多数军人的必走之路,对谁都是痛苦的抉择。司令员挽留他,他说想换一个战场。政委说将给他新的任命,他认为地方也会成为他的第二战场。他热爱部队,部队使他从小苗长成大树,从15岁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男人。转业后很久,他仍不习惯自己穿便装的样子,他喜欢军装,他把自己的军装洗熨好挂在家中衣橱里,时常忍不住取出来看看,有时还把它穿在身上,对着镜子上下打量。有时他还会有一种想法,如果部队说一声“回来吧,这里需要你!”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回到部队。在他心里,国家利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成都空军司令员对他说,我舍不得你走,但是凭我对你的了解,你到哪里都是好样的!

这一年,蓝新国到川航当了工会主席。他面对的是一张临时找来的破旧办公桌,就是这张办公桌,也只在他那里放了两天又被无缘无故地抬走。他并没有像熟悉他的人想象的那样,到了川航后又是一个风云人物,他进川航很久了,没有人在任何场合介绍过他,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川航多了个他。用他的话说,就当过去的30年什么都没干,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新兵开始,过去所有的荣誉、称号、待遇统统不算,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新兵的位置,学习,实践,再学习……川航成立实业公司,省委派他出任副总经理。这是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公司,一切都要是从头做起,他扎扎实实地做了,从副总经理做到总经理。1996年6月,他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川航总经理。

被省委组织部同时任命的还有川航党委书记唐立平。

唐立平出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同父辈一起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和生与死的考验。

他1965年入党,1969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被部队择优入伍并直接任命为正连职干部。从雪域高原作战部队,到省军区、成都军区,再到涪陵军分区、黔江军分区,唐立平逐步成为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部队管理经验的出色军人。

1986年,改革开放使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部队出现征兵难、管理难、安置难现象。时任成都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的唐立平围绕和平时期怎样把军队办成大学校、如何培养更多军地两用人才等问题,主动到基层和地方调研,7000多字的调研报告被《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加按语刊登,并被中央军委以正式文件转发。他提出的“征兵—共育—安置‘一条龙’经验”在全军推广。黔江是有名的老少边穷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时任重庆警备区政委的唐立平奉命组建黔江军分区,并担任第一任政委。那里条件艰苦,可谓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他和司令员一起带领官兵,同吃一锅饭,同居一间屋,白手起家,“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 “自加压力,自讨苦吃”,使“黔江精神”四处开花,先后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成都军区的表彰,他也多次立功受奖,并被列入军队高级干部后备人选。1995年,作为优秀师职主官,他和妻子荣幸地参加了建军以来第一个军官休假团。

军旅生涯,使他和妻子先后四度分居两地,最长的一次达8年之久。他妻子身体不好,长期备受病痛折磨,因他所在的部队医疗条件极差而一直不能随军,1995年又突发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反复,极度危险。妻子是烈士遗孤,家庭境况使唐立平面临留队还是转业的艰难抉择。思虑再三,他决定转业回家,履行当初向妻子父亲的承诺 —— 一辈子照顾好她。当他申请转业的报告呈到军分区和成都军区后,令诸多首长和他的战友深感意外。

1996年6月,他被四川省委组织部任命为川航党委书记,和蓝新国总经理一起受命于危难之中。俩主官见面,紧紧握手,他率直诚恳地对蓝总说:“当仁不让,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你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干,我全力支持你,做你的坚强后盾。”

两位新主官上任,预示着川航将从泥潭中跃出,逐步走上光明的发展之路。

蓝总就职演说开启川航历史新章

1996年6月19日,川航召开科以上干部和机关职工大会,原计划40多人参加的会议,却涌来众多主动参会者,把整个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座无虚席。

会议即将开始,全场鸦雀无声,大家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主席台上新来的川航领军人物。在这些直视的目光里,有信任,有疑惑,有质询,有探问……尽管目光多种,神态各异,但谁的心里都清楚:这是川航成立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关系川航的前途命运,关系川航的生死存亡,关系每个人的发展前景……这个会确实太重要了!深陷泥潭的川航能否尽快上岸?极度浮动的人心能否迅速稳定?严重的经济亏损如何才能填补?川航发展的未来究竟要怎样确定?大家关心川航的发展!大家关心个人的前途!大家更关心川航新任主官的水平和能力!于是,大家带着无数的问号和疑虑,都想来亲眼看看,亲耳听听,新上任的最高领导会说些什么!

迎着各种诧异的目光,新任总经经理蓝新国站了起来。形势严峻,临危赴任,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明白自己面临的难题。任命已经三天了,通过调查研究和与班子成员的简短沟通,他对川航的现状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当前应该怎样做已经胸有成竹,对下一步发展也有了明确想法。他自信而坚定地说道:

新官上任,不是就职演说,更不是施政纲领,说错了收回。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形势?责任?对策》。

首先,我代表唐立平书记和新班子,向近十年来为川航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付出心血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特别向为川航创立做出贡献的创业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寥寥几句话,拉近了新班子成员与在座人员的距离。

讲稿是蓝新国自己写的,在开会当天的凌晨2时30分完成。讲稿博取领导班子成员的众家之长,集中他个人深思熟虑的才智精华,既是川航以往的情况总结和面临的开战动员,也是新的领导团队水平能力和坚定信心的传递,更是作为川航新任领军人物领导艺术和个人才华的展示。他接着说:

川航的发展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值得大书特书的艰苦创业史,在十年的历程中,形成了我们引以为豪的“川航精神”。所以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珍惜创业成果,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川航实力”。

谁能提炼出“川航精神”是什么?大家可以认真地回忆和思考。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川航为什么能在建立初期,几经周折死而后生?

为什么能从茅草屋,发展到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为什么能从几千万发展到几个亿?

为什么能从只有几架国产运七,发展到拥有世界先进的空客飞机?为什么能从夹缝之中到天阔任鸟飞?道理很简单,靠的是“川航精神”,这是川航人创造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一笔不可评估的巨大无形资产!也是不能用文字语言所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出来的。

尽管基础很好,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最近川航面临的压力相当之大:股份制改造难产;地面事故连续不断,社会上沸沸扬扬声誉严重受挫;资金短缺,周转困难;各级班子的调整几经周折人心不稳;机构改革、人事调整范围宽波动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短兵相接,兵临城下……面临这些挑战和考验,川航没有垮,没有散伙,而且保证了空中安全,而且成功地将空客飞机投入营运,而且有了一定的盈利!这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有一支顾大局识大体,打不垮拖不烂,视川航为自己的生命,像爱护眼睛和生命一样爱护川航的广大干部职工队伍。有一支高知识群、高技术群、高管理群、高品质群、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队伍,是新班子最受鼓舞和最有信心的!

我们有信心带领大家团结奋进,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厚望,把川航建设好!

对前期成绩的充分肯定,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会场显得更加庄严肃静,听众也全都凝神屏气。蓝总开始直奔主题:

这次班子调整大家都很关注。我看得出来,在场同志们的目光中,有希望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祝愿的目光,我谢谢这些目光,这是激励!有怀疑的目光,担忧的目光,我也谢谢这些目光,这是鞭策!有观望的目光,犹豫徘徊的目光,我也谢谢这些目光,这是提醒!有紧张的目光,茫然的目光,我们希望与这些目光诚恳对视,以求沟通。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目光。我们将用行动来证实,让群众来打分,在实践中适应和成熟。

我和立平书记都是军人出身,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对我有信心,我对他更有信心。他是湖南人,生在革命摇篮延安,所以政治素质好;1964年进入四川大学,经过五六年苦心钻研哲学,所以思想水平高;在大军区、省军区、涪陵军分区、黔江军分区政委的岗位锤炼多年,所以工作能力强,而且非常谦虚、豁达。他对我说,咱们一副担子两人抬,两“心”变一“心”,你在前边冲,我在后面护,我们两个带领一班人,群众肯定有信心!前任一肩挑,我俩抬着走,我们俩的团结交给群众人心这杆秤!我们号召:要以当年创业初期的精神,再创川航建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