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智慧的25堂课
2998800000023

第23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

走一步路不需要勇气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妇人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在迈阿密市,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妇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最后我就到了这里。 为了要达成大目标,不妨先设定“小目标”这样就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都会因目标过于远大而中途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小目标”逐步完成,便可较快地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矫正你的弦

一个人请调音师到家来给钢琴调一调音。这位调音师还真是个能手,他很仔细地锁紧了每一根琴弦,让它们都绷得恰到好处发出正确的音符。

当他完成整个调音工作后,主人问他要付多少钱。

他笑一笑答道:还不急,等我下次来的时候再付吧!

主人不解地问道:下次?你这是什么意思?

调音师说:明天我还会再来,然后一连4个星期每周来一次,再接下来每3个月来一次,共来4次。

他的话弄得主人一头雾水,主人不由得问道:你说什么?钢琴不是已经调好音了吗?难道还有问题?

调音师清了清喉咙说道:我是调好音了,可是那只是暂时的,如果要琴弦保持在正确的音符上,就必须继续‘调正’所以我得再来几次,直到这些琴弦能始终维持在适当的绷紧程度。 如果我们希望目标能维持长久直至实现,那就得像钢琴的调音工作一样,在行动中不断调整、校准自己的努力方向。

捡不捡有很大区别

一个人到海滩上散步,他看见许多海星被早潮冲上海滩,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它们被留在了海滩上。如果被正午毒辣的阳光照射到的话,它们很快就会死去。因为刚刚退潮,所以绝大部分的海星都还活着。那人向前走了几步,捡起一条海星,把它丢进了海里。

他就这样不停地捡啊捡,又一条条把它们扔回海里。有人正走在他的后面,不理解这个人这么做的缘由,就追上问:你在干什么?海滩上有成千上万条海星,你能够救几条?救不救几个海星又有什么区别?这个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又向前走了几步,捡起一条海星,把它丢进水里,然后转过头来说道:对刚被扔掉的这条海星来说,捡不捡有很大区别。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诸如“捡一只海星”这样的小事组成的。积小善终成大德,积小成终成大功。每天做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会有巨大的收获。

每天做100下

开学第一天,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老师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1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老师问学生们:每天甩手1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老师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老师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这个老师就是苏格拉底。 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其实是最难做的事,最难做的事其实也是最容易做的事。世界上恐怕没有做不到的事,困难之处就在于坚持。

带一些空杯上路

有位年轻人跟一位著名的禅师学禅。禅师开导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是找不到入门的路径。于是,禅师端起茶壶,朝年轻人面前的碗里倒。茶碗已经斟满,禅师还在不停地倒。年轻人终于忍不住,提醒禅师说:

“师父,别倒了!茶杯已经装不下了。”

禅师这才停住手,慢悠悠地说:

“是啊,装不下了。你也是这样,要想学到更多禅的奥妙,就必须先把你心中的杯子倒空。只有腾出空来,才能迎接八面来风。” 人生路上,时时刻刻要记得带一些空杯上路。杯子倒得越空,你学习的东西就会越多;学的东西越多,你维持生命力的时间才会越长久。

探索“圆圈”以外的知识

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掌握的知识比我多许多倍,可你对自己的解答为什么仍有怀疑呢?

老师用手杖在沙土上画了个大圆圈,又画了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承认自己无知、少知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智者。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知之甚多的,恰恰给人一种无知的印象。

寻找你身边的老师

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采掘到一块质地精美的巨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观很适于雕刻一个人像。大理石在那里放了很久,没有人敢于动手。一位雕刻家来了,但他只在后面打了一凿,就感到自己无力驾驭这块宝贵的材料而住手了。

后来大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出了旷古无双的杰作大卫像。没想到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凿打重了,伤及了人像肌体,竟在大卫的背上留下了一点伤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那位雕刻家是否太冒失?

“不,”米开朗基罗说,那位先生相当慎重,如果他冒失轻率的话,这块材料早已不存在了,我的大卫像也就无从产生。这点伤痕对我未尝没有好处,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每下一刀一凿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在我雕刻大卫的过程中,那位老师自始至终都在我的身边帮我提高警惕。 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一些别人失败的教训,会使自己少走弯路,更顺利地抵达目标的终点。

塞满你的时间

为了解释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装进鹅卵石,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学生回答说。”

老师又拿出一袋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问: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学生沉默。

老师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好像满了。同学回答说。”

老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填满了的罐子里…… 无论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督促一下自己的话,还是可以多做许多事的。这就是时间管理的艺术。

每天做完6件事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去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艾维·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

艾维·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

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艾维·利提出的方法为查理斯·舒瓦普赚得1亿美元。 如何珍惜时间,只教给人怎样利用好现有时间工作;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却教给人怎样节省更多时间来工作。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何珍惜时间更重要。

每天都把烛台擦拭一遍

有几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烛台光亮。结果好多天过去了,智者还没来,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

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小笨蛋”的小孩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生活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思想偏颇或不对头,才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头昏脑涨。

你做了多久并不重要

恺撒领军出征,每每获胜必以酒肉金银犒赏三军。有一次,随行的亲兵仗着酒胆,问恺撒:

“这些年来,我跟着您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同期入伍的兄弟,做官的做官,做将的做将,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小兵一个呢?”

恺撒指着身边一头驴,说:

“这些年来,这头驴也跟着我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是一头驴呢?” 许多人通常会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近几年忙来忙去总感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为什么那些原来并不出色的家伙却能春风得意?还要多久我才能扬眉吐气呢?恺撒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你做了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进步!

为下一个而努力

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他超凡的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

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

“您哪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

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都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这样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的无穷无尽的乐趣。

多学一种语言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里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嚼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老鼠们震惊之余,四处逃命,但大花猫毫不留情,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逃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将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此救了你们一命。 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持续不断的学习,永远是成功人士的核心竞争力。

踩着木桩子过去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该所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更好的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知道自己做得有多好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里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只有不断地探询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凡事想想清楚,多问几个为什么。

别不服气

有一天,眼睛、鼻子及口在开会。大家都对眉毛表示抗议。眼睛说:眉毛有什么用处?凭什么要在我们的上面?长眼睛可以看东西,我要是不看,连走路都不行了!鼻子听了不服气,道:我鼻子可以嗅香和臭?感觉最灵敏,眉毛算什么?它怎么可以站在我们的上面?

听了这一段话后,口也不服了,鼓起嘴说:脸上我最重要,我是最有用的!我一不吃东西谁也活不了。我应该站在最上面。眉毛最没用,他应该站在最下面才对!眼睛、鼻子及口都在互相争执,对眉毛发出愤愤的抗议。

眉毛听后,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既然你们都以为自己最有用,那我就在你们的下面吧!

说着,眉毛便走到眼睛下,后到鼻子下,再到口下,结果大家都认为难看极了,只好决定让眉毛回到原处去。 很多人都将自己看得过高,自认样样都最好,别人则都不如自己。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与人愉快相处。

首先要充实自己

有一位初到小镇的神父问一个小孩:小朋友,你可以告诉我怎样可以去邮政局吗?

小孩详细地告诉了神父。

神父说:小朋友,非常感谢你。对了,星期天你来教堂找我吧,我可以告诉你通往天堂的路。

小孩说:算了吧,你连到邮政局的路都不知道,又怎能告诉我通往天堂的路呢? 如果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必须先要充实自己。当别人提出疑问时,只能支吾以对的话,别人又怎么能相信你或你提供的机会呢?

大学毕业等于“零”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做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扩大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3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1道题呢?当然有人会完成1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

“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大学毕业等于“零”即使你已经大学毕业,但你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这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谁不知道学习,谁不知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谁就会被社会淘汰。

行胜于知

诗人白居易为了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他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3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

禅师回答:3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有谁不要成功,又有谁不知道成功必须学习和努力?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又有几个?行胜于知。不要问成功有没有自己的份,只要按照成功的原则踏实去做,你也必定是一个成功者。

别请教门外汉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到处游玩。有一天,他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想涉河而过,但看到河水流得很急,担心河水太深,马儿会被淹死。

在犹豫不决时,他看到小河对面有个小孩在玩泥沙。

他便大声问那小孩:小孩,这河深不深?我的马儿可以过去吗?

那小孩望望马儿后,便说:不深,不深,马儿可以过河,没有问题的。

听后,那年轻人便跳上马背,骑马过河了。岂知,走到河中间,河水已淹过马背,剩下马头,他惊慌不已,便撤退回岸。

那年轻人衣服全湿,很生气地责骂那小孩,以为他讲假话。那小孩听后回答说:我家的鸭子每天清晨都在河上游来游去,他们的小腿那么短,都没问题,而你的马儿这么高大,怎会不可以呢! 当我们面对困惑时,一定要去询问在那一方面有专长的人,而绝不是那些门外汉。后者似懂非懂,往往会像那小孩子一样,根据个人推理而给我们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