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士都在看的金科玉律
2998600000005

第5章 瓦拉赫效应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历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遥遥领先……

这就是人们广为传颂的“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幸运之神就是那样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他还说,一个卖牛奶卖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没有资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证明你卖得比他更好。

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非常诚恳地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一点对你是如此的重要,我不得不将它单独作重点论述。

“如果谁首先集中精力于他的强项,那么他就能够忽略他的弱项。”

——沃夫冈·迈维思(策略培训师)

如果你在人生的坐标系里站错了位置——用你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你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因此,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即使你不怎么高雅入流,也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我们在上面已提到,在选择职业时道理也是如此,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很多成功的人往往都会忽视个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强项更强。这是因为,对于自己的弱项,你再多努力也可能只能达到一般水平,而不能出类拔萃。

缺点和不足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从孩提时代起它们就向自信宣战,克服不了缺点的人将被挡在成功的门外。这至少是我们在学校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受到灌输的游戏规则。每个人需要寻找不足、分析不足、弥补不足,然而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这会使你仅仅为了补做一些你以前做不了的事而浪费大量精力。

因此,盖洛普民意测验所的两位科学家建议,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你的强项上来。他们的论点是,那些盲目弥补缺点的人只会使损失更大。他们所做的一次世界性的长期调查证明了这一观点。他们询问了100万名职员,其中包括8万名管理人员。结果,只有20%的人能展示他们真实的才能,80%的人只是中等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如果谁首先集中精力于他的强项,那么他就能够忽略他的弱项。”策略培训师沃夫冈·迈维思的格言也这样说道,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此关注得太少。许多人相信,他们必须与他们的弱项作斗争,以获得成功。出于两个理由,这是无意义的:如果你忽略了你的强项,那么你就仅仅处于平均水平。如果你把精力和时间用于你的弱项,你就不可避免地缺乏动机;每个人像每个公司一样,都有特别的强项。他的能力、经验和技能的组合就如同指纹一样,可以是那么的独一无二。目标、愿望表达、榜样、典范和憧憬也属于特别的强项,你操纵你自己(有意或无意地)在积极或消极的方向上发展。

“有意识地发挥长处而获得升迁的几率要比只弥补不足高一半”,汉堡心理学家莫妮卡·福斯坚信。“几乎没有你不能发挥的强项”,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心理学教授迪特尔·弗赖说。

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培训或是通过寻找那些能够展示你才能从而引人注目的项目来做到这一点。

布隆伯格读大学时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工程,因为缺少兴趣和动力成绩平平。他回忆道:

从学业上讲,我在霍普金斯大学是个平庸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动力而非缺少天赋,至少我认为是这样。在工程科目上,我的分数绝大部分是平均分“C”,但在大学四年级时,我选了两倍于正常课时的课程,并且几乎所有科目都得了“A”。我不过也就是读读书、听听课,领会讲过的东西,鹦鹉学舌地复述一下。我从未想过我可以出去发明什么东西。我没有兴趣或心思去当一名真正的工程师、物理学家或数学家,我真正喜欢并且擅长做的是与人打交道。我是兄弟会的一把手,各兄弟会之间联谊委员会主席、班长,成了全能的“校园大人物”。在竞选学生会的职位时,我学会了如何竞选公职。策划学校舞会和兄弟会聚会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各种校际的课余活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让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并在一起合作。所有这些技能对我以后在华尔街的所罗门兄弟公司从业和最终开办我自己的公司都大有裨益。当我考虑毕业后的生活时,很显然管理是我的职业选择。如若不是绝大多数霍普金斯大学的同学都继续读研究生学位的话,我也许会直接找个工作。在这种随大流的社会压力下,我申请了商学院。当录取通知书寄到的时候,我正和朋友们在学校的信件收发室里,在我的信箱里看到了哈佛商学院的棕色大信封。

“太棒了,录取了!我们去喝杯咖啡吧。”我说。“你不打开看看吗?”有人问。“那有什么必要?”我肯定地答道,“如果不是录取通知书的话,他们不会给我寄来这么厚的一包,拒绝信很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才能。有的人能说善辩,却愁于文字写作;有的人下笔千言,却口齿不灵,演说缺乏感染力。有口才的不一定有文才,有文才的又缺乏口才。这似乎是对立的,但却完全可以转化,可以达到口才与文才的统一。很多企业家也有这种情况,万人大会上口若悬河,精彩纷呈,但桌案前却抓耳挠腮,难以下笔。美国外交家博伦的经验很值得企业家借鉴:

查尔斯·博伦是一位用口才“说”文章的作家。他原是美国的著名外交家。1929年到1969年,他一直在美国外交部工作,是颇有声望的前苏联问题专家。在漫长的40年外交生涯中,博伦曾先后担任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的首席俄语翻译,出任过美国驻苏联大使。而且,他还担任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重大国际会议的首席翻译工作,目睹了一些世人鲜知的历史内幕,积累了丰富外交经验。正因为如此,当博伦退出外交界后,为了把自己的外交经验介绍给同行,记录起伏多变的美苏关系史,为了今后美国对苏战略提供资料和素材,为了为美国外交界提供历史借鉴,他决心着手撰写一部以自己外交生涯为主线的回忆录。博伦是一个很有口才的外交家,其素有口若悬河之才气,深为几任总统的赏识。但是,博伦很缺乏文才,伏案写作,构思情节,推敲文字,是最令他感到头疼的事。尽管硬着头皮写了几个字,但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的学生,写的那一手龙飞凤舞、七扭八歪的大书不仅别人看不懂,他自己也不愿辨认。他有很方便的打字机,但不会用。他甚至绝望地想,这部回忆录恐怕写不成了。

然而,博伦毕竟聪明过人。他想出了另一种办法,即用录音机。他找来一台录音机,对录音机的麦克风开始“说”书。

他口才极好,稍加思索,便将40年的往事分成条理,归并各个章节,然后,把历史的内幕清晰而生动地勾画出一部22万多字,纵观美苏40年关系的大型回忆录《历史的见证》。

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主持人盖德勒教授经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提出了有名的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至少有七种划分:数学、逻辑、外语、音乐、空间思维、运动,还有两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如何实现理想和对待人生中的恐惧与障碍。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几种以上的智能,这些智能的不同优势的表现及不同的优势组合决定了人的千差万别。爱因斯坦虽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天赋,但在语言、身体运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却逊色得多;毛泽东学生时代不喜欢数学,但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却偏爱有加。你也是一样,如果你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可能你有筹划的能力,也许还有说服人的能力,经过培训,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谈判人员。

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单纯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人的智力高低,考察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预言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和贡献。这是片面的,这样做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人身上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了人的潜质发挥的阻力和障碍。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上物理实验课时,不慎弄伤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叹口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呢?”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这句话在当时听似乎有点自负,但却真实地说明了爱因斯坦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你也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了。

下面的测验,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某一方面的潜力。请先不要猜测题目的用意,以保证回答的真实性。

1. 你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吗?(回答“是”,加1分;回答“否”,减1分)

2. 你上学时曾经是优等生吗?(回答“是”,减4分;回答“否”,加4分)

3. 你在学校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比如社团活动、组队体育项目吗?(回答“是”,减1分;回答“否”,加1分)

4. 你年幼时喜欢独处吗?(回答“是”,加l分;回答“否”减1分)

5. 童年时,你做过卖报、摆饮料摊或类似的小生意吗?(回答“是”,加1分;回答“否”,减2分)

6. 你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吗?(回答“是”,加l分;回答“否”,减1分)

7. 你小时候谨小慎微吗?(回答“是”,减4分:回答“否”,加4分,假如你小时候胆子特别大,再加4分)

8. 你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吗?(回答“是”,减1分;回答“否”,加1分)

9. 你对自己枯燥无味的工作感到厌倦吗?(回答“是”,加2分;回答“否”,减2分)

10. 你愿意倾尽自己所有的积蓄背水一战吗?(回答“是”,加2分;回答“否”,减2分)

11. 如果出师不利,你会立即改弦易辙吗?(回答“是”,加4分;回答“否”,减4分)

12. 你是乐观主义者吗?(回答“是”,加2分;回答“否”减2分)

这是几年前英国西北互惠保险公司和布莱恩教授共同设计的一项测验,它的对象是已经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30名企业家以及等数量的雇员,这些人中既有跨国公司的总经理,也有银行部门的经理,还有从特殊手艺、零售连锁店和制造业起家的老板。他们对测验中的大多数问题的回答并无太大的差异,由此得出的(EQ)“企业家商数”,对我们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奋斗目标时,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答案:

1. 50%的企业家认为自己是初到此地创业,而具有同样背景的雇员只有23%。

2. 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家将自己列为学校的优等生,而受雇于人的雇员中却有1/2。

3. 67%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是集体活动的热心参加者,而认为自己同样如此的非企业家则高达92%。

4. 37%的企业家小时候就喜欢独来独往,非企业家则有85%的人经常找伙伴。

5. 将近80%的企业家青少年时期都程度不同地参与过类似的经商活动。相比之下,非企业家有过这种经历的则只有31%。

6. 承认自己童年时倔强的企业家比雇员多两倍,因为坚忍和固执是多数企业家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转化为按自己方式行事的决心和毅力。

7. 如果你孩提时代就害怕冒险,这对你开创事业将是一个严重障碍。90%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小时候就非常勇敢,而具有同样素质的雇员只有15%。

8. 50%的企业家毫不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有信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非企业家持有这种态度的仅有8%。

9. 不安于现状,往往是激发你干一番事业的前提。61%的企业家将“希望变化”列为开始创业的主要动力,他们认为因循守旧和得过且过一样,都是扼杀创造的慢性毒药。

10. 94%的企业家认为“关键时刻的孤注一掷”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非企业家只有一半说自己敢担类似的风险。

11. 94%的企业家对此持肯定态度,而具有同样决心的雇员只有8%。因为前者认为,有事业心的人不会在挫折面前灰心丧气,他们大都能在别人视为障碍的地方看到机会。

12. 乐观向上的情绪不但是向心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力的重要成分。一个乐观的人,他的生理机能也是非常活跃的,由他开创和领导的企业也必然充满活力;反之,则死气沉沉,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失败。

如果你的得分能在20分以上,则表示你拥有企业家的潜在素质,不妨下海一试身手;如果得分为10~19分,则说明你虽然不一定马上能成为企业家,但如果时机成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果你的得分在0~10分之间,则你从商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须三思而后行;如果得分在-11分以下,则表明你在其他方面可能更具特长。假若此时你尚未下海,应该为之感到庆幸。当然,如果已经从商并且得心应手,那也不必三心二意或悬崖勒马改弦易辙——事情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且任何测验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要想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不断去尝试,然后你会发现在某些地方你认同自己,那就是你独特的地方。当你发现这一点时,你就成功了,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还有一点,人们往往会认为他们做起来容易的事情对他人也一样会很容易,事实并不尽然,由于你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才能、技艺、天赋,你对这方面的事物的方法和看法与众不同,或比别人更胜一筹,你不经意地已将它们当作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当你留意到你在某一方面总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地达到目标时,那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赋在起作用,那就是你的长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