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一叶障目
2986800000015

第15章 一知半解最危险(3)

“咦,我怎么不冷啦?”赌博佬浑身汗流不止,“先冻得要死,这时候又热得要命!”他用手抹汗,一下摸到了背上的烟荷包:“哦,难怪人家说过冬穿皮袄不冷的哟!看我只把烟荷包搭在背心,前胸后背都还流汗哪!”

幸亏石头

有个人上街买了一担米,一头重,一头轻,不好挑。他抓抓头皮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轻的一头放上一块大石头,汗流浃背地把米挑到家,放下担子,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今天幸亏有这块石头,不然简直没法挑回来!”

古碗

有个人迷信占卜术。有一天,他占算出家传的一只古碗将要于某日被摔碎。他想验一验自己算的灵不灵,并亲眼看看这碗是怎样被摔碎的。到了这一天,他在书房里用绳子把古碗缚好,高高吊在屋梁上,目不转睛盯着它。

这时,他的老婆早已烧好午饭。几次让孩子叫他吃饭,他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他老婆很生气,忙来看个究竟。走进书房,只见他呆呆地望着古碗,气得抄起一根木棍,对准古碗打去。

邵某高兴地叫起来:“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破法,真是天数已定,在劫难逃啊!”

打蛇

有个书生在家里发现了一条蛇,大吃一惊,便拿起一根棒头去打。他瞄准着蛇头,刚要打下去时,蛇向前游了一截。他就边走边瞄准蛇头。刚要打下去,蛇又向前游了一截。这样一连赶了几回,蛇钻进了墙洞。他眼巴巴地望着墙洞外半截尾,举着棒头,急得不知所措地叫喊:“哎呀,蛇进洞了叫我怎么办?我怎么办哪?”他老婆见了跺着脚说:“你这个死人,刚才为什么举着棒头不打下去呀?”

“唉!你懂个屁!”书生理直气壮地说:“书本上不是写得明明白白,‘打蛇打七寸’吗?我没有对准七寸,怎么打得下去呢?”

胡涂找鞋

从前,有一个光棍叫胡涂。有一天,村头有戏,戏开锣了,胡涂挤到台口,找了个空地方,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地上坐下来,眼睛不眨地看戏。戏散场后,胡涂手拿垫坐的鞋子站起来,发现自己光着一只脚,就大声喊起来:“哎!我掉了一只鞋子,谁捡了快还给我。”在场的人听他这么一喊,都围拢来。一个老汉指着胡涂手里的鞋子说:“你手里拿着的不是鞋子么?”胡涂忙说:“这只是一只,还差一只。”老汉说:“你脚上穿的不是一只?”胡涂不耐烦地说:“这是脚上穿的一只,我手里还差一只。”

捏扁嘴巴

从前有个呆女婿,名叫徐口木。一天早上,他的老婆精心挑选了几只小鸡关在小鸡笼里,叫口木送到丈母娘家去。口木走出村口,坐在冲山头凉亭里,凑巧来了一个乖巧人,口木问他哪里去?乖巧人说:“到丈母家去。”口木说:“我老婆叫我把小鸡送给丈母,那就托你带给丈母吧!”乖巧人迅速地接过小鸡走了。

口木回到家中,老婆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小鸡和小鸡笼呢?”口木说:“在路上刚巧碰到一个到丈母家去的人,我就托他带走了。”老婆说:“呆人!人家的丈母,怎么是你的丈母?赶快去追回来!”

口木听了老婆吩咐,转回头冲山头凉亭,坐下来等着。一直等到太阳偏西,巧得很,有个手执同样小鸡笼的人也路过这里。口木一面对他说:“你把早上带去的小鸡还给我,我有我自己的丈母。”一面用手去夺鸡笼。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哪里是小鸡?我笼子里关的是小鸭呀!”口木定睛一看,狠狠地说:“哼!你怕给我认回去,故意把小鸡的嘴巴捏扁了。”

书呆子

有个书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闹了不少笑话。

一天,母亲对他说:“今天你舅舅要来作客,你去鱼塘买二斤鱼吧。”书呆子来到鱼塘,坚持要买一条不多不少刚好二斤重的鱼,称了半天也没有合适的。卖鱼的烦了,顺手从地上捡起一个碎瓦片,偷偷地塞进一条鱼的嘴巴,凑够二斤整,卖给了他。

书呆子掂着鱼往家走。走到半路,那个瓦片忽然从鱼嘴里掉到地上。秀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进门就对母亲嚷道:“娘,今天我又长了一点见识!”

母亲问:“什么见识?”

书呆子说:“鱼原来是靠吃碎瓦片长大的!”

王二百出门

从前,有个地主少爷叫王二百,二十多岁了,还不通人事。先生给地主出主意说:“少爷久居深宅大院,听得少.见得少,知道得就少。应该让他出门长长见识。”地主欣然同意了。

临出门,先生把王二百叫到面前,教导说:“你出门在外,遇事要多说‘帮帮忙’、‘恭喜恭喜’之类有礼貌的话。”

王二百一出门,就碰见一家殡葬的,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他急忙走上前说:“恭喜!恭喜!”话音未落,背上就重重的挨了几拳。王二百想:一定是说错了,大概说“帮帮忙”就不会挨打了。走着走着,又遇见两个人打架,王二百忙大声喊:“帮帮忙!”结果正打架的两个人合伙把他揍了一顿。

王二百窜回家里,把出门的遭遇,向先生说了一遍。先生说:“少爷,你遇那家吹吹打打的,应该说‘祭奠!祭奠!’;遇斗架的,应该说‘拉拉架’。”

王二百重新出门。正走着,见有一吹吹打打娶新娘子的队伍,忙上前说:“祭奠!祭奠!”立即又遭到一顿毒打。王二百被打得头昏眼花,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走没多远,看见两个公牛正在顶角头架,忙冲到中间说:“拉拉架!”结果,拉架没有拉成,见识没有长成,却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学生意

从前,有一个人好吃懒做。有一天,他老婆从娘家牵来四匹马,叫他出门学生意,怕他不会做,妻子特意吩咐他:“做生意要越做越发,四个要变成五个,五个要变成六个……”他赶着四匹马上路,心里念着:“做生意要越做越发,四个要变成五个……”对面走来一个人,赶五只羊。他想,要是把四匹马换五只羊,不是可以嫌一只吗?他提出以马换羊,人家马上同意了。

他赶着五只羊往前走,又碰到一个放鸭子的。他提出用五只羊换六只鸭子,人家又答应了。他赶着鸭子往前走,又碰到一个卖蛋的。他愿拿六只鸭子换七个蛋。卖蛋的也答应了。他拿着七个蛋回去。妻子问他:“赚的钱呢?”他把七个蛋拿出来。他妻子说:“四匹马只换了七个蛋?”他不服气地说:“你不是说四个变五个、五个变六个、六个变七个吗?你看,我还赚了三只。”

煮了大半夜

有一个人要打一把锅铲,恰好一个铁匠从门前过,他把铁匠喊进屋,拿了秤砣要铁匠打。铁匠说:“这是生铁,不能打。”这人就说:“那你明天来,我拿熟铁给你。”

第二天铁匠来了.他又把秤砣拿出来。铁匠不高兴了,说:“我说过这是生铁,不能用!”谁料这人也发了脾气:“瞎说!昨天打你一走,我就把这秤砣放在锅里用大火煮,煮了大半夜,怎么还是生的呢!”

针尖和麦芒

有两个人:针尖和麦芒。两人住在一起,表面很要好。一天,附近的村子里唱大戏。两人商量妥当,一个人去看戏,一个人睡觉看家。麦芒说:“一场戏不过两个时辰,后半场我替你好好看戏,你在家替我好好睡觉。”针尖说:“对,就这样。”

麦芒看戏看到一半,心里想:针尖这个人别人都说他不老实,他一定不代我好好睡觉。我要是好好替他看后半场戏,岂不吃了大亏?于是,他就把身子转了个方向,背向着舞台。

针尖在家里睡觉,怎么睡也睡不着。他生怕麦芒不好好替他看戏,就起来把门锁上,到戏场里去察看。走到戏场边上一看,果然有个背向着台子坐着的人,仔细一认正是麦芒。可是他又怕家里失盗,就赶快回家去。路上他想:麦芒不替我好好看戏,我岂能替他好好睡觉,让我劳累一些。于是他回到院子里就干起活来。

寿话

女婿要去给丈人祝寿。他老婆怕他出丑,再三叮嘱:“今天是父亲五十大寿,说话讲个吉利,要带‘寿’字。”他到了丈人家,开口就说:“今天岳父大人做寿,我送来一点寿礼。”丈人听了,很高兴,就吩咐端出一碗面,让他当点心。李四接过碗,就说:“这寿碗里盛着寿面,我寿女婿拿双寿筷,坐在寿凳上,靠着寿桌边,眼睛看着寿星穿一身寿衣……”丈人一听,气坏了,大喝一声:“你别再说这倒霉的寿话了。”

割了牛头砸瓦罐

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牛。这条牛因为偷吃粮食,把头钻进罐里拔不出来了。全家急得没法,只好叫外甥去请舅父。他舅父三年赶了两次集,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来到他家里一看就说:“这有何难,把牛头割下来。”外甥照办很快把牛头割下来了,谁知牛头还卡在瓦罐里,就又问舅父怎么办。他舅父说:“把瓦罐砸了。”外甥又忙把瓦罐砸碎,果然,牛头一骨碌出来了。全家都夸舅父有办法。这时,舅父却放声大哭起来。全家人忙问舅父为什么这样伤心。舅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年,将来我死了,你们再遇到难事,又去找谁呀。”

空城计

从前,有个“三国迷”。一天,村子里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空城计》。三国迷实在想看,可是家里没人看门咋办呢!失盗不是要吃大亏吗?他在堂屋里来同踱着,猛的,他一拍大腿:“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放着孔明的计策为何不用?”于是,他敞开大门,把灯笼高挑在大门口,书案上也是明灯烛火的。然后把袖子一甩,就去看戏了。原来,他用的也是“空城计”啊!

看完戏回来,把家里的东两一一清点,线没少一根,针也没短一根,他赞不绝口地说:“孔明真神人也!”自此,对诸葛孔明愈加佩服,敬若神明。

隔了不久,村里又唱戏。这回三国迷又点起蜡烛灯笼,敞着大门,跑去看戏。他又用上“空城计”了。

可是,他这次看完戏回来一看,不禁放声大哭,原来连家里的大门都被小偷卸掉了。他气得大骂诸葛亮,在书上见到孔明的名字,先是一墨杠,然后就挖掉,一本好生生的《三国演义》,被他挖得百孔千疮。

这一天,三国迷又在骂孔明,还在书上挖诸葛亮的名字,偏巧让一个说《三国》的把式看见了,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三国迷把家里被盗的事原原本本一说,那把式捧着肚子大笑道:“孔明哪里是大蠢货,大蠢货正是你自己啊。”

三国迷问:“咋?”

把式说:“你再翻翻《三国演义》,要是找到孔明两次用‘空城计’,我认你被偷的账!”

三国迷听了,恍然大悟,原来空城计不能用两次。

吃烧饼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到烧饼铺买烧饼吃。吃了一个没饱,再吃一个还没饱,一连吃了七个才吃饱了。吃饱以后,他后悔了:“咳,早知道第七个烧饼能吃饱,真不该花钱吃前头那六个!”

六月下雨隔牛背

有个蠢财主,长得很胖。一天在路上遇到了暴雨,他连忙钻到一家屋檐下躲雨,由于太胖,屋檐遮不住,背上淋湿了半边。雨停回家后,儿子给他擦背,问:“爹,您的背怎么半边干半边湿?”

财主不满地说:“蠢家伙!这都不知道?六月下雨隔牛背嘛。”

三兄弟学乖

财主叫三个儿子去学艺,每人给了一百两银子。老大碰见射箭打鸟,便把弓箭买回家来;老二买回风箱,学了补锅;老三在坐船时学了“官话”:“真糟糕,不成了!”两句。

财主很高兴,以为三个儿子都学乖了,于是叫他们表演一番。话刚说完,一只苍蝇落在他鼻子上,老大一见就拉弓射箭,把财主的鼻子射掉了下来。老二一见急了,忙拉起风箱,拿铁水补鼻,越补越烂。老三看看这情景,也慌了,说起官话来了:“真糟糕!不成了!”

芝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