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2986100000011

第11章 科学消费习惯——容易被忽视的理财行为(1)

消费观念影响理财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陷入贫困,并不是因为他们赚得少,只是因为在理财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错误的消费观念限制了他们财富的积累。

李嘉诚对资本的投入并不吝啬,与此同时,他还热心慈善事业,经常花费巨资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华人首富的日常生活却是非常节俭的。他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的品牌,一套西装他可以穿很多年;他的皮鞋坏了,觉得扔了可惜,于是补好继续穿;手上带的表也不名贵,而是带了很多年的普通手表。在公司,他和员工吃一样的饭菜。即使是来到了工地吃大众盒饭,他也吃得有滋有味。李嘉诚也并没有像很多富豪一样住豪华的住宅,而是在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里一住就是20多年。作为香港首富,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其唯一的嗜好就是打高尔夫球。

一次,李嘉诚在拿汽车钥匙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了车底。当时,他估计汽车若开动就会让硬币掉到水沟里,便立刻蹲下身去拿硬币。这时旁边的一名印度籍值班看到此情景,立刻帮他捡起。李嘉诚拿回硬币后,竟给了帮忙人100元作为感谢,这让很多人不理解。李嘉诚对此解释道:“如果我不捡起这2元钱,让它落到水沟里,这2元钱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却可以将这钱用出去。我觉得钱可以使用,但是不能浪费。”

在《穷爸爸 富爸爸》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当你的现金流增加时,你可以买点儿奢侈品,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富人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下诸如大房子、珠宝、皮衣、宝石、游艇等奢侈品,因为他们想看上去很富有。他们看上去的确很富有,但实际上已深陷贷款的陷阱之中。那些长期富裕的人是先建立了他们的资产之后,才用资产所带来的收入购买奢侈品。穷人和中产阶级则用他们的血汗钱购买奢侈品。”其实这句话包含着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贫富程度与其消费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

那么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科学、合理的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着手:

1. 拒绝奢华,追求舒适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追求奢华的物品,似乎这样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但是,这往往会让人陷入无法自拔的消费泥沼。对名牌的追求,让很多人不惜贷款和透支去购买与自己实际收入不相符合的奢侈品。人们购买物品时不会考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而是考虑怎样才能让人瞩目。追求美好的事物本来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如果在物质中迷失了自己,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其实,奢侈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简单自然才是生活的真谛。日常的节俭习惯可以让你受益很多。一分钱、一块钱积攒起来,小钱也可以有很大的力量。

2. 警惕为过度消费而背负债务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过度消费。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会为了一件衣服、一辆车或者一件珠宝而去贷款。这些负债不仅可能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你做人的尊严。如果为了积累财富而借债是可行的,但是出于吃喝玩乐的目的是无法令人理解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量入为出地处理消费问题,不要等到债主敲门之时才后悔。

3. 杜绝为鞍买马的消费习惯

有一个暴发户,赚钱之后花大价钱给家里买了件古董家具。等运到家里后才发现,家中的其他摆设与这件家具并不配套,于是他将家里原来的摆设和家具都换掉了。这时候,这位商人又发现自己家的房子与这件家具也不相配,于是拆掉原来的宅院,重新建了一栋房子。这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故事,但是,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与此相似的人。有的人买了件新鞋,于是就要买与之配套的裙子、上衣、首饰、提包……这样的消费是个无底洞,没有穷尽的一天。即使你家财万贯,如果经常用这种方式去消费,也会让你承受不住。

4. 记清金钱的用途

对美国石油业垄断85年之久的洛克菲勒家族,其成功的秘决之一就是其管理者拥有着良好的消费习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对金钱使用途径的清晰掌握。在这个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是挥金如土的,他们懂得如何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钱。

1915年,戴维·洛克菲勒出生,他的父亲是小约翰·洛克菲勒。戴维的祖父老洛克菲勒在年轻时就开始清晰地记录自己的消费,每一分钱都要在账簿上写出用途和支出时间。这个习惯从小约翰·洛克菲勒之后就一直流传了下来。戴维·洛克菲勒清楚地记得,在他7岁那年,父亲把自己叫到房间里说:“戴维,你从现在开始可以每周得到30美分的零用钱,你要清楚地记下每一笔钱的用途,我每周都会在给你零用钱之前检查你的花钱记录。如果满意,我会多给你5美分的奖赏,如果记忆模糊,那么我要在30美分中减少5美分作为惩罚。”

这样的账目记录训练不仅让戴维锻炼了自己的计算能力,更让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可见,清晰明确地了解自己金钱的去向,这将会对理财产生极大的帮助。

理财者应培养的正确消费观

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为: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第二个概念为: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这两个概念恰恰是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必须树立起来的正确观念。

理财投资者不仅要将精力集中于“钱生钱”的投资活动中,还要注意我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如果我们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财富最终也会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因此,理财者不应忽视对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正确的消费观,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区分“消费”和“投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注意“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的区别。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正确地区分这两种概念,是我们理财投资之前的必备课。

请看以下的例子: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甲去某地购买了一套房子,乙去买了一辆“奥迪”。5年以后,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而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虽然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但是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就是“投资”、“消费”的不同之处。甲花钱买房是一种“投资”行为,其实钱并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上,而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花出去,二手车用过10年后,不会值太多的钱。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有些人虽然收入颇丰,但是积累的财富少,因为将钱花费在了“消费”上。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实质上还是属于自己的。由此可见,我们不能陷入盲目消费的误区,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消费。

2. 养成“先储蓄,后消费”的习惯

想做一个成功的理财者,就必须处理好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会理财的人先储蓄后消费,不会理财的人先消费后储蓄。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大多以后都很富有,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出身名校、收入丰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将一部分工资储蓄起来的习惯,而有些人则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每月的行为跟一般人只有一点区别:根据哈佛的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可以消费。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所遇到的目标有所差异,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增收节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消费压力逐渐增加,为了维持稳定的生活,就必须要积累适当的财富。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应该把每月生活支出、手机电话费、车贷、房贷等难以压缩的硬性开支扣除,剩下的工资要做强制性的储蓄,可以采取零存整取、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月缴储蓄性保险等方式来实现。虽然这些钱的数目不算太多,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先储蓄后消费,不仅合理利用了资金,还有效地遏制了盲目消费的现象,与此同时这样的习惯还可以让我们摆脱浮躁的物质欲望。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只有先储蓄后消费,才能让理财活动更趋于合理化。

理财还需要会花钱

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财富是提供生活基础的保障。财富提供给人源源不断的消费机会和消费力量,但是财富的积累同样需要消费的配合和辅助。想要得到有品质的生活,就必须学会如何花钱,如何省钱。

如今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现象。不少人在消费过后,发现自己陷入了“透支”的尴尬境地。因此,理性消费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要做到理性消费我们就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开支分类

在消费活动中一定要做个精明的管家。平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表格或笔记本记录下家庭的开支,包括钱财的用途和时间。这不仅可以让你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更有益于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我们列出当月水、电、煤气、物业等基础开支,还要列出生活消费开支等项目。开支分类可以帮助你更清晰、更明确地进行理财规划。

2. 透支需谨慎

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银行卡的种类和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多了,持卡消费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并非任何人都适合使用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有些银行卡具有透支功能,在手头不宽裕之时,这给我们提供了方便的借款。但是,当你满足了消费的欲望后,也要注意还款的期限,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不能还款,你会承担比一般正常贷款要高得多的利息。透支卡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盲目消费的心理,因此也催生出了很多“卡奴”,所以我们必须要理性消费,不要无视自己的消费能力而恶意透支。

3. 花钱要有重点

在进行消费之前,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价格,还要重点考虑消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要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没必要的消费要尽量避免。我们每次消费都是有目的的,每次花钱之前考虑一下支出是否必要,这会提高你的资金利用率。

4. 不要吝啬必需的开支

理性消费要求我们不花没必要花的钱,但是面对必需的日常开支也绝对不能吝啬。为了保证我们的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很多方面需要开销。如果认为理性消费就是一味地节俭,那就片面地理解了理性消费的意义。为了理性消费而刻意减少必要的开支,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理财和投资行为。

在日常的消费中,我们要本着“能省则省”的理性原则去购买东西。其实,只要合理花费,小钱也能办大事。以下提供几个日常消费理财的小窍门。

1. 掌握好花钱的时机

在购买商品时,绝对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一味地追赶时髦,这很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花钱时,一定要把握好购买的时机。花钱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如在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不同条件下消费就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2. 学会讨价还价

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些讨价还价的技巧。讨价还价不是吝啬的表现,能节省的钱必须要节省。要想买某种商品,一定先要从各种途径了解这种商品的性能、质量、服务等,在价格上更是要货比三家。如果你对某件商品很满意,绝对不能流露出很满意的神情,要毫不留情地挑出商品的“毛病”,要给出比你心目中价格低1/3,甚至1/2的价格,这样做才能让你有回旋的余地。在购物之时,不要迷信大的商店,因为地段好、面积大、高档的店铺自然租金和开销就高,很容易把这些开销转化到你所购买的商品中。最后,在讨价还价中,你要表现出可买可不买的神态,不能让卖家参透你想购买的心思之后趁机加价。

3. 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家庭开支中每天的日常支出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我们要养成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如果我们每天节省下几元钱,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一个可观的数目。在生活中也有一些节省的小窍门,我们可以几个家庭或者同事联合起来大批地买进家庭必需的物品,这样即享受了优惠,又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要为了面子而浪费金钱,简单、质朴、充满温馨气氛、轻松自由才是家庭的原色,不要为了追求奢华而迷失在奢华中。

4. 不被低价、甩货所迷惑

到了节日、换季时节,各大卖场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在这期间,可以找到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跳楼大甩卖大都是些有瑕疵的清仓货,我们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辨别。与其贪图便宜,进而冲动地去购买一些不实在的物品,还不如买些耐用的高档商品。

还有一些商家,会进行一些减价搭配购买的活动。很多人为了节省而购买大量的批发商品,这种购买方式不仅不能保证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完好的,而且还可能造成因久置不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 不花钱,享受低碳生活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有品质的生活都是花钱买来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生活品味不一定靠钱获得,只要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用花钱也可以打造有品位的生活。有一些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比如,修理自行车,修鞋等。还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书籍中寻找出很多生活小妙招,这些小技巧可以让你过有品位的低碳生活。

很多商家也在绞尽脑汁打造各种卖点来吸引消费者,与此同时,他们还设置了很多的消费陷阱来误导大家。以下的几种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必须要加以注意。

1. “有奖销售”的陷阱很多商家会赠送打折优惠券,或者利用“连环”购买商品就能中奖等手段诱使不明真相的人们上当。在实际操作中,商家却在这些优惠券的使用规则上玩文字游戏,设下埋伏,给你的使用和兑奖造成困难,即使真的有中奖机会,得奖的几率也是很微小的。

2. 会员消费制陷阱

很多商家都会为顾客推出会员购买制,当会员交齐一定数量的会费之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会员卡,享受专门的会员待遇,购物之后只要刷一次卡就可以完成交易。但是,很多商家会在众人购买了大量的“月卡”、“年卡”、“会员卡”、“贵宾卡”、“终身卡”之后就携款潜逃,或者另寻场所改名换姓,继续经营。

3. 清仓甩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