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2985700000030

第30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13)

1603年在关原合战中胜利的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起幕府统治。虽然如此,但德川政权根基上前,在大阪的丰臣秀赖和母亲淀君、德川氏的敌对派都拿出一副要与德川家族抗争到底的姿态来,严重威胁着新生的德川幕府。

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孙女千姬(秀忠之女)嫁给秀赖,暂时稳定住了德川和丰臣两家的关系。1605年,德川家康将征夷大将军之位让给三子德川秀忠,从此幕府开始了“家天下”的统治。

虽然德川氏与丰臣氏结了姻亲,但是丰臣秀赖压根没有把德川氏一番好意放在心上。1605 年5月,德川家康让丰臣秀赖前来京都祝贺德川秀忠就任征夷大将军。丰臣家被激怒了。因为此时丰臣秀赖和家康官职相当,如果秀赖前去祝贺,岂不是承认了自己也成了德川的家臣?这在丰臣家看来万万不可。然而,就是这种强烈的自尊惹怒了让位的德川家康,由此引发了加速丰臣家灭亡的,爆发于1615年的大阪之役。

1616 年,75 岁的德川家康去世。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以巩固了德川家统治基础著称于世。 他曾在1623 年将自己女婿,行为不端的名将越前北庄藩主松平忠直贬为平民。给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法制榜样,这种铁腕政策使诸大名不寒而栗。

1632年德川秀忠去世,他的长子德川家光继任了将军一职。德川家光并不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他有个弟弟叫德川忠长,十分讨德川秀中的欢心,于是,忠长将会继承将军之位的谣言流传起来。而家光之所以能当上将军,全凭的是当年德川家康规定的“立长不力立幼”的规矩,本来将军是轮不到自己来做的。由于有了这一层芥蒂,兄弟俩反目成仇,德川忠长先是被德川秀忠软禁于甲斐(现山梨县),后来又被没收了德川忠长的封地,再次流放。最后忠长在抑郁中自杀。

德川家光用行动所有人展示了将军的绝对权威。

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在外交、贸易上姿态积极。德川家康一得到权力后,马上恢复了与中国、朝鲜的关系,并且允许商人与荷兰、英国进行贸易往来,并鼓励商人与暹罗(泰国)、吕宋(菲律宾)、柬埔寨进行贸易。

在对内统治上,德川家康将一些大名贬为庶民或改封其领地,彻底解决了他的政敌们。

精明的德川家康还在尾张、纪伊和水户安置自己的九子义直、十子赖宣和十一子赖房,创立了德川御三家。当将军家无后嗣继承将军职位时,可由御三家选出,用以解决幕府的后继人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德川家康的眼光是正确而长远的。

此外,德川家康还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将各藩大名每年都要有一段时间前往江户辅佐将军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以加强对诸大名的统治,也宣扬了将军至高无上的权力。从此,每一位将军即位后都会对《武家诸法度》进行一番修改,渐成传统。

在德川家光统治时期,所推行的政策,都是对德川家康制定的政策的完善和巩固。在镇压了1637年爆发的岛原之乱后,江户时代再无战事,武士的地位渐渐没落了。

德川幕府在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时期,进入社会安定期。1680年,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去世,但并无子嗣继承将军之位。老中堀田正俊扶植三代将军的四子、时任馆林城主的德川纲吉以家纲养子的身份继任将军之位。

德川纲吉即位后出台了一系列巩固幕府统治的政策。他在修改《武家诸法度》时,将儒家精神融入其中,标志着幕府从“武治”变为“文治”。同时,德川纲吉大力提高儒家学士的地位,建造汤岛孔庙,鼓励儒学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德川纲吉初期的文治主义史称“天河之治” 。但到了统治后期,德川纲吉却颁布《生灵怜悯令》,禁止屠狗、钓鱼,让人们啼笑皆非,到了第六代将军德川家宣上任后,马上就将这道《生灵怜悯令》废除了。

德川家宣即位 4 年后就去世了。1713年,德川家宣的三子、仅 4 岁的德川家继继任将军之位,间部诠房和新井白石联合辅政。然而,德川家继7岁病逝,八代将军由纪伊德川家藩主德川吉宗就任。到了第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时期,黑船事件爆发,日本被资本主义世界改变。末代将军,第十五任德川庆喜却是个被称为“德川家康的再生”的著名将军,在位一年便毅然实施了“大政奉还”,将政权还给年幼的明治天皇,让日本避开了一场可能会让虎视眈眈的外国人趁机瓜分日本的内战。

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到眼光超群,能力卓著的德川庆喜结束。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度过了二百六十五年的和平岁月。

德川庆喜退位后一直保持沉默,得到权力后,清醒过来的倒幕派此时也发现自己曾经犯了给帝国主义侵略者制造了可趁之机的错误,于是,尽心尽力辅佐天皇进行富国强兵的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是继镰仓,室町幕府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德川家康结束日本大名割据的混乱时代,让日本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环境,封建制度得到稳定发展,儒学、文化也有了完善和进步。但与此同时,德川幕府制定的闭关锁国政策也使日本开始变得封闭,必可避免地走上衰落的道,最终被西方列强敲开了大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专栏 繁华旖旎的浮世绘

《見返り美人図》(回眸美人图) 菱川师宣

幕府统治之下的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大都市的繁荣,文化也随之灿烂多彩起来。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江户地区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浮世绘。所谓“浮世”,就是指现实社会生活,所以浮世绘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讲的以主要描绘日常生活、风景为主的风俗画。这种创作形势之所以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取材于平民的日常生活,让人们感到亲切、自然,另一方面是因为题材新颖、价格低廉。

这一派的开山祖师名叫菱川师宣。他创作的浮世绘以平民题材为主,主要有艺人图、相扑图和以《見返り美人図》(回眸美人图)为代表的美人图等。 一开始,浮世绘主要用墨色,到了鸟居清信时代,这种绘画方式开始以红色为主色调。而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浮世绘开始流传于歌舞伎行业。渐渐地,浮世绘的故事内容逐渐变成了歌妓们的风流韵事,紧密地与日本那些男女情色产业相结合,甚至一度成为其代名词。

这个年代社会是富裕的,商人和市民在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开始热衷于艺术创作,尤其是喜欢那些风格艳丽,体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于是,铃木春信、北尾重政胜川春章等声名鹊起,他们从各种社会现实中汲取创造浮世绘的素材,声名远扬。

在1765年(明和2年),俳句在日本流行起来,交换画历的风俗也渐成气候。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铃木春信等人以多色印刷法发明了东锦絵,浮世绘文化正式迈入鼎盛期。人物绘画风格也发生变化,由原本虚幻的人偶风格转趋写实。

1772年,(安永年间),北尾重政的美人画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对象。胜川春章创造了一种歌舞伎肖像写实风格的“役者絵”,之后著名的喜多川歌麿则用纤细高雅的笔触将美人的头部琢磨的更加仔细。

1790年,幕府开始严格管制印刷品内容,没收了因触犯禁令的出版家茑屋重三郎的全部家产。为了东山再起,茑屋重三郎与画师东洲斋写乐合作,出版了许多风格独特、笔法夸张的役者絵。而同时期的歌川丰国的描绘歌舞伎全身图案的《役者舞台之姿絵》系列却大受欢迎,“歌川派”成为浮世绘的最大画派。

19世纪中期,美国人的舰队(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蜂拥而来的西方文化深入日本,从横滨港出现的 “横滨絵”开始流行。随后,伴随着日本受侵略程度的加深,民间的浮世绘中出现了反映暴戾与血腥的“无惨絵”和着重线条的风景画。但此时由于照相技术的传入,浮世绘逐渐走向没落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日本的锁国政策被打破,浮世绘才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它跟随着出口的商品走到了世界面前。

浮世绘的艺术风格在19世纪末兴起的新艺术运动中掀起了一股和风热潮,许多艺术家从浮世绘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受浮世绘影响最深的是印像派画家。1865年的一天,法国画家布拉克蒙兴致勃勃地把一个陶器外包装拿给印象派绘画的朋友们。众人一起欣赏,原来这个包装上印着名叫《北斋漫画》的版画,从日本漂洋过海而来,这种画名叫浮世绘。从此,浮世绘进入了印象派画家的研究范围之内。

20年后,梵高来到安特卫普。在这里他受到了浮世绘的深刻影响。1886年到了巴黎之后,梵高认识了一大批出色的印象派画家,而马奈、罗特列克等于梵高很有共同语言,他们也都对浮世绘心有所属。在这些画家一大批问世的名作中,梵高的《星夜》中的涡卷图案和马奈《吹笛少年》都运用到了这种绘画技巧。

浮世绘的内容有70%以上表现歌舞伎生活。也就是说,作品主角是女性,而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因此,“浮世绘”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绘画专有名词,也有其特定的内涵外延。近现代西方人体绘画艺术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主题和技法,有着艺术审美的价值。望文生义的理解“浮世绘”,后来扩大到了文学领域,成为了关于尘世风俗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