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向犹太人借智慧
2977200000054

第54章 犹太人处世教育智慧(2)

实事求是,不说大话

只有凡事符合实际,才能令人信服,赢得他人的信任。盲目吹嘘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原本相信自己的朋友。

虚张声势的人、说大话者永远让人鄙视。

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犹太拉比经常给孩子们讲这两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山雀飞到海边。它夸下海口,说是要把大海烧枯!全世界都为山雀这一奇怪的举动而不安地议论纷纷。京城里挤满着吃惊的居民,森林里的野兽接连跑过来,鸟儿也成群结队地往海边飞。大家都想看海水怎样燃烧,热量又有多大。

那些听到这轰动消息的人们都跑了过来,大家挤到一块,张大着嘴巴眺望这场奇观,他们默默地凝视着海洋。这时,有人说话了:“快看,快看,海沸腾了!快看,海着火了!”

“不对头!海在燃烧吗?不,没有燃烧。海发烫了吗?一点没有呀!那是太阳出来了!”

山雀吹牛夸口,结果如何呢?最后,它羞惭地逃回了它的巢。山雀的大话闹得满城风雨,却不曾把海烧着。

有只老鹰总在村子上空飞翔,一心一意想要下来抓小鸡。可不幸的是它被猎人看见了,猎人瞄准它就是一枪。空中强盗给打中了,顿时掉在地上,然而,鹰毛仍在空中飘了很久。这时,公鸡从矮树林里正往外走,一看,他最怕的家伙一动也不动,两眼没有了神,利嘴失去了劲。这时候,公鸡一下子变得威武万分!它的那顶鸡冠简直跟血一样红。“喂,鸟儿们,都来瞧一瞧吧!”它发出胜利的呼声,几乎喊破了喉咙。鸟儿飞来看见老鹰在公鸡脚下。“好样的,大公鸡!好样的,智谋家!你的力气竟这么大!”这位吹牛大王越叫越威风,用战胜者的姿态向四面瞅。偏偏有位朋友过去把那老鹰翻个脸朝天,从毛里面一啄,啄出一颗子弹,接着又啄出一颗。于是,真相大白,吹牛大王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有的人就像这只公鸡,最擅长的就是吹牛。

犹太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们要实事求是,不说大话。只有凡事符合实际,才能令人信服,赢得他人的信任。盲目吹嘘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久而久之,会失去原本相信自己的朋友。

谦虚使人进步

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世界上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其中最丑陋的便是“自大”。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地呐喊,“他给人以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伟大的拉比!”

信徒们陷入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犹太家长经常给孩子讲的这则“谦虚的拉比”的故事,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狂妄自大的拉比的愚蠢。

犹太人认为,当一个人自满自大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错。因此,《塔木德》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但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周围的人却不可能那么重视自己。因此,他厌恶别人的漠不关心,更为自己没有达到更高的目标而生气,就会产生过度的自我厌恶。在犹太人看来,这也是自大的一种表现。这种自我厌恶和虚荣心是互为表里的。

犹太人常说:“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了。”因此,犹太人在夸奖别人之前,绝不会夸奖自己。

犹太人告诫孩子们不可自大时,常引用《圣经·创世纪》作比喻:在《创世纪》中,神首先分开了光明和黑暗;再分割天空和地面并将地面划分为水和陆地;然后他开始创造生物;到了最后才创造人——亚当。连跳蚤都比人早到这个世界,人有什么了不起呢?就是在动物面前,人也没有耀武扬威的资格。

犹太人教育孩子要谦虚,在《塔木德》中对谦虚有很严格的规定。它告诫人们:“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此外,法典还对自大提出了警告:

“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犹太家长时常告诫孩子:

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不嘲笑别人

嘲讽他人给孩子一种控制他人或控制局面的快感,大多数孩子承认他们嘲笑同伴主要是为了寻找乐趣。作为家长,要像犹太家长那样,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不嘲笑别人的好品质。

孩子喜欢嘲笑他人是有原因的。他们不再因为喜欢同一种颜色或同一首歌而交友;相反,他们喜欢与自己的外表相似、行为也相似的孩子在一起。嘲笑他人能使这些孩子团结起来,孩子们也用嘲讽来表达他们的竞争意识。

在学校里,在运动与功课方面,孩子们经常要参加考试,以分出个上下,而嘲讽正是显示自己占了上风的最简单方式。

孩子语言能力的增强也对嘲讽起了加速剂的作用,稍微大些的孩子不仅能够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而且还会把个人的价值观念附加到自己的观察上去。

一个幼童会天真地评论说另一个孩子超重了,而大些的孩子就会附加一个诸如“傻胖蛋”之类的外号。在这个例子中,这种附加是负面的,因为他们在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

犹太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们,不要嘲笑别人。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幼时文静而怕羞,被认为是一个小傻瓜。小镇上的人经常捉弄他,把一枚一角和一枚五分的硬币同时扔到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枚五分的硬币,引来大家的一阵嘲笑。一天,一位老妇人看到小威廉的样子很可怜,就把小威廉拽到一旁,问他:“你难道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值钱吗?”威廉慢条斯理地说:“我当然知道。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硬币,他们恐怕就再没兴趣扔钱给我了。”

在这个故事中,嘲笑者让被嘲笑者嘲笑了,这大概不是嘲笑者的初衷;而嘲笑者并不知道自己才是被嘲笑者,这是深层次的悲哀。威廉后来成为总统,当初的嘲笑者会不会有人去献媚,说自己曾经“救济”过他呢?当然,这则小故事的流传,并不因为威廉是总统,只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幽默。

嘲讽他人给孩子一种控制他人或控制局面的快感,大多数孩子承认他们嘲笑同伴主要是为了寻找乐趣。作为家长,要像犹太家长那样,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不嘲笑别人的好品质。

做一个诚实的人

倘若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就应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人家。

农场主汤普森的小店里有很多寄宿的人。苏珊的妈妈每周都给他们代洗衣物,报酬仅5美元。一个周六晚上,苏珊像往常一样去那儿替妈妈收钱,她在马厩里遇到一位农场主。

显然,那些总和他讨价还价的马贩子激怒了他,令他火冒三丈。他手里的钱包打开了,被钞票塞得鼓鼓的。当苏珊向他要钱时,他没有像从前那样训斥她打扰了正在忙碌的他,而是马上将一张钞票递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