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向犹太人借智慧
2977200000020

第20章 犹太人用智慧冒险(1)

把运气变成财气

拥有了高智商,不仅可以让你懂得如何创造财富,也能够让你知道,在财富面前应该如何去抓住它,把运气变成财气。

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富翁便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0 000美元。”同时,附上该小狗的一张彩照。启事发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啊!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20 000美元。

一位乞丐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那只狗。乞丐没有及时地看到第一则启事,当他知道送回这只小狗可以拿到20 000美元时,真是兴奋极了,他这辈子也没交过这种好运。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20 000美元的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了30 000美元。乞丐驻足想:这赏金增长的速度倒挺快,这狗到底能值多少钱呢?他改变了主意,又折回他的破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筒里捡来的食物根本受不了。

乞丐不渴望财富吗?当然渴望,但他没有抓住得到财富的机遇,只有看着它溜走了。

运气带有偶然、意外的性质。有个人去买彩票,结果中了10 000美元,这是运气。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原意是要培养葡萄球菌,霉菌的出现在他意料之外。对他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中彩与发现青霉素有显著的区别,中彩纯属意外,那是运气,没有夹杂机会在里面;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外蕴藏着机会。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挠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当做麻烦事,不予重视;二是觉得好奇,进行研究。如果弗莱明采取前一种态度,发明青霉素的就不会是他,而是别人了。弗莱明能够及时抓住机会,结果获得了成就。

在致富的过程中,也要分清机会和运气,我们不排除运气,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用自己的智慧,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机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财富。

犹太商人的经验是:拥有了智慧,不仅可以让你懂得如何创造财富,也能够让你知道,在财富面前应该如何去抓住它,把运气变成财气。

商场上永不放弃戒备心

犹太人在经商时,视商场为战场,视他人为假想敌,高度警惕,永不放弃戒备心。

在犹太人之间,无论有无契约,只要他们口头答应,就可以信任。

这里有个关于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故事。

在19世纪初,德国人梅里特兄弟移居美国,定居密沙比,他们无意中发现密沙比是一片含铁丰富的矿区。于是,他们用积攒起来的钱,秘密地大量购进土地,并成立了铁矿公司。洛克菲勒后来也知道了,但由于晚到了一步,只好在一旁垂涎三尺,等待时机。

1837年,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特里兄弟陷入了窘境。一天,矿上来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地牧师,梅特里兄弟赶紧把他迎进家中,待作上宾。聊天中,梅特里兄弟的话题不免从国家的经济危机谈到自己的困境。牧师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热情地说:“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啊!”

走投无路的梅特里兄弟大喜过望,忙问:“你有什么办法?”

牧师说:“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大财主,看在我的情面上,他肯定会答应借给你们一笔款子。你们需要多少?”

“有42万美元就行。可是,你真的有把握吗?”

“放心吧,一切由我来办。”

梅特里兄弟问:“利息多少?”

梅特里兄弟原本认为肯定是高息,但他们也准备接受了。

谁知,牧师道:“我怎么能要你们的利息呢?”

“不,利息还是要的,你能帮我们借到钱,我们已经非常感谢了,哪能不付利息呢?”

“那好吧,就算低息,比银行的利率低2厘,怎么样?”

两兄弟以为是在梦中,一时呆住了。

于是,牧师让他们拿出笔墨,立了一个借据:“今有梅特里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据为证。”

梅特里兄弟又把字据念了一遍,觉得一切无误,就高高兴兴地在字据上签了名。

事过半年,牧师再次来到梅特里兄弟的家里。他对梅特里兄弟说:“我的那个朋友是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来了一封电报,要求马上索回那笔借款。”

梅特里兄弟早已把钱用在矿上,一时间毫无还债的能力,他们便被洛克菲勒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说:“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尔贷款。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一下考尔贷款的性质,考尔贷款是一种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所以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按照美国的法律,对这种贷款,一旦贷款人要求还款,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款,要么宣布破产,二者必居其一。”

于是,梅特里兄弟只好选择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美元。

几年之后,美国经济复苏,钢铁业内部竞争也激烈起来,洛克菲勒以1941万美元的价格把密沙比矿卖给摩根。而摩根还觉得做了一笔便宜生意。

也许有人会说洛克菲勒不守商业道德。但是,洛克菲勒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是合法的、正当的。况且商业经营的最高目的是赚钱,其游戏规则是不受道德限制的。

犹太人在经商时,视商场为战场,视他人为假想敌,高度警惕,永不放弃戒备心。纵然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也当外人看待,从不轻易信任。这也是犹太人防范交易风险的智慧之举。

不以主观情绪投资风险管理

犹太人很少以主观的情绪投资风险管理。即使在投机生意中,犹太人也十分讲究稳妥可靠。

从经商角度而言,犹太人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管理风险。有时候,犹太人靠准确地投资这种“风险”而得以发迹。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是在利比亚被意大利占领期间。当时,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利比亚大概花了1 000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几百万美元却收效不大之后,正准备撤退,却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 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地区大部分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若干孔干井的土地,但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来自9个国家的四十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

哈默虽充满信心,但他也知道前途未卜。尽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但他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同那些石油巨头们竞争实力悬殊太大。

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们坐飞机都赶来了,他们在4块租借地投了标。哈默的投标方式不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们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开采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两块租借地。这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放弃的。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们钻出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井,仅打井费一项就花了近300万元。另外,还有200万元用于地震探测和给利比亚政府的官员贿赂金。于是,董事会里许多人开始把这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对此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促使他固执己见。在创业者和股东之间产生意见分歧的几周后,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八口油井也出油了,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还钻出一口日产703万桶自动喷油的珊瑚油藏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净资产只有4 800万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大胆地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这样一来,西方石油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第八个姊妹。

哈默顶住重重压力,最后以自己准确的判断,大获成功。像哈默一样,犹太人很少以主观的情绪投资风险管理。即使在投机生意中,犹太人也十分讲究稳妥可靠。

在英文中,“投机”和“考察”是同义词,犹太人的投机买卖可说是对该词的最好诠释。犹太人的考察,并不只看商品的流通情形,还要视该买卖的商品在转卖或交换之后的状况,以及当事人对于该项交易的最后满意程度。犹太人最后决定的投机买卖,一定是根据周详和缜密的思索之后所做出的商业行为。

多大的风险带来多大的收获

机会如白驹过隙,如果不能克服犹豫不决的弱点,可能永远也抓不住机会,只有在别人成功时慨叹:“我本来也可以这样的。”

《塔木德》说:请主降下磨难,考验我对主的信仰;请主降下苦痛,把我和普通人区分;请主给我以逆境,让我成功。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的,传到约瑟夫·摩根的时候,他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摩根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1835年,摩根投资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不发生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投资者聚集在摩根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股份。

摩根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他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摩根把宝押在今后。这真是一场赌博,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摩根一起冒这个险,于是,俩人凑了10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结果,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大笔现款,这些现款是新投保的客户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与此同时,“信用可靠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已在纽约名声大振。这次火灾后,摩根净赚了15万美元。

能够把握住关键时刻,通常就可以把危机转化为赚大钱的机会。这当然要善于观察分析市场行情,把握良机。机会如白驹过隙,如果不能克服犹豫不决的弱点,可能永远也抓不住机会,只有在别人成功时慨叹:“我本来也可以这样的。”

这正如《塔木德》所说:风险往往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胆大心细,迅速出手

宁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地摆脱自己的风险。这种“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气魄,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犹太民族最推崇什么样的商人?

调查表明,他们对敢于作出惊人投资决策的商人最为崇拜,因为这些人最能体现犹太民族“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水平,即看准了就大把撒钱。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一个典型的敢于作出惊人投资决定的犹太商人,有人开玩笑称:“只要摩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就相当于印钞机在飞速运转,因为他头脑中的投资概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19世纪末,铁路运输是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支柱,但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并不能完成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的铁路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铁路网络,仍要在铁路方面投入高额资金。这样一来,铁路依赖投资银行的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拆分、合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力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在这种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救世主,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他操起“手术刀”,给铁路业大动手术了。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新修的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当时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