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2976600000007

第7章 孙子谈将才(2)

邓骘的一个谋士献计说,应当把凉州郡那些受羌人骚扰无法生活下去的人迁到三辅来。邓骘因兵员经费不足,感到维护三辅安全困难,深然谋士之说。他召集公卿会议,讨论放弃凉州问题。他说:“比如两件衣服都破了,如果用一件去补另一件,那就会有一件完整的;如果不这样,两件仍然都是破的。”太尉李修府郎中虞诩闻知此事后对李修说:“邓骘放弃凉州的计谋是不可行的。因为:第一,疆土是先帝辛辛苦苦开拓出来的,现在因为经费困难就放弃凉州,这是不行的;第二,放弃凉州,三辅就成了边塞,那么汉朝祖先的坟茔就暴露给外敌了;第三,谚语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英雄武将多出自凉州,因为这一地区民风强悍、喜欢练习打仗的本事。现在羌、胡之所以不敢占据三辅,是因为凉州在其后方成为其心腹之患。凉州军民之所以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父死于前,子战于后,不考虑后顾之忧,是因为他们臣属于汉朝。现在将他们推给羌人,割弃凉州之地,他们必然会愤怒地抱怨说:‘汉朝把我们遗弃给夷狄了!’就是那些十分效忠于汉朝的人,也不能没有怨恨。如果他们猝然谋划,乘汉朝民众饥疲、国库虚弱,聚集英雄豪杰,以其杰出者为师,驱使氏、羌为前锋,席卷而来,那么汉朝即使有像古代英雄贲、育那样的人为士卒、姜太公那样的人为主帅,恐怕也抵挡不住他们的进攻。那样,函谷关以西,汉皇室祖坟、旧京长安就不归汉朝所有了。”

李修听了这番议论感慨地说:“我都没想到这些。没有你这番话,几乎误了国家的大事。”李修向虞诩问计。虞诩说:“应当收罗凉州的豪杰,使用他们加强地方防守。命令凉州郡县各延揽数名豪杰作僚属,外表上奖励他们建立功劳,暗地里采取措施防止他们阴谋反汉。”朝廷再次讨论此事时,大家都赞成虞诩的意见。于是,凉州各郡县都请了当地豪杰作僚属,当地官吏的子弟也被任用为随从官员。

虞诩能够从战略、政治、地理等诸多方面分析放弃凉州的危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计策,说明他确实有“将帅之略。”

[人生感悟]

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就帝业经验时有一段精彩的表白,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所以,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大到一个国家择帅任将,小到选拔一名下属无不如此。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在她根据自己几十年管理经验写成的《经理成功之路》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比资产更重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斯隆甚至夸出这样的海口:“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要把我公司的人才留下,5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只要有人才,有能人相助,我们便能学会原来不会的东西,做到原来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的领袖,身边总有几员得力大将,有心腹、亲信之人。这些人更能做到对领导者的忠心耿耿,甘苦与共。春秋时晋公子重耳,由于受到国君迫害,不得不逃亡他国。跟从他一起逃亡的,就有魏双、狐偃等一批大臣。有一天他们逃到卫国,卫国公却待他们十分傲慢。卫国有个大臣叫僖负羁,他的妻子对他说:“我看晋公子身边的人,都有将相之才,将来晋公子必然复国,当上国君。”僖负羁因此善待重耳一行,重耳后来果然复国,是为晋文公。因此,仁君明主都离不开才华出众的将相的辅佐。

领导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等于有了新技术、新产品,有了事业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有了事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谁拥有最多最好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的道路上跑得最快。“人才是事业最重要的资本”,是现代管理者的价值观念。

成为得力助手——将者,国之辅也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固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兵法·谋攻篇》)

[今译]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辅佐得周详严密,国家就必定强盛;辅佐得有缺陷漏洞,国家就必然衰弱。

[历代论引]

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形见于外也。

李筌曰:辅,犹助也。将才足则兵必强。隙,缺也。将才不备兵必弱。

贾林曰:国之强弱,必在于将。将辅于君而才周,其国则强;不辅于君,内怀其贰,则弱。择人授任,不可不慎。

张预曰:将谋周密,则敌不能窥,故其国强;微缺,则乘衅而入,故其国弱。《太公》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兵法札记]

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可见将帅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如果把战场比做一个大舞台,那么将帅就是这“舞台”上各个节目的总导演。他指挥着千军万马,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叱咤风云,神惊鬼泣,导演出一幕幕或雄壮、或激昂、或哀怨、或悲壮的历史活剧。所以,作为将帅,操纵着战场,导演着战争,决策致胜的方略,不仅维系着战场上的生与死,胜与败,也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人们也常讲,“兵熊一个,将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拿破仑则对将帅的作用作了更为形象的比喻:“由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将战胜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郭子仪是唐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武举出身,以其多谋善战,宽厚待人,忠君卫国,深得君臣上下信服。历官四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出将入相六十余年;长期担负唐廷军政重任,统军作战,功勋卓著,累升官职,直至统军副元帅(大元帅多为皇帝亲自兼任)、中书令、太尉,封爵代国公、汾阳郡主。德宗还赐其为“尚父”。死后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子仪虽是一个武将,但有政治头脑,是四朝皇帝的得力辅佐。他一生贯穿着一个基本的谋略思想,就是:以诚服人,忠心为国。所以,他为将令兵,能够御下宽厚,赏罚必信,因此人乐为其用;与敌抗衡,善于攻心,以致常以德威取胜;为官当政,以国为重,忠心耿耿,肝胆相照,令君主放心;为人处世,荦荦大度,不居功自傲,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令上下诚服。其结果是:“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他为军、为政、为人等的成功经验值得后人赞扬和借鉴。

“安史之乱”初年,朝廷命郭子仪、李光弼同率朔方兵进援河北平乱。郭、李原均为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部将,曾发生过小矛盾。当朝廷诏两人同去时,李光弼疑惧,怕搞不好团结,准备辞职不干。郭子仪则以国为重,主动对李光弼说:“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北伐,岂怀私忿时邪!”并与之相勉以忠义,同心破敌。不久,唐廷命郭子仪选良将一人分兵出击井陉(今河北井陉市),郭立即推荐李光弼,并分万名朔方精兵给他。后李光弼兵困常山,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昼夜兼程,赶往救援,于是内外夹击,大败史思明叛军。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代宗以郭子仪功勋卓著,下诏拜其为尚书令。郭子仪觉得自己官职已多,身位已高,也疑群臣相忌,与国不利,乃上表恳辞不上任。代宗再次下诏促其诣尚书省视事,又派出五百射生手骑马执戟护卫(类今日之仪仗队),官员们也齐集尚书省恭贺。但郭子仪坚决辞让不受,他诚恳地说:“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堕太典?且用兵以来,僭尝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忘职。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唐代宗无奈,只得允许,为记其德,命史官载入国史,为后人美传。

[人生感悟]

“将者,国之辅也”。战争需要将才,商战亦需将才,将才是高级人才,经商者的才能决定着其商务的成败。

在今日市场竞争的大海里,需要有高超的本领驾生意之舟航行于惊涛骇浪之中。商战需要人才,亦造就人才,在一定的意义上商业竞争是人们才能之较量。正如战场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帅的才能一样,商场胜败也以经营主管者们的智慧和本领的高下而见分晓。从决策到制造产品以至销集策略,都是人的智慧的产物。同一个企业,同样的生意,在不同的主管人经营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人才是生意中的决定因素。

以前历届奥运会都是亏损的。以至1984年奥运会开始没有敢于举办者。洛杉矶市长要求举办,美国政府宣布对23届奥运会不予经济援助。洛杉矶奥委会通过一家人才咨询公司找到了尤伯罗斯,尤伯罗斯发挥了其经营才干,使23届奥运会盈利2、5亿美元。可见经营决定人才。

北欧航联原来因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客运行情不佳,经营亏损,前景不妙。扬·卡尔森在危机中出任总经理仅两年功夫,就扭转了颓势,后又转亏为赢。而在此期间世界与欧洲民航业一派萧条,不少公司亏损严重。卡尔森瞬息万变有他的生意经:“招来乘客,重于一切。”他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当他了解到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新购置的一批喷气式客机载客量不足,其中正午时间航班的乘客尤少。于是卡尔森决定把正午空闲时间的班机的机票价格削减一半以上,用廉价机票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这样一来,形成了这些旅客者排队购买该公司正午航班座票的局面。国内民航公司因此即转亏为盈,并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卡尔森针对商业旅客因商务在身,无时间及早预订飞机座票,因而无法享受一般旅游者的优惠票价的情况,决定北欧航联辟设欧洲商业旅客专舱,从而吸引了不少商人乘坐该专舱,提高了北欧航联业务收入,卡尔森以其才华不断地用新的措施改进着北欧航联的工作。

李·亚科卡使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之事,也充分说明了人才在生意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亚科卡是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了32年,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于1970年12月10日登上了该公司总裁的宝座。但亚科卡的出色才能和一系列成功引起了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的妒嫉,并对亚科卡采取了一系列排斥压制的行动,最后亚科卡终于被亨利·福特辞退。不久,亚科卡进入了经营管理不善而空前亏损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并任该公司董事长和业务主管。在该公司濒临破产的情况下,他显示了出色的经营才干。亚科卡采取了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整顿措施,和其他一些改进经营的措施,该公司终于绝处逢生,走上了发展之路。

以上几个事例充实证明,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主要决定于人才的竞争,正如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集团的创业者李秉哲说:“如果我们认为国家的兴亡倚告政治领袖的才能,那么企业的兴亡也就倚告管理阶层的才能。”

大胜无名——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原文]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孙子兵法·形篇》)

[今译]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取得了胜利,不在意足智多谋的名声,不在意有勇猛善战的功劳。

[历代论引]

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这,无赫赫之功也。

李筌曰:胜敌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

杜牧曰:胜于未萌,天下不知,故无智者。曾不血刃,敌国已服,故无勇功也。

何氏曰:患销未形,人谁称智?不战而服,人谁言勇?汉之子房、唐之裴度能之。

[兵法札记]

孙子强调,无形的胜利才是善中最善。所谓无形,并非一无所有的空空如也。它是在胜负征兆显现之前就能预见到胜利,并于众人不知不觉之中,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这样的胜利,表面上看,没有激战的勇功,没有智谋的名声,甚至人们都不知晓,而实际上这正是“善之善者也”。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在隋王朝被农民起义浪潮冲击得四分五裂的时候,洞察形势,顺应民心,率先起兵,消灭了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王朝。李渊所以能演出这样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与他杰出的政略和军略分不开。

李渊在起兵过程中,其政治谋略与军事谋略都高人一筹。在政略方面,首先,北联突厥这时已很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到吐谷浑、高昌等国均臣附之。凡北方起兵者,如刘武周、郭子和、梁师等无不依靠突厥而能自立。李渊不北联突厥,不仅其兵力,尤其骑兵力量不足,而且进军关中时,其后方可能受到突厥和刘武周的袭击,制其死命。因此,他遣使卑辞厚礼向突厥称臣,又许愿:夺取长安后,“京师之财帛金宝入突厥”。由于他采取了这一政略,突厥答应发兵数百送李渊入关,并选良马千匹与李渊互市。这就使其背后的军阀刘武周不敢贸然南下,后方基地安然无恙。

其次,以“安隋匡乱”为起兵的旗号。当时,虽然群雄并起,盗贼如毛,隋的兵力仍然较强。隋炀帝在江都发号施令,各方大将仍然遵其约束,不敢有二心。李渊是国戚,若不以尊隋为号召,则隋之官员视其为叛逆,就会失去政治上的优势。因此,他在隋炀帝被杀前,一直尊杨广为太上皇,以麻痹隋王室,争取忠于隋王朝的各股力量,减少敌对势力,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在军略方面,首先扩大军队,注意军纪。李渊为了进取关中,利用人民对隋王朝的不满,让刘文静假造杨广的诏令,征太原、西河、雁门、马邑四郡二十到二十五岁的人当兵。接着,以反对刘武周南下的名义,四处招兵。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李渊进取关中,就有了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

经过七年征战,李渊带领儿子李世民及众大将灭亡了隋朝,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从此,大唐号令,行于天下。

从历史上通观李渊起兵灭隋,谋求统一的整个战略指导和运用,足见不仅是一个大政略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但史家大都以李世民之赫赫战功称道,使李渊的才能谋略被埋没于故纸堆中。有人以孙子“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的话形容李渊,以孙子“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形容李世民,不无道理。

[人生感悟]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无功。”启示的人生哲理是:人生大胜无智无勇;人生大胜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愚”,意为看似无智,看似愚钝,没有传诵智慧的名声;大勇若怯的“怯”,意为没有激昂,没有张扬,没有显赫勇武的战功。然而,这是境界,是老到,是高手,是睿智,是无形,是入神。正如俗话所说:“名贾若虚。”有实力的经营者往往深藏不露,看不出气势凌人之处;有潜力的大赢家常常凡人俗相,看不见眉飞色舞的样子。

大智若愚,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真正有智慧之人表面都显得很愚笨。史书上记载,孔子去访问老子,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与愚鲁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