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2974800000007

第7章

裴建准先生喜画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竹石、花木、禽兽、草虫,几乎无所不能,尤其擅长画鞍马、蛱蝶。将军爱马画马,自然对马的习性及马与人的情感关系理解得很透彻。先生画马以唐代画马精细工笔淡彩之风为主,毛色鲜活,骨肉匀称,骏逸安闲,悠然自适,绝无嘶风践雪,骁腾奋发之状。他把马的骨骼解剖与肌肉结体画得非常准确,并对马的神态、良马驽马的识别标准均融入画之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的一幅马可换一匹真马。故此,裴先生的马在国内外,特别在陇原有其独特的地位。

他喜画蝶,画面多为池塘水景,池水清澈可鉴,萍藻参差,画中每置一艳丽花朵,浮露水面,便有彩蝶翩翩飞舞其上,千姿百态,天趣盎然。他的花鸟画比较罕见,《桃花鸲鹆图》轴,意境清新,妙趣天成,实属难得之上品。画面桃干挺拔,柔枝鲜嫩,春风摇曳中新花初放,娇艳欲滴。一只八哥栖于干上,羽毛丰润,体态轻盈。八哥之墨色光洁与桃花之绯红点染相映成趣。先生花鸟画的设色,独擅古艳,足见其功力之深厚。其他如山水、竹石等,也各具手段。

裴建准先生之书法,初自唐碑人手,着力甚勤。他以颜、米为宗,兼袭明代诸大家之长,上溯魏晋,下迄明清,心慕手追,吸收诸家之长,终成自己风貌。裴先生的书法笔势丰健俊美,榜书更见神韵,其擘窠大字更是久负盛名。他以刚柔精气神入笔,以“气”贯通,一扫常人行书俗风。书画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气质、气度、气势;无气而无生气,无气而不成宏体、宏愿、宏图。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修养、写人格、写精神”。另须一提的是,他所有题物署名之“准”字的末笔,一竖都特别长,其奔放之势如流泉飞注,一泻千尺,颇能体现将军的豪迈气魄。裴建准先生的书法遒劲潇洒,气韵俊逸,广临碑帖,清稳厚重。国画造型严谨,寓意隽永。画作疏散萧寥,荒率高古,为黄宾虹、溥新畲、张大千、俞剑华等名家激赏。他的书迹遍及陇右,兰州商家之市招号匾,大多出自先生手笔,但因岁月湮没,而今已踪迹难寻了。可喜的是在兰州后五泉至今仍存有他题写的一块匾额。遒劲的字迹依然显示着先生不凡的书法功力。

新闻美术杂家裴广铎

裴广铎是裴建准先生的次子,1922年出生于甘肃渭源。他早年毕业于英美教会办的学校“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师从钱穆、蒙文通、顾颉刚、潘光旦、林语堂等著名教授学者。1949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兰州市文联、甘肃省文联总干事、副秘书长等职。1953年调《甘肃日报》任美编。在以后近半个世纪从事新闻美术事业的人生旅程中,他是位多产画家,诚如他本人所言,他是一个杂家,各类艺术都有涉猎。他创作了大量版画、漫画、国画、速写、插图及连环画,创作出了不少佳作,分别发表于国内各报刊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版画成就令人赞叹不已。《山村春早》、《兰州近郊》、《巴里坤草原》、《黄河之滨》等作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裴广铎的美术生涯和个性历程,从其作品中便能嗅出他对这片热土的挚爱,散发着西北泥土的芳香,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记得近半个世纪前的大跃进年代里,人们几乎天天能从《甘肃日报》上看到裴广铎先生的各种插图,有速写、版画、风俗画、素描等等。画家的作品几乎成了美术爱好者们每日谈论的话题和模仿的范本,画家成了大家崇拜的偶像。

裴广铎无论画人物、风光、动物,均以禅学观念深入其中,物我合一,因此,笔势生动,物象感人。他为人谦和,精神洒脱,他的速写跟精神一样潇洒,运笔自如,画风流畅,其写生,有旖旎迷人的巴山蜀水,又有水牵“龙王”跃旱塬的水利建设工地;有激流奔腾的长江三峡,又有机器欢歌钢焰飞溅的工厂;气吞云天的黄鹤楼,雄壮恢弘的葛洲坝,情歌唱醉莲花山的花儿会,丰收喜悦的乡村父老,幅幅速写情漫于怀,流溢着作者娴熟的技巧和灵便自如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大自然气息和时代印辙的执著。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有的作品获奖,有的作品被选送出国交流,或被收入画集。如《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漫画卷》、《别了,愚昧迷信》、《黑白版画集》等。出版大型连环漫画套书《漫画丝绸之路》中的《漫画敦煌》分册;与郭文涛合著连环画册《红河激浪》。尽管“文革”中裴老同许多正直的艺术家一样备受摧残,但厄运使裴老对社会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86年离休后,裴广锋仍然长年深入到草原,牧场、厂矿及农村,用漫画、速写等反映祖国新貌和地方风土人情。

裴广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顾问、省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漫画学会副会长及名誉会长、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省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等。1997年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三等奖获得者,1997年甘肃敦煌文艺奖二等奖获得者。

裴氏父子书画双馨,成为陇上艺坛一道独特而瑰丽的风景,成为陇原书画界的一段佳话。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父子俩都并非美术科班出身,随缘所得,难能可贵。

苍茫雄浑中的山水灵性

陇上山水画成绩突出

“西部”是甘肃本土画家着力表现的精神内涵和永恒主题。众所周知,中国西部这片土地是贫瘠的,但在它历尽沧桑的山水间,却包蕴着其他许多地域永远无可比拟的辉煌。正是这种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的积淀形式,成为西部独有的山川地貌,注入了难以言喻的人文内涵。

从兰州走向全国的著名山水画家蒋志鑫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百名书画大家访谈录”中,如此回答记者的提问:“作为一个画家来说,我把自己心里要对黄土地说的话,用画来表现。”

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正如著名艺术家邵大箴先生所说,甘肃画家所处地域相对封闭,但封闭之中有“虚静”的特征。符合元明清艺术传统,有“虚静”才能有深入,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能有更好的结果。画家们面对着眼前这片黄土地,找到了滋润他们生命的甘泉——绘画。于是,家乡的厚土、澎湃的大河、贫瘠的黄土地在他的笔下有了生命的激情和跃动的旋律。

的确,生活在广袤辽阔的大西北的许多画家,面对着的是茫茫无际,神秘而荒凉的大山莽原、戈壁荒漠……但在山水画家蒋志鑫及一道追求西部神韵和精神的画家笔下,那片土地却奔腾跳跃,蕴藏着激越的生命力。黄土高原养育了和蒋志鑫一样的一大批山水画家,也把他们领进了神圣的艺术天地里。而广袤无垠的黄土地、雄浑粗犷的黄土情、生生不息的黄土魂也成为他们创作的最大主题和艺术灵感取之不尽的源泉。

过去不少山水画家在画西北风情、风光时,主要以写生为主,把画家所看到的景物呈现出来,所谓真山真水真性情是也。现在,许多画家们早已不是停留在写生的状态上,而是向传统语言、向写意靠近,更加重视内心的表达和形式方面的创造了。

郭文涛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画家。他早期在版画、油画、连环画等艺术门类中涉足探索并均有建树。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他潜心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内外展览。近些年来,尽管他担任不少社会职务,在繁忙的行政事务间仍笔耕不辍,创作出大量的各类佳作,特别是山水画。这是至为难得的。他在生机勃勃的西部美术天地间,以酣畅淋漓的西部山水画和神形超然的人物画展现出其凌厉进取的气势。面对他的《陇山烟云》等作品时,许多读者都会因他笔下的西部山水久久激动。他笔下聚焦的高原大山、荒漠戈壁、长城垛楼、小村废墟、溪流莽林、驼队雁阵等等,无不展示出一种西部特有的恢宏气韵和进取精神,即使是那些随意点染在山川间的人物或者是显示出自然灵性的动物都能很好地造型传神,捕捉到属于画家独特艺术个性的形象与心理瞬间,表达出画家与客体间难得的神通意会,捧出一个黄土高原画家对西部山水的痴迷。

著名画家刘大为曾经说,我与甘肃的几位画家较熟悉,看了他们的画后很受震动。甘肃画家所画的是自己熟悉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说明他们在创作中贴近生活,是带着感情色彩去表现自己熟悉的钟爱的内容的,也反映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日臻成熟的一面。郭文涛的山水画在继承、吸收传统国画技法,在山水画内容表现和风格式样的创新方面,在笔墨情趣的表达上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找到了比较恰当的艺术语言,取得突出的成绩。

半个世纪前,老一辈的西部画家们如赵望云、黄胄等就开创了画西北风情之先河,并使其成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一大热点和亮点。而真正使之形成热点和潮流还是近20年的事,这一时期又恰恰是郭文涛、陈天铀、董吉泉、蒋志鑫、宋武征、潘瑞、段新明、张北云、曹建华、吕福周、张兴国、李鸿文、马刚、孙剑……众多的山水画家作为西部主力画家进行着艺术创作,将西部山水画创作推进到一个高峰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对汉唐文化和西北景观的关注,加强了中国其他地区与西北文化的联系。近年来,画家们开始向传统语言,向写意靠近,他们更加重视内心的表达和形式的创造。以往重视宏大场面的表现,对宏大场面的表现往往又借助于机理制作的方法,转向更具体的刻画,更注重并发掘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形式。以上画家们的山水画中那种对西北山水、风情的感觉,就生动而具体地说明了当代西部画家这种深刻的艺术转折和现代人在西北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介绍几位山水画家

画家郭文涛所绘的《陇山烟云》、《边关深处》、《瀚海行舟》、《古道奇关》等西部山水一扫传统表现中的浑黄、单调与苍凉,蓬勃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机和气势雄伟、壮阔豪放的情致。画家十分注重东方情韵与现代美感的交融。他精准的写实技法中不乏文人画笔意,沉重中显出灵动,丰满中透出空灵,幽邈间流出动荡,蕴籍里传出狂放,甚至在看去是不经意的皴擦点划间,均富有浓郁的诗意。这些作品耐看耐品,置身画中,会隐隐感到画意透露出西部山水和人物在久远时空间所传递的某种禅机。画中无论是用苍劲的枯笔皴擦,湿润淋漓的披麻皴,干湿兼有的米点皴,都以纯熟的笔法表现出萧瑟苍简、豪放旷远的西部景色,让观者在“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中进入超脱、空灵的艺术境界。其他作品也都在处理前后层次及远近空间关系上恰到好处,生动地体现了其中法为本,西法为用艺术原则。他笔下的大山大水无不笔墨苍厚,气势雄伟,章法突兀,充分表现了所绘对象的质感:画中的高原平坡,笔势苍劲,起伏有致,正所谓“神与心合,心与气合”,加之用赭色和墨青、墨绿的烘染,使画里山水透出黄土高原所独有的风采和韵致。可以说这是钟情于大西北的画家在热忱探求那块令他无限痴迷的艺术圣土的苦行中,与他胸中丘壑的沟通和对话,那是画家对这方水土的深情感悟。它让观者领略那方天地长久沉默的灵性,深藏于地下奔涌的激情和阅尽沧桑的洒脱与超然。这也许就是画家在大文化的领域内考虑创作思维和变法的问题,才使这些作品耐看、有个性、气势宏伟的原因所在吧!假如只是片面看待笔墨、传统和生活体验问题,往往会使画家思想上对西部山川缺乏辨证认识和深层的理解,那只能妨碍艺术创作的思想深度和个人风格。从郭文涛对山水画艺术境界的追求来看,画家紧紧抓住如何确立山水画审美空间的创造。他的许多山水画由于其绘画张力的宏阔而表现出象简而意奇的艺术风格,大自然在他笔下既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人崇尚自然和关注现代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的心迹外化。

陈天铀笔下聚焦的西部世界无不展示出一种西部特有的恢宏气韵和进取精神,即使是那些随意点染在山川间的人物或者是显示出自然灵性的动物都能很好地造型传神,捕捉了属于画家独特艺术个性的形象与心理瞬间,表达出画家与客体至为难得的神通意会。他捧出一个黄土高原画家对西部山水独特的热爱与痴迷。《麦积烟雨》、《天梯山之呼唤》等作品,都以饱满的构图,深沉苍郁的意象,使自然历史与人文历史浑然一体,残缺美、悲怆美共存于墨彩淋漓之中,使人感到千古风雨洗涤后的屹立。他的一幅以敦煌莫高窟为题材的作品,沙丘重叠,岩体巍立,著名的九层楼顶天立地地伫立着。画家从侧面勾勒出圣山的主要轮廓。“今人犹见古时月”,明月辉映下的莫高窟,被人轻轻地涂抹上一层梦幻般的清辉,但莫高窟却铁浇铜铸般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它空旷、肃穆、神秘。黑色的主体几乎占居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空间,给人一种古代边塞诗般的凝重。

邵灵先生是甘肃画院的专业画家。他朴实谦逊、自然随和。1937年出生于甘肃秦安县的他,字易卜,别署苦铁斋。他早年攻读机械专业,几经磨难,后弃工从艺。在他与客体对象的心灵感悟和对话中,他用手中的笔墨纸砚表达出自己独有的高雅情趣与文化人格。潘天寿先生说:“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这里所说的境界实指意境,而山水画尤其重视意境。我们知道,画家的禀赋、学养、师承以及思想、品位、气质等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意境上具有的明显倾向性。如邵灵近年来创作的《故乡》、《野旷》、《黄土梦幻》、《故乡草图》等,充分体现了画家个性化的意境表达,以及对人生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他不息的艺术追求表现了精神上的执著追求,那大山腹地的小小村落以高昂向上的生命意识给画家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激动。这正是他在对北方山水的神往中用心和大自然交谈,夸张地表现北方山水的性格,又紧紧把握了一个“真”字的秘诀。西部山水也成就了他不事雕琢地绘出了陇山陇水的真情感、真境界、真气象、真风骨、真魂魄。作品艺术语言丰富,表现技法较多,令人耳目一新。更为可贵的是在他的笔下的山水中蕴涵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在那点点滴滴的笔墨意识中流溢着画家不懈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