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2974700000015

第15章

此前,岳钟琪已随父入川,任松潘游击,正式入川籍后,升为永宁协副将。也许,是因有军人血统,自小又生活在军队大院,岳钟琪天生喜欢兵事,据说,“儿时嬉戏,好布石作方圆阵,进退群儿,不如约蔗予抚责,咸惮之。及就傅,一目十行俱下,十余岁博涉群籍。经史之外,论剑论兵,旁及天文地理,风角占验,靡不精肄。”说其从小喜欢兵事,附会的成分有,但绝非穿凿。兴趣是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说的是他从小对此有兴趣。对兵事有兴趣,未必会成为军事家,但要成为军事家,对此必须有兴趣。岳钟琪儿时对兵事有兴趣,那是玩儿,长大后,兴趣日浓,便是研究了。他的聪明非凡,他的学富五车,都为他儿时的兴趣安上了翅膀,他有两种著作行世证明了这些。

古人常把修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岳钟琪也不能免俗。康熙五十八(公元1719年)年,已年过不惑的岳钟琪得到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沙皇俄国染指我国西藏,策动准葛尔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杀拉藏汗。消息传到北京,次年,康熙命定西将军葛尔弼统兵入藏平乱,岳钟琪为先锋。大军一路斩关夺将,历经艰险到了西藏,岳钟琪并不急着攻击,他挑选三十名懂藏语且胆大心细的士兵,扮作藏民带路,他统军随后,顺利到达乱军驻地后,一声令下,千军齐发,有如神兵天降,乱军猝不及备,叛首兰占巴被擒,收复拉萨,叛乱遂告平定。

此役后,岳钟琪因功迁授左都督、四川提督。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驾崩,雍正继位。雍正刚接上班,西边有事了。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十月,青海蒙古额鲁特部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勾结新疆的准葛尔部发动叛乱。兰州西边的庄浪卫与青海山水相连,这里的一些藏族部落和一些寺院上层僧侣在写尔素的煽动下卷了进去。罗卜藏丹津先是拘押了清廷驻西宁官员长寿,协迫青海各台吉在巴尔海会盟,为叛乱做准备。雍正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率军平叛。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军抵达青海。岳钟琪受命为先锋,他认为:青海地域广阔,天寒地酷,人烟稀少,叛军闻大军到来,定会避我锋芒,与我周旋,待我饥疲,再来攻我,如此将劳师无功,导致战乱蔓延,为今之计,利在速战,务求歼其主力。他的意见得到主帅认可。岳钟琪率五千骑兵,轻装奔袭,从西宁出发,马不下鞍,人不解衣,急行军十二天,十三日拂晓,兵临罗卜藏丹津大营。罗卜万没料到清军如此神速,昨晚喝了点酒,还在营帐呼呼大睡呢,突然喊杀声起,一听阵势不小,情知不妙,奔出帐外,大营已乱成一锅粥,只听清军士兵一片声在喊:“活捉罗卜藏丹津!”大队清军直扑中军大帐而来,他的卫队虽拼死抵抗,却明显出于下风。他知道大局已定,自己走脱再说。他返回帐中,顺手将一件女人衣服穿在身上,出了营帐,借着微弱晨光,放眼望去,全军早已崩溃,清军如潮涌来,他牵来一匹马却无鞍辔,也顾不得这些了,上马便逃。清军只顾在各营帐抓俘虏,倒是看见一个女人飞马出营了,还当是女人呢,便随他去了。清军打扫战场,唯独不见了叛首,随后便追,一直追出青海高原千里地界,方知罗卜藏丹津已投奔准葛尔汗了。

叛军主力被歼,岳钟琪回军庄浪卫,进剿写尔素部。岳钟琪自小在庄浪卫长大,又留心兵事,对这一带的地形和风土人情再熟悉不过。这里周回数百里,树高林密,山势陡峻,地形极为复杂。桌子山、棋子山、喇布藏山,山山是天险,天王沟、石堡城、马毛山,处处是关口,还有南冲寺、黄羊川、打鱼沟等等,叛军数万人马出没其中,忽而四出攻击,忽而无影无踪,搜剿起来,殊非易事。经过一番周密计划,岳钟琪决定兵分两路,大迂回,大穿插,攻其要点,以点带面。他以一万人马据住石门寺隘口,保障后方安全,自率精兵一万夜袭黄羊川,攻占马毛山,写尔素大本营被捣,逃向打鱼沟;岳钟琪又留兵五千坚守东山,自率五千人马攻占石门寺,再进军郭隆寺,写尔素退守石堡城。此城依山傍河,山为悬崖,水为湍流,岳钟琪探察地形后,决定以奇兵致胜。是夜,清军数百名擅长攀援的将士,爬上摩云高山,手抓绳索,缒崖而下,叛军只防了清军渡河,哪管身后鸟飞不过的悬崖。岳钟琪令俘虏为向导,一举搜获叛首写尔素。雍正二年五月,战事结束。岳钟琪收缴降众兵器,配给生产工具和粮种,令其就近在庄浪卫地界耕牧。因庄浪鲁土司参与平叛有功,朝廷便将写尔素等八族划归其世隶为民。

前后仅两个月时间,岳钟琪率军转战数千里,顺利平叛,刚登基不久的雍正心花怒放,连称奇功,为资纪念,特将庄浪卫改为平番县。并赐岳钟琪爵三等公,擢升为川陕总督。

到了家门口,祖宅仍在,乡音倍亲,当年离家时,布衣萧疏,而今归来,手握重兵,名满天下,免不了一番应酬。海德寺请将军留下墨宝,岳钟琪挥笔写下“海德寺”匾额,不忘了落款:“邑人岳钟琪。”

就在岳钟琪春风得意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湖南士人张熙给他带来一封信,称他是岳飞后代,如今手握雄兵,理应为驱逐满清出力。张熙乃书生,此举虽情有可愍,却也透着天真和迂腐。岳钟琪生于清军兵营,落地时,满人入关已四十多年,且兰州是边关屯兵重地,自古便是各族杂居之地,不像湖南等地,夷夏之防那么深入人心。再说岳钟琪毕竟是汉人,满汉之别还是有的,自己手中有军队,更是处处小心。听张熙如此一说,心下大惊,要是传出去,多少张嘴也分辨不清了,他第一反应便是扣押张熙,将其解送北京。按验下来,牵出张熙老师曾静,又牵出死去多少年的吕留良,终于酿出一桩惊世骇俗的文字狱来,几百年来,岳钟琪为此没少挨骂。

这事撂过不提。岳钟琪落了个告密的恶名,暂时脱了谋反的罪,可这事成了整他的把柄,先前政敌忌他之功,说不出口,现在便交章弹劾了。雍正心里也不舒服,但为此收拾他,也实在勉强。暂且把这事记在心上。表面上称他首发有功,心怀“金石之志”,还特赐库银十万两,以示嘉勉。正好准葛尔叛乱了,雍正命他为宁远大将军,赴疆平叛。叛倒是平了,但还是让雍正挑出了毛病,又是丧师失马啦,又是雪封停战啦等等,还怒责他“军营之事,全无料理”。在雍正那里,他只有不损一卒一马,还要一出手就获全胜,才无过错。皇上变脸了,那些早等得不耐烦的大臣便群起而攻之。

雍正十年,岳钟琪锒铛入狱。

这一关就是五年。幸亏雍正坐朝只有十三年,要是如乃父康熙、乃子乾隆都坐满一个甲子的话,岳钟琪说啥也陪不住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登基后,大概是觉得他没什么大问题,但又是皇阿玛钦定的案子,乍然转头,有些不方便。于是,绕个弯子:“令其自愧,放归田里。”

岳钟琪在四川的农村里“自愧”了十年。身在他乡的故乡,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岳钟琪想起他真正的故乡兰州,不禁感慨万端。此时,当年布衣离家,纵横四海,如今又为布衣,而且还是他乡布衣。不知,雍正赏给他的那十万两银子都哪去了,此时,他的经济状况似乎不大好。他给兰州老乡、曾经的部下、如今的西宁总兵张世伟写过一封信,如下:

“西征共事,素仰雄才,湟水建牙,企瞻威望。曩在京师,荷承厚赆。弟旋蒙特旨,放归田里,柴门薪屋,仍沾雨露之恩;短褐牛车,获享田园之乐,何莫非圣恩高厚也。兹启者:平番祖业,变价入官,闻老镇台先生用价买得,素知老镇台先生道义居心,而此举或有深意,故敢琐渎清听。缘弟一门隶川籍,而故乡先茔拜扫乏人,今欲令四舍弟仍归原籍看守坟茔,奈无栖身之地,亦乏糊口之资。万不得已,只得赧颜相恳,倘承老镇台先生俯准取赎,则老茔拜扫有人,不独弟一门感德,而凡属同乡无不共仰高谊矣。弟建宁镇大舍弟及大小儿,俱因丁艰回籍,力不从心,先备欠约一纸,统俟明岁补官之日,差如数奉上,决不食言,不识台意以为可否?今遣奴子叩谒崇阶,兼贺新禧。临池神惴,曷胜翘切!某某春弟岳钟琪拜。”

一位百战名将封疆大吏,给曾经的下属写信,一口一个老镇台先生,卑词下礼如此,令人心酸。而所求者,无非是弟弟回故乡守老坟没处吃住,而祖宅被官卖了,买者正是这位昔日部下今日总兵,他想赎回来,又手头没钱,先打一张借条,等重新作官后如数还上而已。

祖宅赎回了没有,这位当年部下还认他不认,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岳钟琪被起复了,时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四川大小金川苗民起义,朝廷久师无功,乾隆便想起这位久镇四川的名将来了。先是以总兵衔起用,过渡一阵,实授四川提督。果然,立竿见影,到乾隆十四年正月,岳钟琪还是老办法,轻骑奔袭,直击要害,迫降土司首领。

岳钟琪赢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辉煌,加太子太保,授兵部尚书衔,赐号“威信”,还四川提督任。不过,这一年,他已满六十岁了。后来,他还领兵打过一次仗,全胜而归后,回到他乡的故乡四川资中,六十八岁,病故于家中。朝廷给谥号为襄勤。

无论怎么说,岳钟琪据说是征战一生而没吃过败仗的唯一将军,这话我们姑且信一半,留一半,而终清之世,身为汉族却官拜大将军,满族士卒受其节制的,唯他一人。这,则是有案可考的。晚清那些汉族将领,统帅的都是汉族士兵。死后多年,乾隆还在写诗赞他是:“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

三朝武臣巨擘,这话出自乾隆之口,是有些分量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风云人物,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是也,每一个时代也都会成为历史的,所谓千古兴亡寻常事是也。多年以后,林则徐发配新疆,在兰州盘桓月余,人生沉浮,国家兴亡,感慨万端,以诗遣怀。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次韵答陈子茂德培》,如下:

送我凉州十日程,

自驱薄笨短辕轻。

高谈病饮同西笑,

切愤沉吟拟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

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

犹听江东战鼓声。

“关山万里残宵梦”,哀莫大于心死,痛莫过于心碎,虽然,“犹听江东战鼓声”,也只是听听罢了。岳钟琪固然是一代英才,但千万不要忘记,成就他英才的是他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个人才能而论,晚清的曾、左、胡、李,甚至林则徐,哪一个都不比岳钟琪差,客观地说,学识和将才都优于他,可谁阻止了中国衰亡的脚步和大清皇朝关门的声音?

那沉重而苍凉的开门声

陆军第一师的印信

旧时代的大门终于关上了,新时代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虽然,旧时代的关门声是那么地沉重,新时代的开门声同样是那么地沉重。

然而,旧时代的大门总是要被关上的,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这扇门不被关上,新时代的大门就难以打开;同样,无论多么举步维艰,哪怕一天只能走出一寸长的路程,姗姗来临的新时代,还是要往前走的。

辛亥革命的枪声响了,驻守在兰州的大清军队是要做出自己的选择的。结果,全国都接受了共和,兰州也打起了中华民国的旗帜。当然,这样大的变革总是会出现很多很多难描难述的曲折和反复的,我们只关心便于被描述的事情。

事实上,兰州在共和初的十几年中都处在新旧制度的转型过程当中,兰州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用说,全中国都处在这一痛苦漫长而又超越不过去的过程当中。官员印信本来是一级官员发号施令的凭证,也是国之大器,多么严肃的事情啊,可直到民国十四年的兰州,还发生了官员之间凭手中的枪杆子在争夺印信的事。所要争夺的是甘肃省督军、省长、陆军第一师师长的印信。时任这一职务的是陆洪涛。

陆洪涛在前清时是振武军首脑,共和后,逐步掌握了甘肃省的军政大权,这时候,他病了,不能理事。由谁接替他的职务,这本来是中央政府的事,他人明争暗争都行,但直接端起枪指着人家的脑门要印信就显得离谱了。可在民国初的二十多年里,这事一点都不离谱,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谁枪头子厉害谁说了算。陆洪涛的部下李长清是第一师第二旅的旅长,张兆钾是陇东镇守使,两人都是陆的亲信,在这个当口,爹娘都不认,谁认什么上司。二人在私下先达成权力分配预案:张任督军,李作师长。

于是,便向陆洪涛摊牌了。陆洪涛一看连他的亲信都这样翻脸不认人,怒火攻心罢了,身体又不见好,越觉心灰意冷,再说该捞的都捞够了,只要保住手里现有的,安全离开兰州,何必要与人斗闲气呢。他决意辞职。这时,在北京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事情:冯玉祥的国民军将清末代皇帝赶出了故宫。北京的北洋政府在经过你死我活的争斗后,也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八月,临时政府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军务善后事宜,免去了陆洪涛甘肃督军职务,留下一个省长位子让他坐。那年月手中没军队当啥官都不灵,李长清还在软硬兼施要当第一师师长。陆洪涛早打定了主意,于九月二十七日,先把家眷和金银细软撤离兰州送往天津。这也是民国前期许多官员的共同选择,捞够了,或失意了,呆不下去了,便去天津或上海作寓公,那里有外国租界,只要有钱就行,中国政府不好插手。

但,陆洪涛遇到了麻烦。

负责护送家眷和金银细软的是第一旅旅长黄得贵,他是陆洪涛的铁杆。可这一计划被李长清知道了:我当不了师长,你想溜,没门!他与手下团长包玉祥密谋,身穿便衣,带队埋伏在城东五里铺三岔路口。黄得贵已将陆的家眷安顿在了东岗镇,明日一大早就要上路了。那时候,兰州还不通火车,得乘马车到西安,再上火车去京津。五里铺是黄得贵出城的必经之地,一闪面,就给他个格杀无论,让他再跑!黄得贵出了军营,乘骡车要去拱星墩,路人偷偷告诉他说,前面路口有埋伏。黄得贵是个机警之人,他立即跳下骡车换乘快马回营,却让空荡荡的骡车照常进城。他刚回营不久,就听到了五里铺那里枪声大作。确实有埋伏!黄得贵吓出一身冷汗,他知道李长清不会罢休,想整队抵抗,可他平时治军不严,今天又是星期日,眼前没几个人,无法形成战斗力。他便飞马越过皋兰山去后五泉,在那里躲了起来。

李长清发现扑空了,即便就此收手也收不回来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亲率两个步兵营去攻华林山。那里就是黄旅旅部和直属的占福团。他想是有一场硬仗要打的,轻松攻上去一看,几乎是空营。交火没几下,黄部大多做了李部俘虏。附近还有黄旅汪恒泰团,眼见旅部有变,却在一旁看热闹。黄旅大势已去,仅剩五六百残兵,携枪越南山,逃至阿干镇、关山一带,黄得贵这才追上去,收拾残部,以观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