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2974700000013

第13章

第一件: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十月,兰州已是深秋季节,这个冬天来得早,秋天还没完,冬天已来了,大雪潇潇下,满山银白,黄河边滩地已结起薄冰了,一切好像都那么急迫。突然,黄河两岸烽烟四起,边报声一声急似一声,兰州人睡在高城深池享太平的梦碎了。后来知道了,这是蒙古鞑靼部首领阿儿台、朵儿只伯入侵庄浪(今永登),人马很多,主力扎在红城子(今永登红城子),游兵四处烧杀抢掠。永登离兰州仅一天脚程,快马半天就到了。到冬天,兰州人就看见鞑靼骑兵了,他们成群结队,越过冰河,在黄河南岸的城郊农村,出东家,入西家,家家一片哭喊声,官军一来,他们便走,官军一退,他们又来。民户抢掠够了,又围攻兰州递运所。

第二件: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六月。这里还得夹叙另外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北京。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分四路向辽东、宣府、大同、甘肃四镇长城发动进攻。首领也先居中攻大同,英宗年轻,什么都不懂,朝廷大事都由他宠信的太监王振说了算。王振尖着嗓门说,皇上,只要您御驾亲征,奴才保证也先会被吓得不战而逃。英宗一听有这么好玩的事,于是,玩兴大起,任群臣怎么劝也劝不住。这年七月十七日,明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出居庸关,于八月二日直抵大同。一路暴雨连绵,士卒早已疲惫不堪。这还不是最坏的,大同守军连连惨败,已经溃不成军。王振吓傻了,英宗也觉得这事不好玩,急忙掉头就跑。到宣府,也先侦知英宗来了,随后追来。英宗要是逃跑还来得及,可王振老家在蔚县,他为炫耀威风,便挟持皇帝“临幸”,给他装门面了。皇帝到来,自然天地有幸,一番铺张是必须的。大军又出发了,走了半截儿,王振害怕人多把他家庄稼损坏了,又原路返回。三折腾两折腾,敌人赶上来了,把明军围在了怀来土木堡,而敌人断了堡内水源。这里本来缺水,五十万大军,一时人困马乏,战力尽失。也先设好埋伏,移兵离开水源,并遣使者讲和,王振大喜,忙领大军在水源驻扎。落脚未稳,三万铁骑突然杀出,明军大乱,随行官员大多战死。此时,英宗才像个皇帝,款款下马,盘膝而坐,当了俘虏。也先想用英宗要挟明朝,赶到北京城,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已立了英宗弟弟代宗为皇帝,且严守京城,既不降,也不和。也先的算盘落空了,第二年,送还了这位没用处的英宗。谁说没用处啦,八年以后,这位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

我们这里说的英宗,是复辟以后的那个英宗,这有必要交代清楚。还要交代清楚的是,皇帝都做俘虏了,在偏居西北的兰州,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必大惊小怪。这年六月,暖风熏得黄河醉,鞑靼孛来部数万人,赶着牲口,扎下帐篷,在庄浪(今永登)一带放牧了,无论农田,还是荒地,牛羊是不懂得边界的,人呢,则四处侵扰城寨。边报频传,驻守兰州的明总兵仇廉点起人马,从兰州渡黄河出发征讨,并邀集庄浪卫兵助战。大队人马正在赶路,突然,孛来率兵从道旁杀出,仇廉大败而还。

一个堂堂总兵,竟败在一个游牧部落手下,兰州安全堪忧啊。

第三件: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冬,兰州天寒地冻,黄河冰封,鞑靼首领达延汗(即小王子),率大军踏冰而来,袭击兰州、庄浪等地,明军火速登城抵御,双方正在交火,临洮、甘州边报声急,这里都是有长城的,明军还是疲于奔命,对鞑靼骑兵无可奈何。

第四件: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鞑靼骑兵突至盐场堡、大岔沟(今安宁区一带)抢掠,而且,兵锋直犯金城关。户部尚书兼三边总制秦大人正好驻节兰州,他站在兰州城头,隔河望去,鞑靼骑兵纵横往来,如入无人之境,身边长城依旧高大威猛,气象壮观,但在这些马上健儿眼里,不过是是自家草场篱笆,有耐心了,下马动手移开,没耐心,打马而过,也是一种潇洒风度。烽烟又起,刁斗声急,秦大人感到很没面子,飞檄急调杨敬率兵驱逐,鞑靼骑兵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照样打马飞驰,这家进,那家出,鸡飞狗跳,人的嚎哭声隔河传来,与河水同呜咽。杨敬快到现场了,鞑靼骑兵这才呼哨声打起,上马扬长而去。明军扑空了,秦大人气得脸色成了黄裱纸,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是把城墙狠狠地踹了一脚。

第五件: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鞑靼进攻庄浪,侵犯了连城鲁土司的世袭领地。这一代土司是鲁经,他火速集结大队人马前去抵御,鞑靼骑兵还以为他们与明军一样呢,还在那里悠闲自在地抢掠,鲁土司飞马赶到,鞑靼这才见势不妙,慌忙上马逃窜,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马快,对方的马更快,追到石棚沟,将其打得大败。鞑靼于是明白了,鲁土司比明军难对付。

第六件:大概是听说兰州这边的便宜好占,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鞑靼河套部赶着牛羊,一路南下,站到兰州山头一看,端的是山河壮丽,城郭威岸,人烟扰攘,市井繁华,他们心想,在此地搞一把,一定会满载而归。这样想,便这样做,快马潮涌,冲散防守明军,弛入金州、兰州,果然家家殷富,店店饱满,鞑靼骑兵抢掠多年,大多都在小城荒村下手,哪见过这么好的生意,一时,拿起这件,看见那件更好,砸旧掠新,人满囊,马满驮,呼啸而去。

第七件: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四月,正是春暖花开时节,鞑靼首领济农率十万之众进攻庄浪等地。这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打有规模的正规战,明军还是占些上风的,明姜总兵先设好埋伏,派游骑边打边退,进了伏击圈,济农马队再也跑不快了,被打得丢盔弃甲,差点全军覆没。过了五年,济农卷土重来,这次他不再从周边动手了,他率队直扑兰州城,明军见状,参将郑东亲率大军出击,结果被对方一箭射死,兰州城再遭浩劫。二十年后的那个正月,还是那个做了四十八年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的嘉靖朝里的事儿,兰州人还在热热闹闹过春节,鞑靼骑冰踏过黄河厚厚的冰层,来拜年了,礼品是快马快刀,一时,春节的洋洋喜庆变成了刀影血光。也在过年的明军闻报赶来,鞑靼骑兵已满载而归了。

第七件: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三月,明北部边境出现了和平的曙光,明封鞑靼俺答汗为顺义王,授其子宾兔为指挥同知。可顺义王并未“顺义”,就在接受封号的第三年,即隆庆五年,一举侵占松山滩。松山滩地处兰州与河西的结合部,水草丰美,地域广阔,如此一来。等于把兰州与河西的路掐断了。宾兔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就在兰州眼皮底下,时不时地,要不是稍远的兰州,要不是更近的庄浪,一有机会,马队如风而来,掳掠一把,明军赶来,又如风而去。

第八件:松山成了兰州的腹心之患,不动真格的,过不了正常日子了。也是朝廷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七月,鞑靼火落赤部进攻临洮、兰州,游击将军孟成孝率队分进合击,将其打退。七年后,松山鞑靼又兵犯兰州,正在主持重修金城关的明军兵备佥事张栋奋勇出击,杀其六十多人,俘虏一千三百多人。第二年三月,松山鞑靼又来了,已晋升为兰州兵备副使的张栋,与临洮总兵陈霞合力,在六个井大败之。四月,松山鞑靼见兰州防守严密,无机可乘,便移兵乌兰(今靖远县),前几年,张栋已加强了一条城(今榆中青城)的防务,这时便过河强袭,大败鞑靼。鞑靼内部已开始分化,此战后,其小首领沙虫豸率二百多人及牲畜在大岔口归降,得到妥善安置。是年七月,鞑靼首领阿赤兔拆坏边墙,侵扰士民,被明军打败。

老是这样你来我往打打闹闹,也非长久之计,明军决定改变这种局面。九月,陕甘总督李汶、甘肃巡抚田乐,联合檄调陕甘各部,分道出击松山,展开大规模围歼战,东至兰州,西北达乌鞘岭,西抵湟水中游,在这几百里的河谷地带,明军各路与鞑靼各部捉对儿厮杀,经大小百余战,共迫降一万二千余众,鞑靼残余向北逃走,大小松山宣告收复,兰州威胁暂时解除,阻塞四十余年的河西通道得到恢复。

第八件:万历中兴是大明王朝最后的辉煌,与其说是中兴,不如说是回光返照,局部的雄起,已无法克复全身的溃烂。松山收复后,甘肃巡抚田乐奉命加强边防建设。经过实地勘察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陕甘总督李汶上《松山善后事宜书》,建议朝廷在此筑边墙,建城堡,立烽墩,设官屯兵,以备鞑靼。此疏得到朝廷认可。

松山虽复,残敌仍在附近活动,闻报青羊水一带有鞑靼余部出没,兰州兵备副使荆州俊檄调兰临二营兵昼行夜伏,赶去搜剿,鞑靼闻讯远逃,收效甚微。你打他走,你驻他来,荆州俊刚收兵,鞑靼一部却潜入松山,但却被明军侦知,荆州俊设伏于黄沙掌,虽大败之,却未能全歼,一直追到中卫(今宁夏中卫),不及而还。残敌远去,荆州俊在紧要去处,主持新筑红水堡、三眼井堡,并在腹地修筑烽墩四十四座,补筑原有墩台七十余座,使兰州与整个北部边塞连为一体。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兰州兵备副使刑云路筑永泰城,并遣兵戍守。至是,兰州以北地区,尽在明军控制之下。

第九件:前面说过,现在不妨再说一遍,城是死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鞑靼并不因为这里新增了防备措施而就此收手,城筑起来了,犯城者也来了,筑城的收工号刚响,牛角号同时也吹响了。银定部与火落赤部联手进攻松山滩,明总兵孙仁与之大战于青羊水,银定不支,率部逃去。剩下的火落赤部,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被明参将刘观击败,逃往他方。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6年)八月,鞑靼再攻松山,临巩道朱燮元急援红水,使其未能得逞。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银定又攻松山,再被明军击败。

满清入关是1644年,1624年距这一年还有多少年?鞑靼人重占松山的企图是破灭了,而明朝大厦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兰州的明军只能撑起万里长城的一端,而圈在长城以内的大明江山已烂透了,再经李白成一冲,成了筛子底儿,哪受得了八骑兵勇的践踏?于是,便有了兰州的第十件兵事: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白成部将贺锦率部攻克兰州,逼降兰州明朝官佐,最后一代明肃王被杀,贺锦挥兵西进河西,两年后,清军西来,陕甘尽落满清之手。当然,兰州也不例外。

雄关坚城固然必不可少,而守卫者已身患重疾,一切都是摆设而已。且以朱元璋五世孙、秦简王朱诚泳的《陇头吟》聊发怀古之幽情吧。诗曰:

万里奔驰陇头水,

日夜呜呜乱人耳。

黄沙白草两茫茫,

怕听水声愁欲死。

一从结发戍凉州,

铁甲磨穿已秃头。

儿孙养得解胡语,

不如陇水解东流。

关山万里残宵梦

燃烧的黄河浮桥

兰州城是越建越坚固了,越建越高大辉煌了,可兰州城被攻破的次数总是不见其少,却见其多。兰州城防体系的最后完善要算万历四十五年永泰城的建成了,看看吧,这已经深入到现今景泰县境了。这个纵深的、立体的、水陆兼顾的、完备的城防体系建成三十多年后,兰州城便被李白成的部队一举攻破,过了两年,兰州城头再次变旗易帜;又过了两年,兰州城又城陷城复。似乎攻破兰州城不算什么太难的事。

这一次,满清入关已经三年了,江南战火汹汹燃烧,各种势力纷纷登台亮相,战乱实在是展现人类各种面目的大拼盘,仁人志士鱼鳖海怪,都赢得了出场机会。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也决不成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向来残酷无情,历史也从来温情脉脉。历史是一个个具体的事实,是一个个具体的过程,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的操行评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在照别人的时候,自己的面目也在镜子里了。时代的辉煌并不意味着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辉煌的,哪怕你是时代的参与者。

我们只能对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述其行状,少做判断,因为任何判断只是一个判断而已,也只能是一个判断而已。

话说大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军已平定中原,正在向湖广进军,南明残余还在江南活动,恢复大明江山眼见得只是一场梦了,但明宗室子弟倒成了香饽饽,一些政治集团奉他们为主,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清廷内部,那位摄政七年、奠定了大清基业、死后被迫封为“敬诚义皇帝”的多尔衮也到了后期,顺治小皇帝眼看长大成人了,正在跃跃欲试要亲政。满人也在试图改善与各民族的关系,标志之一,便是在男女事情上放宽尺度。清太祖、太宗是曾纳过蒙古族妃子的,宫中却不蓄汉女,顺治帝开始选汉官女为妃,并准满汉官民互婚。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八月,还专门晓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

一个曾立国二百七十多年的王朝,无论它曾多么腐败,它曾多么对不起它的人民,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泱泱天下人流滔滔,总会有一些人支持它的人,哪怕仅仅是打着它的旗号。在南方各地拥立几个南明小王朝与清军周旋时,在兰州,也诞生了一个残明政权。

那是顺治四年四月的事。

春天的河西走廊,祁连山冰雪消融,大地流水欢腾,绿洲里植物生长,连戈壁滩也眼见得春意渐浓,虽有寒流不时袭来,春天的脚步,还是不可阻挡地来了。时任甘州副将的米喇印也决定举兵反清。他把他的想法给部将丁国栋一说,二人一拍即合,但反清要有个名义,正好明延长王朱识(钅穿)在这里,他们便奉他为主,号令天下,在甘州(今张掖)扯起反清大旗,随即分兵经略河西各地。满清虽定鼎北京了,河西也归顺大清了,但在当时河西人的概念中,他们仍是大明的子民,如今有人撑头了,河西各地纷纷响应,清军把守的几座孤城没坚持多长时间便告易帜。没有关陇作后盾,河西是守不住的,义军立即转而东向,一路凯歌,直抵兰州城下。清军用兵目标尚在江南,兰州城防空虚,知州赵狲、学正白旗感到守土有责,忙发动军民守城。不久,城陷被杀。

兰州丢失,清廷震动,关陇风雨飘摇。

义军继续东进,直下巩昌(今陇西)。又一个陇上重镇危在旦夕。义军起事刚一个月,进展如此神速,清廷忙命驻节西安的陕甘总督孟乔芳率大军镇压。清军势大,闰四月便打到陇西,并与米军在内官营(今定西安定区)展开决战,一战而败米军主力。米军后退,官军分三路进剿,总兵王思谦攻下金县,将米军逼上马衔山,游击张勇乘米军立足未稳发起猛攻,杀死朱识(钅穿),米军退守兰州。六月,清各路大军齐集兰州城下,将兰州城围得铁桶一般紧。孟乔芳现场督阵,各级将官人人争先,可米军防守严密,战局僵持不下。还是老办法,清军组织敢死队,趁夜色突入城区,米喇印见大势已去,下令烧毁黄河浮桥,率残部退往河西。清军渡河追击,在河西歼灭米军,战事结束。

地上跑的马鹞子,河里行的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