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宋徽宗朝有四大权奸,这四个家伙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现在,奸臣之一童贯来兰州了。他是太监,如今却是大宋熙河兰廓路、秦凤路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统管陇右军政。按宋时在西北管辖的地盘,说他是西北王,一点都不过分。政和五年(公元1115),童贯命熙河经略使刘法攻打西夏占据的古骨龙城(今永登连城)。这是河湟谷地的枢纽。夏军数万人迎战。此战,宋军获胜,阵斩夏军三千人。攻占该城后,宋军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名为震武军,又加修了外围工事,四堡拱卫一城,成为宋在湟水以北最大军事据点。这等于又给西夏安一枚钉子。三年后,西夏大军围攻震武城,镇守兰州的刘法迅速驰援,西夏只好解围而去。
第二年,西夏军攻占统安城(今永登通远),震武城侧翼暴露,刘法赶去救援,却遭夏兵伏击身死;夏军乘势围攻震武,遭宋军强力抵抗,只得撤围。刘法算得上北宋末年的名将,可统兵大将却是童贯。打了胜仗的夏人,也不忘了分析宋的败因,说是:“其失在恃胜轻出。”不知童贯听见没有,听见也没用了,北宋大厦将倾,少一个刘法,多一个童贯,在西边,少一座城池,多一座城池,都挽救不了金人南下、攻破东京、掳走徽钦的结局。
七年以后,金攻宋正急时,西夏攻兰州也急,夏兵这次占了便宜,攻破了通川、园子二堡,《西夏书事》说:“力攻五日,大俘二堡人畜而还。”
北宋灭了,兰州却非西夏所有,金人灭了北宋,占了兰州,与宋隔河对峙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西夏,现在又与金人隔河对峙了。而北宋的残余势力还在,等待兰州的又将是什么呢。
金夏兰州再斗法
宋朝不可挽回地要将腐败进行到底了,驻守兰州的宋军无论怎样英勇善战,也是无力回天,因为宋朝的天塌了。在灭方腊时,大书画家宋徽宗似乎有振作之意,罢免了几个奸臣,方腊灭了,奸臣又回来了,而且比先前更奸。天怒人怨的朝廷应奉造作局又恢复了,花石纲当然也恢复了,全国各地又是变本加厉拉丁派款。
起变化的还有北方。大宋的死敌大辽的背后兴起了金国,金国与辽为敌,打得辽人捉襟见肘,西夏支持辽对付金,宋徽宗和他的奸臣班子蔡京、童贯之流心里也起了意,要与金联手夹攻辽,借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给金许诺,原来给辽的“岁贡”,灭辽后如数给金。金当然高兴啦,没有岁贡也是高兴的,平白添个盟友有何不好,灭了眼下的敌人,以后的事再说。辽已是日薄西山了,可宋军仍不堪一击,因为统帅是童贯,还有那个只知吃喝玩乐、字也写得不错、蔡京的儿子蔡攸作副帅。这帮根本不懂行军打仗的爷们,带着二十万大军到了燕京,辽人自行烧营逃跑,他们以为辽人打来,也烧营逃跑,辽人知道是咋回事后,从后追杀,二十万大军全线崩溃,将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以来积攒的家当一战送尽。
燕京是金人攻下的,金人自然要责宋违约,好办,燕京给你,你得掏钱。掏就掏,宋朝给人掏钱早掏惯了,宋每年除向金贡献原来献辽的五十万外,另加一百万给金,名曰:燕京代租钱。宋得到的是一座空城,金在退走时,财物、人口都带走了:“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童贯打仗不行,抓狐狸如何?
童贯抓的狐狸自然是宋徽宗这个傻狐狸了。童贯在“复燕奏”中,将此举说成是“不世之功”,败仗都说成是胜仗,现在凯旋班师了,一帮奸臣加官进爵,百官上表庆贺,还立了块“复燕云碑”。
金人灭辽后,掉头南下,宋徽宗的太平繁华梦彻底醒了,又赶忙罢除花石纲,解散内外制造局,还下了个“罪己诏”,号召各地军民勤王,承认自己:“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最后,他相当自信地表示相信:“岂无四方忠义之人,来徇国家一日之急。”
古代圣人说,过而能改,德莫大焉。宋徽宗承认错误倒是挺诚恳,他原来什么都明白,知道他错在哪了,人说他是昏君,真冤他了。可是,改正错误的机会不再有了。金人快速南下,他想不通,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当场气得昏了过去,救醒后,急忙要纸笔写了一句话:“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可是,金人是不许他出家修道的,大军紧逼,徽宗和六大奸臣狼狈逃窜。国破了,人民也不再害怕谁了,六大奸臣被杀的杀,病死的病死,年已八十多岁的蔡京也在流放途中病死了。可对宋朝又有何补呢,对徽钦父子又有何补呢,只好让金人用绳子拴着,带着他们的三千名后宫佳丽,几十个金枝玉叶,也许还有一肚子的艺术修养任金人作贱去罢。
宋朝丢了北半部江山,躲到江南,直把杭州作汴州,又继续腐败的事业了。而金人也没忘记兰州,因为西边还有一个强敌:西夏。
北宋初灭时,金人挟灭辽灭宋两大国之威,占了兰州,西夏人不敢轻举妄动。金人把北宋政权灭了,没想到陷入了中原地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又有南宋在那吆喝着要北伐,金朝内部也是你踢我咬,力量分散不少,夏金在兰州基本保持着相对稳定态势。直到金宣宗时(公元1213—1223年),西夏发兵攻东关堡,金将库里长寿击退夏兵,并因功升为都统。但第二年冬月,金人内部出了问题,先是兰州驿人程察逊聚众叛金降夏,打破龛谷,遣统制董九,招降据守西关堡的都统王狗儿,攻占阿干县(今阿干镇)。不久,王狗儿反过来又杀董九降金,被金任为都统,命其率兵抵抗程察逊。坐观其变的西夏,此时,觉得时机成熟,便发兵三千人救援程察逊,占领兰州。
夏金兰州争夺战于此拉开大幕。
过了一年,退出兰州的王狗儿联合河州提辖曹记僧会攻兰州,程察逊力不能支,向西夏求援,夏出兵,双方互有胜负。正面对抗不能取胜,夏兵采用轻兵偷袭战术,打破西关堡,携胜攻第五将城时,反被金兵击败。这年年末,夏军远距离袭破渭源堡,切断了临洮与外界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兰州。金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夜遣壮士偷袭夏营,夏军溃败。
如此,你来我往,大打小斗,几年不歇。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夏军又攻龛谷,被金人击退,再攻质孤堡,复遭败绩。兴定五年,西夏又分三路大军,分攻龛谷、定西、积石等地,金分兵对抗,双方为各自目的反复争夺,但有一点却不约而同:祸害老百姓。夏军过来夏军抢掠,金兵过来金兵烧杀,战后,千里白地,略无孑遗。这也是所有末世王朝的通病,所谓最后的疯狂是也。因为,两年以后,西夏亡于蒙古铁骑,野无噍类,再过几年,金同样亡于蒙古铁骑。
程察逊叛金事件,引发金夏在兰州打打杀杀近二十年,无数平民被杀,无数财物被毁,作战双方谁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西夏所占地方,除兰州城外,不过南及阿干,东到今榆中县黄河南岸,这样一条狭长地带而已。战场上,双方你死我活时,又在谈判桌上称斤论两,终于在金哀宗正大二年(公元1225年)九月,议和成功时,蒙古大军的铁蹄也快要踏到双方的头上了,议和文件也只能是一张废纸,而无数平民的生命也只好用这张废纸招魂了。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夏金兰州争夺战,也无义可言。
回看万里风云色
一段题外话
北宋南宋,名分南北,都是赵姓江山,到底是一家人,做起事来,路数也像一家人。北宋时,赵家打不过辽人,金人从辽人身后发迹了,赵家的徽宗天子在几个奸臣的鼓捣下,把写字画画的灵感用到了军事外交上,异想天开地要与金人联手,前后夹攻,把辽灭了,收回宋失陷百年的燕云十六州,金人当然求之不得。辽倒是灭了,金也跟着南下了,北宋也完了;到了南宋,金人的后背蒙古人又强大了,南宋又异想天开,要与蒙古人前后夹攻,夺回金人夺取的北方故地。蒙古人当然也没意见,金朝如愿也灭了,可蒙古大军也南下了。这次,赵姓天子不像他们的祖先,逃到江南立住了脚,蒙古人过了江,赵家人继续往南跑,他也许忘了,大陆并非像文人们说的什么无边无际,陆地跑完了,只好跳进大海淹死。
宋人的远交近攻,恰好成全了金人和蒙古人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在宋辽夏金元互相攻伐的两百年间,东亚大陆马踏人毁,死人无数,损坏东西无数,可有一样,无论哪一方的战争水平都提高了。这也难怪,欲工其事先利其器嘛。辽金元人,主体都是草原民族,重点发展的是骑兵作战战术;西夏是半农半牧国家,讲究的是步骑结合;宋人以农立国,且处在被动,便把力气花在了筑城建堡革新武器上。具体说来又各有不同,辽以轻骑为主,遇到坚城,很少强攻,而千里奔袭,断敌后路,变成孤城后,再从容收拾;西夏则步骑协同,重视中原传统阵法,所谓“铁鹞子”便是其看家打法。就是遇战以重甲骑兵护阵、突阵,得手后,以步兵攻之,近似于二战中的坦克战;金人发明了“拐子马”、“铁浮图”,前者为轻骑,负责两翼包抄,后者是重甲骑兵,担负正面突破,攻击时则多用“添油战术”,一个梯队一个梯队,源源不绝;后来的蒙古军队多由草原健儿组成,飞马扬刀弯弓射箭是其长项,而且,其马队庞大强悍,万马奔腾,吓也把人能吓个半死。于是,大兵团,大纵深,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围,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擅长大规模运动战。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世界上没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两宋柔弱,在强敌环伺下能苦苦支撑三百十九年,也是有自家的独门绝技的。两宋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利用地形修筑城障堡寨,骑兵不善攻坚,宋人便到处设“坚”,以坚城对马快。再者,宋人的文化科技水平远高于对手,当时战场上出现的许多新式武器多是宋人发明。如射程达数百米的床弩,一弓多箭的斗子弩,攻城用的三弓弩,还有可以发射百多斤重石弹的十三梢炮,还有在合江、襄阳保卫战中用过的、改拉力抛射为重力抛射的襄阳炮,另外,宋人还广泛使用火器,比如原始火箭,还有震天雷、飞火枪、火球等,也有了专门的火器部队,比如《水浒传》中的轰天雷凌振,绝非作者凭空想象。深沟高垒,武器先进,这也是两宋在明显的弱势中,又在政治如此腐败下,能支撑如此之久的重要因素。蒙元纵横欧亚,鲜遇对手,而大规模的灭西夏战争进行了三次,伤亡惨重,成吉思汗本人受伤,不久驾鹤西去,几位王子也命丧城下,灭南宋则打了四十年之久,四川合江攻了多少年,吃尽苦头。灭草原国家,从未费过这么大的劲,恐怕与夏宋以城堡拒骑,而别国以骑兵相抗落于下风有很大关系。
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
在朱元璋眼里,哪个男人能被称为奇男子呢?在那个乱世,奇男子一茬一茬的,他阁下不就是奇男子么,一个放牛娃,一个小和尚,扫平诸雄,当了一统江山的皇上,焉能不奇?他麾下的许多悍将,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出将入相,焉能不奇?还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也曾不可一世的敌人,哪个不奇?奇男子是很多的,但都被他杀了,包括他曾经的战友,除非彻底交出肉体和灵魂,变得不但不奇,还要比奴才还奴才,朱元璋才会允许他们活着。朱元璋称这个人为奇男子的时候,并不是在当年贫贱时,而是他登基称帝雄霸天下时。
这就有些意思了。
且看《明史·列传第十二》的一段文字:
“初,察罕破山东,江淮震动。太祖遣使通好。元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浮海如江东,授太祖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赐以龙衣御酒。甫至而察罕被刺,太祖遂不受,杀马合谋,以张昶才,留官之。及廓扩视河南,太祖乃复遗书通好,廓扩辙留使者不遣。几七致书,皆不答。既出塞,复遣人招谕,亦不应。最后使李思齐往。始至,则待以礼。寻使骑士送归,至塞下,辞曰:‘主帅有命,请公留一物为别。’思齐曰:‘吾远来无所赍。’骑士曰:‘愿得公一臂。’思齐知不免,遂断与之。还,未几死。太祖以是心敬廓扩。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竟册其妹为秦王妃。”
朱元璋眼中的奇男子原来是王保保。王保保又是何许人?元末名将廓扩帖木儿。王保保固然能打仗,从文中可以看出,朱元璋之所以激赏此人,并不仅仅因为他能打仗,而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两军交战,朱元璋将对手的使者留一个能干的为己所用,把没本事的杀了;他派去的使者,对方不杀也不放,他一连写去七封信,对方置若罔闻;对手败逃,他招降,对方不应。他太想得到这个人了,派身边重量级的人去招,对方先待之以礼,以示有手不打上门客,送使者出境时,又要留下他一条手臂做记念,以示报复其杀留使者之过,但又有分寸:命留下了。此人终不为其用。朱元璋以此心敬对方。常遇春时人称之为常十万,言其一人抵十万人,是为朱元璋立了大功的,但他已不奇了,因为他已被他征服了。
这就是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的逻辑,难怪他以后杀起功臣来一点也不可惜!被我征服了的、为我所用的人,就是被我驯化的人,跟我养的鸡鸭猪羊没什么区别。跟他打天下的那些弟兄,除了刘伯温等个别聪明非凡的人,到死都没看透朱元璋,还以为他会苟富贵毋相忘呢,倒是敌人阵营里的人对他还有一些了解。他留下的那位元使者张昶就把他看透了,《明史·列传第十二》说:
“张昶使明,累官中书参知政事,有才辨,明习故事,裁决如流,甚见信任。自以故元臣,心尝恋恋。会太祖纵降人北还,昶附私书访其子存亡。杨宪得书稿以闻,下吏按问。昶大书牍背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太祖乃杀之。”
只是给乡人捎了一封信,打听儿子是死是活,就有人告发,就有人按问,谁还敢再跟着干?
说张昶有气节,固然不差,可既然有气节,应是当初就有的,如今已干到这么高位置了,而且,故国已灭,故主已亡,何况其故国故主是蒙古人的元帝国,而他是汉人。他已感受到了这位天子内心的残忍无情是显而易见的,早晚有这么一天,何如来得快些呢。还有类似的几位,《明史》都是有传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王保保也算一个看透了朱元璋的人,从他杀使者那一天,他就看透他了,他宁愿把敌人做到底,也不愿做冤死鬼。王保保是汉人,是蒙元帝国权臣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元顺帝赐他一个蒙古名:廓扩帖木儿。廓扩在元末大乱中,可是一个声闻九天的人,败在他手上的名将不知凡几。我们不说他以前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事,单说他打兰州、失兰州以后的人生遭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