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魅妃妒颜
2972700000106

第106章 心死情也了

无论是韶光帝、贞皇贵妃还是在场的宫侍们,都听得出朴慧妃话里有话,她在话里指责贞皇贵妃似乎有摔死小皇子的疑嫌……朴慧妃的飞步而出,尤其是触柱自杀,让众人猝不及防,一个个愣住了……

朴慧妃死了,就似一朵正在盛开的鲜花突然被狂风吹落一般,人们心内稍一惋惜,便把目光投到别处的花丛中去了……她的死,连一粒小石子都不算,小石子还能在湖里激起圈圈涟漪呢……更因为她是高丽国送来和亲的礼物,碍于两国交情,朝庭里隐瞒了朴慧妃的真实死因,只说是病逝。宫内的上下人等见皇上、太后对朴慧妃的死因莫讳如深,也就不敢公开议论,只是在私底下,在交谊颇好的人之间悄悄地说说罢了……因此,这朴慧妃竟象一株长在宫院角落的山茶花,自生自灭在异国的风中,没留下一丝的痕迹。人们很快便忘了她,就如忘了她妹妹朴玉妃那样快地忘了她……

有人却没忘记她。

这天傍晚时分,寒风轻起,细雨浅霏,栖鸟在槐树丛中低呜着,不时地抖动着翅膀,将沾在羽毛上的雨珠纷洒坠地,落在枯焦的黄叶上,轻微地响起“簌簌”声……

一个浑身裹着黑色大氅的人,罩着黑色的毡帽,帽上的网纱隐约地遮住面容,她动作敏捷地走进了空寂无人,早已是荒草乱曳的翔坤宫……“你在外边候着。”她对随侍而来的人吩咐道。

踏上石缝里长满不屈的蒿草的小径,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沧凉与荒寂。默默挺立的五叶槐似乎在追忆联袂而去的异国姐妹,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夹杂着异国风味的话语,似乎还在院中与长廊间回荡……

步上落叶横铺的台阶,掀起已散发出淡淡尘土味的门帘,屋内的一股呛人的霉味扑鼻而来,让来人禁不住倒退了几步。她皱着眉头在鼻前重重的挥了几下,然后深深地呼吸了一下,甩手朝屋内走了进去。

屋内摆投依旧,连旧时主人的衣裳、被褥还存放在原位,只是空气中多了几分说不出的怪味,是脂粉香,是熏衣香,是旧主人留下的体香?仰惑都不是,反正是一种怪怪的混合的香味……蜘蛛们早就闲不住了,在各个有趁的地方拉起了银丝,圈起了自已的地盘;灰尘也不甘落后,在稍为平坦的地方印上它的踪迹……

黑氅之人将镜台上的一只落满尘土的翠凤钗拿了起来,轻轻地吹了吹,举起来看了看。透过摇曳不定、颤巍巍的的凤钗,仿佛看到英气逼人的朴慧妃朝自已怒目而视!“你还是这般不肯低头,真是秉性难改啊!”来人自言自语道,将手中的翠钗放回到了原处。

又走到床前,也顾不得杏黄的床垫上已是尘土飞扬,一屁股坐下,抚摸着冰冷的缎枕,从枕上拣起一根长长的发丝,在手中抻着,放在鼻尖间轻嗅……

“朴彗妃啊朴慧妃,你说咱们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啊?你活着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掐!如今你不在了,哀家却时时地想起你来。你千不该不万不该,不该和哀家作对,心又太直!

要知道,在宫里生活,你须得将自已藏好喽,锋芒毕露,最终就是这个下场!性格孤傲便孤傲吧,谁叫你是高丽国的公主呢,天生的!可你的心里得能藏住事啊,你得惦量惦量自已的份量啊,别人都不敢吱声,偏你出来挡哀家的路,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哀家本心并不想杀你,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来揭哀家的短,出哀家的丑,你成心不让哀家好生活着,那哀家只能送你上西天了……

你也许会怪哀家狠心,竟杀害自已的亲生骨肉。没错,小皇子的死,并不是你的罪过,而是我故意提前放手的……哈哈,你那天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这小皇子确不是皇家之后,他确是陈鸣诚的孽种。正因为这样,哀家便不能让他活在这个世上,他存活一天,哀家便一天不安生!为了哀家及家族的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哀家只能牺牲他了。

想起他,哀家的心也在滴血,虎毒都不食子啊,可哀家亲手杀了自已的骨肉,怪只怪他投错了胎了。哀家也不是铁石心肠,自从孩子走后,哀家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这也不是装的,不然,哀家早就来看你了……

你也许会不解,杀了小皇子是为了保住自已的将来,可为什么要连累上你?你是个冰雪聪明的人,你明白的。这是哀家的一箭双雕的计策,你再三地冒犯哀家,哀家早就有杀你的心了。你要知道,这世上若有人要与哀家过不去,那哀家只能送她到别处去,那玉妃与金梅不是一个例子摆在那吗?日后若还有这样不自量力的人,哀家照样如此办理,到时你们的阵容可就大了……

朴慧妃啊,哀家对不住你喽,只盼你转世投胎再世为人的时候,要学乖巧一些,学得有眼色一些,学得有心计一些,也算是你这世得到的经验教训吧,也算是这世哀家送给你的礼物……”

门被轻轻地叩响,一个怯怯的声音透过门缝传了进来:“启禀娘娘,天黑了,咱们回宫吧?”

屋内的人也不答话,却听见轻微的脚步声渐渐地朝外屋移来,不一会儿,黑氅之人出现在门边。

“走吧。”黑色网纱一飘,人已走出了屋外。

“回娘娘,方才小太监来禀,说陈大人与林大人来了,在宫里候着呢。”

这么晚了他们来做什么?更奇怪的是他们竟联袂而来?

未待叩门,厚重的朱漆大门便“吱扭”地打开了,随即,一声声诌媚的声音便迎向来人:“娘娘回来了?”“皇贵妃娘娘辛苦了!”

藏在黑面纱里的人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朝着灯火通明的宫内快步而去。

长廊上,几十盏红纱蒙就的灯笼在夜风中曳摆,摇落了一地朦胧的晕红……站在廊下秉灯等候的宫娥们,见有动静,忙迎了过来,十数盏轻巧的纱灯,排成长长的一队,形似一条娇小的蜿龙……“恭迎皇贵妃娘娘回宫!”十几个喉咙发出同一个声音。

“都回自已的屋去吧,留下梁兴在前侍候。”吩咐完毕,挟裹着黑色大氅,头也不回去走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