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2965000000004

第4章 春生(3)

这道膳食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疏肝除烦的作用。

◎ 滋补原则

在人们的观念中,冬季进补已经根深蒂固。其实,春季万物更新,生机勃勃,人体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久病体虚者也可趁此时服用补益药物进行调养。说起补益药,自然首推各种参类。参类品种繁多,功效却大相径庭,选用不当有可能适得其反。

种子食物是最适合春天的植物性食物。燕麦、稻米、扁豆、各种坚果、花生、黄豆、咖啡豆等都是种子食物。像葵花子,会为身体提供很多的维生素B族、钙、镁、锌和铁等有益元素,还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可提供比同等量瘦肉两倍还多的蛋白质。把炒熟、压碎的葵花子仁撒在色拉上,或是加在早餐的粥里,既可以让蕴含其中的植物油脂的香气充分挥发,又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养分。

又如芝麻,可提供大量的铁、锌、钙、镁,也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蛋白质。更为可贵的是,其中还含有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E,能令身体规避罹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炒些芝麻,加少许盐,擀成碎末,食粥的时候撒上一些,拌菜的时候再撒上一些,简便之举,也是适合春季的饮食之道。

◎ 节令养生小贴士

春季吃野菜 时尚又抗癌

春季各种野菜生机勃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野菜也成为时尚之举。野菜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煮汤,可做馅,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殊不知野菜在抗癌方面也有一手。

蒲公英。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

纯菜。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天门冬素、岩藻多糖、阿拉伯糖、果糖等。如纯菜叶背分泌物应对某些转移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可防治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

鱼腥草。亦称折耳根。其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酸)。通过实验将鱼腥草用于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可防治胃癌、贲门癌、肺癌等。

魔芋。其主要成分为甘聚糖、蛋白质、果糖、果胶、魔芋淀粉等。如甘聚糖能有效地干扰癌细胞的代谢功能,魔芋凝胶进入人体肠道后就形成孔径大小不等的半透膜附着于肠壁,能阻碍包括致癌物质在内的有害物质的侵袭,从而起到解毒、防治癌肿的作用。如甲状腺癌、胃贲门癌、结肠癌、淋巴瘤、腮腺癌、鼻咽癌等。

◎ 节令中药养生

春季平肝良药——白菊

春季以肝气为令,肝常被比作刚强躁急的“将军”,喜条达、舒畅,最怕的是抑郁、压制,肝气条达则可疏发心中的郁气,气血运行通畅,而抑郁恼怒则可导致肝脏气血郁滞而成疾。故春天最怕肝气抑郁,肝阳上亢,轻者使入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重则可致精神失常、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并大大降低人体免疫能力,疾病丛生。春季养生重在平肝,除了要注意情志养生,学会制怒,还可以辅助用菊花药膳,从而使肝气正顺调,避免疾病的发生。

菊花是一味非常好用的中药,性微寒,味辛、甘、苦,归肺、肝经,既能泻肝火,又能平肝木,常用来治疗目赤、视物不清、头痛、眩晕等病症。许多人用菊花保健只注重品形,其实菊花的品种也很关键,并不是所有的菊花都具有平肝清肝的作用,如果服用不当,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中国是菊花种植大国,菊花品种很多,《本草纲目》中有 “菊之品九百种”的记载,人药主要分为白菊、黄菊两种,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但白菊花味甘,清热力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泻热力强,常用于疏散风热。因此,春季平肝最好用白菊,白菊对头痛眩晕、血压升高、神经性头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中安徽滁州的滁菊、浙江桐乡的杭菊等又是白菊的上品。此外,还有一种野生的菊花,多长于路边、丘陵、荒地、山坡等,被称为野菊花,清热解毒之力胜于黄白菊花,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野菊花性苦寒,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用。因此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菊花、野菊花在使用上千万不可混淆了。

◎ 中医小常识

中医中的“正”和“邪”

【老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而发病,这就突出了正气的强弱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人体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只有在正气不足,防御能力下降,或者邪气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御能力时,外邪才会乘虚侵袭而发病。因此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还有病理产物性的水湿、痰饮、淤血和结石,均属于邪气。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因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故前人有“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之说。

◎ 节令美食——元宵和汤圆

《上元竹枝词》里这样描绘元宵:“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佳节正在雨水这个节气前后。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因为平息吕氏祸患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和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全国各地的元宵和汤圆做法和口味不尽相同,但都别具特色。广为人知的主要有成都赖汤圆、四川心肺汤圆、长沙姐妹汤圆、上海擂沙汤圆、宁波猪油汤圆、苏州五色汤圆、山东芝麻枣泥汤圆、广东四式汤圆。

此外,北京的奶油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上海的酒酿汤圆和乔家栅鲜汤圆、重庆的山城小汤圆、泉州的八味汤圆、广西的龙眼汤圆、安庆的韦安港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等,也都是驰名南北的风味食品。

◎ 节令养生运动——健身球

雨水时节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极易变化,出现“倒春寒”。因此在雨水时节前后,可减少室外活动,下雨或刮风等恶劣天气时,采取室内活动的方式进行锻炼。健身球不为场地所限,是一种很好的室内健身方式。

健身球是玉石、铁或其他材质制作的小球。健身球运动是通过手掌搓揉小球不断地对手部穴位进行良性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经常进行健身球锻炼,能改善微循环状况,使心肌血流量增加,从而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病发生。健身球可以纠正植物神经紊乱,改善睡眠质量。健身球还可以刺激手指末梢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延缓脑组织的老化。

单球法:用手掌托住健身球,先用手指用力抓握数次,然后放松手指。也可手掌朝上,五指捏球,自拇指开始,五指顺序用力捏压小球,然后五指按顺序拨动,使小球在手指上旋转,反复几次后,将另一手掌面朝下置于健身球上,双手挤压或搓揉。还可掌心朝上,用手抓住球,使用腕部力量将小球轻轻向上抛起,再用手掌接住。

双球法:握双球于掌,手指紧贴球体,顺旋转肘,用拇指发力同掌心扳球,使双球互绕顺转。双球在旋转时中间不要产生空隙,以避免双球互相碰撞乱响,只许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在双球旋转时,主要靠五个手指屈伸收展,协调配合来完成。倒旋转时,用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发力,使双球互绕倒转,与顺旋转方向相反。

锻炼者应根据自己手力的强弱、手掌的大小以及不同的锻炼方法选择合适的健身球。要注意用双手交替运动,使大脑两个半球同时得到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开始时可手托一球或二球,锻炼时间也不要过长,以免手掌及腕部肌肉疲劳或损伤。

◎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感冒

“雨水”节气是全年中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一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感冒发生。

以下偏方可以缓解感冒,减轻患者痛苦。

姜糖苏叶方

【原料】生姜3克,苏叶5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生姜洗净,切成细丝,与苏叶、红糖一并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入,加盖浸泡10分钟即成。

【用法】趁热顿服,服后加被取汗。

【主治】普通感冒。

芥菜猪肉方

【原料】芥菜400克,猪瘦肉200克。

【制法】水适量,入锅后加入芥菜、猪瘦肉煮汤,煮熟加食盐3克,调味即可。

【用法】饮食。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

荸荠甘蔗方

【原料】荸荠150克,甘蔗1000克。

【制法】荸荠洗净,甘蔗去杂质、去节、去皮,切成3厘米条状,一起入沙锅,加水750毫升,煎煮30分钟,取汁食用。

【用法】饮汁。

【主治】低烧不退。

黄豆葱白方

【原料】黄豆10克,干香菜6克,葱白3根,白萝卜3片。

【制法】锅内水煎后,将黄豆、干香菜、葱白、白萝卜放入,煮2~3分钟即可。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次,连服5~7天。

【主治】风寒感冒。

惊蛰

◎ 节令特点

华中地区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每年公历3月5日左右为惊蛰,处于太阳黄经345度。此时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在回春后钻出土来活动。从惊蛰开始,可以听到雷声。古时认为此时蛰伏在地下冬眠的小动物和昆虫被雷震醒,出土活动,所以叫惊蛰。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是泥土中冬眠时各种昆虫醒来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蜇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此时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已解冻,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 节令衣着

据报载,******女性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裙子,即使寒风刺骨的严冬也不例外,因而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也特别多,约占女性总人数的70%。

一些年轻姑娘出于爱美,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甚至是裙长不及膝的超短裙。这样对身体不利,也有违养生家所谓春时衣着“下厚上薄”的主张。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下肢会因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是气温变化还比较大,尤其是晚上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因此,穿着宜保暖。

◎ 养生要领

惊蛰节气的养生要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在惊蛰节气中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的运动。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体卫阳之法。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阴虚体质的人常常心烦易怒,性情急躁。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节制性生活。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的房子。惊蛰时节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物应少吃。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痰湿之人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米、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之人。应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血淤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淤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