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就是说,当春回大地之际,冰雪消融,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三个月中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有寒气消退,气候变暖,万物复苏萌发的特点。
春季阴寒未尽,阳气渐生,乍暖还寒。且天气变化无常,温差较大,致使人体难以适应,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疾病易发。我国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是符合春季养生原则的。因此,在春季穿着宜保暖,注意防避风寒,尤其是体弱多病之人。
人体内的阳气经过一冬的闭藏,在春暖花开,春阳生发之际,也应随春生之势而动,向外升发以与天地之气相应。唐代养生家孙思邈说过:“养身之道,常欲小劳。”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们在室内活动较多,因而各脏腑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到了春季,气候转暖,就应该加强户外锻炼,舒展肢体、活动筋骨。
春季气候转暖,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很多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进入生长繁殖旺盛的阶段,加之春季天干物燥,易起大风,易引发哮喘、过敏等健康问题,因此要“避之有时”。
在饮食方面,要谨遵《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春季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饮食养生必须掌握节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随着四季气候的不同,在选择食物的冷、热、苦、酸、辛、甘等性味时也应有异。春季肝为主脏,酸与肝相应,可增强肝脏的机能。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之中木能克土,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唐代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儿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立春
◎ 节令特点
每年公历2月5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地球处于太阳黄经315度。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开始。立春时节万物开始复苏,揭开了春天的序幕。立春的物候特征包括:白昼转长,日照、降水逐渐增多,气温也趋于上升。农谚有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 养生要领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此间万物生发、推陈出新,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此时的保健养生应注意养护春季的“生发之气”。若不注意“生发之气”的调养,不仅会影响肌体的健康,而且可能遗患以后。
立春时节乍暖还凉,多风干燥。在这个时候,要合理地调整饮食,有目的地选择食物,根据时令变化和自身需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养护,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立春时节,在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该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立春时节养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开始生长繁殖,在我国古代称为“温热毒邪”。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肌体的防御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 节令衣着
初春时节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趋于暖和。因此,在早春时节,许多人迫不及待地脱去厚衣服,也有人往往还会在保持双脚的温暖和干燥上掉以轻心。一些人常早早地换上春装,穿上单鞋。很多人此间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感到下肢酸胀不适,走路酸痛、沉重、乏力、关节僵直等。殊不知正是由于过早地换上春装,早春的寒气与湿气也悄悄地乘虚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入骨骼、关节,尤其是裸露的脚趾与踝、膝等关节。
《千金要方》主张春天穿衣服适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也说:“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意思是说春天增减衣服时应该保护好腿脚,宁愿热一些,上身衣物可以适当减少以适应暖气上升。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减衣的意思。正如现代人所认为的,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北方气候多变,冷空气较强,往往会骤然降温。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那么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加之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邪而致病。由此养生家认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宜顿减,以助人体抗御外邪侵袭。因此在穿着上,立春时节要遵循“春捂”的原则,注意防寒保暖,适量增减衣服,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尤其如此。
◎ 起居须知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的肌体内随万物萌发,蕴动着一种勃勃的生机。立春时节,冬藏结束,春生到来。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也和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人们夜卧早起,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状态,多参加室外活动,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立春时节,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适,睡得更安稳。睡眠时头部应朝向东方。早晨起来,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各旋转九遍后,将双眼紧闭一会儿,然后猛然睁开双眼。这样可以祛除眼中风火。
由于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在立春时节应该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另外,早春时候睡眠上应该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规则。人的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如今随着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活动已打破时间的限制,但是无节制的夜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亚健康已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因此,从进入春季、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时候开始,人们应该做到晚睡早起。在早春明媚的晨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 节令养生食谱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自此万物开始有了生机。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是由寒向暖过渡的时候。所以,春季气候变化较剧烈,温差幅度很大。由于从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因此,除了日常注意防范外,更应该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多摄入适合此季节食用的食物,以饮食助养生。这个时节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枸杞粥
制作原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粳米熬成粥,起锅前将洗净的枸杞子放入锅内,再煮几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者。
禁忌:枸杞粥质润,脾虚泄泻者忌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本草纲目》说其“滋肾,润肺,明目”。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甜菜碱、玉米黍黄素以及微量钙、磷、铁等。枸杞子为平补之品,既补阳,又滋阴,能益肾养精,平肝明目,凡肝肾不足之人,常食效果好。
葛根粥
制作原料:葛根15~30克,粳米100~200克。
制作方法:将葛根洗净去皮,切成块状,与粳米同煮成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随之出现的头痛、发热、无汗、项强等,还适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胃热引起之口渴、消者。
禁忌:表虚多汗者忌用,斑疹已透出者不宜用。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葛的根,其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神农本草经》说其“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阳气,解诸毒”。《名医别录》说其“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其主要成分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及淀粉等。葛根单味药制成中成药“葛根片”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有一定效果。葛根生用能解肌退热、透疹,又可生津、清胃热,煨用可升阳止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可增加脑血管、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并且对肠管有解痉作用。
牛奶粳米粥
制作原料:新鲜牛奶200毫升,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粳米煮成粥,起锅前将牛奶倒入,再煮开1~2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虚损、病后羸弱及呃逆、口干、大便干者。
禁忌:有些人消化道内缺乏消化酶,食牛奶后易腹胀、腹泻,故此类人忌食之。
《寿亲养老新书》提到“牛奶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健康、皮肤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本品无病也可常食,为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中老年人常食可健康长寿,儿童常食可强健体格、增加智力、促进生长。牛奶为完全蛋白质食品,也是一种全价营养食品,富含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所含赖氨酸为少儿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而其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每百克牛奶仅含13毫克。
泥鳅炖豆腐
制作原料:泥鳅500克,豆腐250克,盐、姜、蒜、葱、黄酒、味精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泥鳅剖洗干净,入锅内加水、姜等煮,同时置另一锅,倒入少许食油,待油烧热后,放入切碎的蒜末,炒出蒜香味后,放入切成小块的豆腐,稍煎一下,即放入泥鳅汤内,改用文火炖一小时,至泥鳅烂熟,最后调入少量淀粉,再煮开,加入味精、葱等调味品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气虚之纳呆、神疲乏力,湿热所致之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及产后阴亏少乳者,还可解酒毒和硫磺毒。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暖中焦。《本草纲目》说其“暖中益气”;入肾经可补益肾气、利小便;另外,泥鳅还可解酒。《本草纲目》说其“醒酒,解酒毒”。其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钙、磷、铁、尼克酸、灰分等。豆腐为良好的清润益气之品,其味甘,性凉,归脾、胃经。豆腐可清热解毒,可解酒毒,还可解硫磺毒。豆腐还有滋阴润燥、益气和胃的功效,还可养血增乳,故适用于妇女产后乳汁少的补养和滋润。泥鳅炖豆腐取二者清热利湿、补中益气、解毒之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炖品。
◎ 滋补原则
立春时节的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春季是人体气血升发的季节,犹如种子发芽。饮食应以滋补阴气,疏通气机兼以升发阳气的食物为主。宜食用味甘、性温的食品,以助阳气升发之力;忌食酸、涩食品,以降低阳气升发的阻力。口味宜清淡可口,忌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浓咖啡、白酒、辣椒等,这是春季饮食滋补的总原则。
◎ 节令养生小贴士
初春食疗应对“燥毒”
从冬季一直到来年春初,许多人都在寒冷中备受干燥气候的折磨。这其中,更有不少人是因干燥而受到疾病的困扰,这就是对干燥环境较敏感的干燥综合征患者。
中医将干燥综合征称之为“燥毒”。干燥综合征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欲哭无泪”,而且临床显示,干燥综合征“重女轻男”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虽然女性患干燥综合征的原因还不是十分确定,但从女性发病集中在40~50岁的年龄段不难看出,此病与更年期内分泌失调这一诱因有关。因此,作为更年期前的妇女,更应提高对该病的意识。
通常情况下,干燥综合征表现为以“眼干(结膜受损)、口渴(黏膜受损)”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以及多发性肌炎等风湿病有关。此病实际上是内在器官和免疫力失调所致的全身变化疾病:由于外分泌腺被淋巴细胞所破坏,腺体的分泌功能逐步丧失。泪液分泌减少使患者感到眼内干燥,并有烧灼感,严重者出现眼结膜感染和溃疡,并可导致白内障和青光眼。唾液分泌的减少使病人经常口干,舌质干裂,咀嚼吞咽困难。女性患者还伴有阴道干燥、外阴萎缩等症状。
中医治疗这种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养阴补气”治疗为主。除此,中医“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的食疗原则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尤为适宜。日常饮食中,患者应遵循“多汁、鲜、嫩,忌食辛辣”为原则。在选食中,应多偏重益气养阴的山药、土豆、白薯(以红瓤为佳),补肾的核桃和骨头汤,健脾的红枣,富含维生素C的山楂、西红柿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胡萝卜等。除此,口腔干燥突出者可经常以麦冬、沙参等中药泡茶饮用。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餐后及时刷牙,尽量少食甜食。一旦出现口腔感染和龋齿时应及时治疗。
◎ 节令中药养生
立春上火吃对药
初春时节,气候干燥,冬天寒气未散尽,阳气已经开始生发,于是“上火”成了多发病。不少人口角发炎、眼睛干涩发红,甚至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牙龈、咽喉肿痛等,这时人们都会选择服用祛火药。
造成人们常说的“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多由于饮食起居不当引起,一般分为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两种。外感之火主要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关,如春天干燥,属于温热的气候,这种条件下人体就容易上火。
而内火的产生则主要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消化代谢功能、体质及情志变化等密切相关,此外,还与人体免疫功能、某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上火”属于中医所说的热证范畴。但不论内火还是外火,都是因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上火”后不可随便服祛火药,首先应分析原因。通常,人体“上火”时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用药不当,盲目“败火”可能适得其反。此外,由于“上火”证虚实不同,部位不同,脏腑不同,服用中药“降火”最好由中医师来辨证用药。特别是女性,更不能乱用“降火”的寒凉性药,如果药不对症,不仅不能“败火”,反而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