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造性思维36计
2964900000002

第2章 静态思维法

很多人走不出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也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智慧经典:跳蚤人生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现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地跳。

三天以后,他发现那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从一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已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住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办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出去。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面已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们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都取决于:自我设限和自我暗示!一个人在自己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你可能渺小,也可能伟大,这都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取决于你的心理态度如何,取决于你能否靠自己去奋斗了。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战胜自己和超越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可怕和最强大的敌人,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被别人打败了,而是自己被自己的失败心理打败了!我们要坚信自己的生活信念,不管遇到了多么严重的挫折,不论碰到了多么巨大的困难,都不要发生动摇,永不言败,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

智慧启迪:人生不可设限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我们大伙儿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的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装拉链。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智慧进阶:什么是静态思维法

静态思维方法及其特点

静态思维是以“静”为主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这种思维过程可以重复、再现,可以循环往复,它是一种被动的、“被设计了”的思维。静态思维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绝对化的静态思维和相对化的静态思维。

绝对化的静态思维在静态思维中占据统治地位,它曾经统治我们的思维达几千年之久,甚至今天,在一些封闭、落后的地方,仍然颇具势力。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生缘于自然经济,是几千年来变动节奏缓慢的自然经济在思维中的绝对化反映。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都处于孤立状况,彼此不相往来,思维界限极其狭隘。时间四季重复,万物春播秋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固守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产环境、生产工具、操作方式、劳动产品几乎几千年一贯制。人们习惯于安静得近乎死寂的生活方式,习惯是他们生活的最大原则,稍有改变便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适应。这种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方式反映在思维上,就形成了绝对化的静态思维。绝对化的静态思维窒息了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使其思维空间狭隘,思维节奏缓慢。他们坚信天道不会变,人道亦依旧。这种绝对化的静态思维产生了思维上的保守性、僵化性、封闭性和排外性,是一种不适应现代实践活动的思维过程。

相对变化的静态思维是任何时代、任何思维都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本身是运动和静止、变动性和稳定性的统一,相对化的静态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稳定”方面的反映。相对化的静态思维主张稳妥和规则化,要求寻找思维过程中的稳定因素、稳定的秩序,要求思维的规则化,可以不断重复,趋于定型化。这是一种“按规定办事”、“按既定方针办事”、“被设计了的”思维活动。静态思维有着自身规划化、模式化和准确性的优点。它收集材料,把材料分门别类,在一些程序性很强的实际活动中起着很大作用。借助于现代科技的技术和指令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向我们展示了静态思维的动作。这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之一。

智慧进阶:静态思维法的特点

静态思维有别于其他思维方式,有如下特点:

固定性

所谓静态思维的固定性,就是确定思维对象的不变性。它严格遵循着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要求排除矛盾。它的典型公式就是:“是”就是“是”,“否”就是“否”。因此,它依赖于概念、范畴的固定化,并以此为考虑问题的前提条件。静态思维的固定性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可以防止思维过程中的诡辩论和相对主义的出现,因而它具有合理性,尤其是对一本来就比较稳定的事物更为如此。当然,它也有滑向机构化、僵死的危险。

重复性

静态思维的重复性是指思维过程可以在下一阶级又周而复始地开始。静态思维的重复性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种”、“族”、“类”的延续性、过程的同一性的反映。春、夏、秋、冬四节季变换,年复一年;春耕秋获、冬寒夏热,周而复始;原材料经加工成为产品,第一批完了,第二批、第三批……又开始;决策的制定从收集信息,进行比较,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进行预测到最后出台,下一个、下下一个等决策过程仍是如此。静态思维的重复性就是把事物中的稳定要素固定下来,构成一个相互联结,可以再次重复的思维过程。

被设计性

静态思维的被设计性是指人们设定好一个程序,使静态思维按已设计的程序运转。静态思维的固定性和重复性决定了它的被设计性。因为,既然静态思维可以“固定”、“重复”,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也就可以把它设计出来,让“人工智能”机按照被设计的程序将设计的思维过程运转。静态思维的被设计性是现代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通过“被设计”的思维过程,把人的部分思维交给“人工智能”,就可以局部地扩大人的思维量,使电子计算机亿万次地重复这一过程。

排他性

静态思维的排他性来自它的固定性、重复性和被设计性。它是指对事物的考虑是从已有的程序和过程出发,相容的就予以吸引,不相容的就加以排斥。对于被排斥的事物是否合理,是否应该排斥,它不予以考虑,它思维的中心围绕着自己固有的模式运转。静态思维的这种排他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当人们把自己的思维模式、框架、程序固定下来,能够进入这个思维框架内的事物才可引起他们的兴趣,而这个思维框架外的事物对他们没有新鲜感,也会遇到他们的排斥。

静态思维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即要摸索到事物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东西;但上述特点也决定了它的缺点,即每前进一步,它都有可能陷入思维的僵化、死板,都有可能使思维失去活力。因此,在思维过程中,还应看到动态思维的一面。

静态思维也不能脱离动态思维。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绝对不运动,静止状态也是运动导致的。因此,静态思维只不过是在一定条件约束下的动态思维,这些条件使一定方式的动态思维相对固定下来,使其形式化、规则化、程序化而已。静态思维是动态思维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总之,离开了动态思维,静态思维则会因固定化、单一化而变得僵化,相反,离开了静态思维,动态思维就会成为极具冒险性的无序思维。

思维时间:志当存高远

理想,在我国古代叫做志。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也就是没有理想。我国传统上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

诸葛亮在写给他外甥的一封信中说:“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滞于谷,默默束于情,永窜优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他的意思很明白,做人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志气。如果意志不坚强,心胸不开阔,整天忙于身边的琐事,感情用事,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北宋诗人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理想之重要,故此,早在2000多年前孟轲就说了“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为了崇高目标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尚的事业。大自然的进化造就了人类,同时也形成了志气这个观念。高昂的志气,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大志,就相当于有了灵魂。

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所以古人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生理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信息如果笃诚而又持之以恒的话,就可以导致体内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

愿望是汇集智慧的磁石,是通往理想的风帆;渴望是寄托未来的灯塔,是前进拼搏的引擎;希望是黑暗中的火花,照亮前行的旅途。

汉代王充认为,“初生意于善,终以善;初生意于恶,终以恶。”意思是说,人到入学年龄之时,如果立志为善,结果必定是善的;如果立志为恶,结果也必然是恶的。这话很有道理,道出了少年立志的大道理。

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你。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金兵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一生征战,死而后已。北宋的范仲淹,自幼立下了“以国家为己任”的大志。身负宰相重任以后,专意革除时弊,励精图志,成为封建时代一位有名望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坚韧不拔地为事业而奋斗,是炎黄子孙特有的民族精神。

思想的进步首先就在于理想的高尚。

对奋发的人来说,希望是一只号角;对迷茫的人来说,希望是一声呼喊;对幸福的人来说,希望是一樽美酒;对痛苦的人来说,希望是一炉炭火。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追求,是一种力量,但追求什么,可要慎重,要思索,要选择……罗盘虽能指示方向,但选择方向的还是自己。没有生活目标和远大志向的人,只会变得懒惰,只会听天由命,永远不会把握成功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