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2964200000021

第21章 演讲中的听众因素(6)

比如,作家老舍在一次演讲中是这样说的:“听了同志们发言,得到很大好处,可惜前两次没来,损失不小。……今天来的都是专家,我很怕说话,只好乱谈吧。”

如此“抑己扬人”的开场白,如此谦逊坦诚的口吻,一下子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听众对一位名人可能产生的敬畏心理。另外,老舍说自己是“乱谈”,也就表明自己不是居高临下作演讲,而是平等地和大家交流意见罢了,这样平易近人的演讲,自然能获取听众的好感。

善于唤起听众的情感

演讲只有用真情实感的流动、跳跃和燃烧才能感动听众,演讲者只有用血、用泪、用自己生命的激情去呼喊、去敲击才能叩开听众的心扉,震撼听众的灵魂,才能有效地唤起听众的心理共鸣。

例如,一次余秋雨先生在四川大学做演讲,述及他的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朋友之死的情景,他深情地讲道:他的两个学生正在国外,听说老师病危,中止合同,飞回上海,为老师临终演出。那一天,有着许多毛病的上海人,正如我曾多次写过的一样,都激动起来、崇高起来,好多不懂音乐的人也买票去听。小学生们的家长对记者说:“带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叫音乐,什么叫老师……”几天后,这位教授死了,龙华附近花店的花一售而空。病房里堆满了鲜花,楼梯上一层一层地叠满了鲜花……

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一幕,使听众分明感受到,那曾经在上海的带了几分悲怆和崇高的气氛,此刻弥漫在演讲会场。听众的灵魂在演讲者动情的讲述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振。

43

更好地展现个人魅力

演讲需要演讲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它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艺术活动,口语化是使演讲产生魅力的诀窍。如果演讲者不顾口语表达的实际需要,不顾时代进步的需要,一味咬文嚼字,堆砌词藻,很容易使演讲变得枯燥无味,倒人胃口。

运用适合口语表达的句式

现代汉语句式多样,为句子选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句子的长短来说,在通常情况下,形体简短、修饰成分和连带成分少的短句比长句更适于口语表达。

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一段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在这里,闻一多先生用反问式、感叹式的小短句如连珠炮弹,频频射出,淋漓尽致地吐出了演讲者的胸中块垒,喊出了人民的愤怒吼声。短句表达简洁有力、明快晓畅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整句是一种讲究句子结构整齐、匀称的句式,演讲中如果注意把短句和整句自然地结合起来,也很适合口语表达。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说:

“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

这段演说词每句话都很简短,后面又出现了排列整齐、结构匀称的一组分句,无论是说还是听都感到自然顺畅、和谐优美。

演讲应避免使用那种带着“学生腔”、“八股味”的过长的句子,也要避免使用仿制的欧式句。

例如,有这样的演说词:“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山前线战士那种像漫山遍野的小草一样,无人知晓却绿遍天涯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句子过长,说起来拗口憋气,听起来也不容易把握语义的中心。又如:“作为被人们称做‘时代幸运儿’的大学生的你们,应该为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了,如果你们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话。”仿制的欧式句,很不适合中国大众的口味,应尽量避免。

运用适于口语表达的口气

演讲时说话的口气及其表达方式对实现口语化也很重要。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说:“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你演讲的效果就越好。”用亲切商量的口气,采用与听众谈心的方式来演讲,话语就会来得自然、真切,就容易缩短与听众的距离,获得“声人心通”的效果。

演讲大都是议论性的,说话的口气往往带着“论辩”的色彩。但是,如果一直用“论辩”口气做演讲,就会给听众一种居高临下、傲视他人的感觉。如果能适当地采用叙述或抒情的方式,口气就会变得和缓、亲热、平易起来。用亲切的叙事和热烈的抒情来代替抽象、空洞的议论,或在议论中插入生动的故事,已成为现代演讲的共同特征。

另外,要实现演讲语言的口语化,在运用修辞方式时也应注意与口语表达的特点相适应。比如,运用比喻,最好是因境设喻,浅易而直接;引用古典诗文,最好是翻译成现代白话;使用借代辞格,最好是有通俗明了的解释等。

选取有利口语表达的词语

现代汉语的词语,从音响效果来说,通常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比单音节词容易让人听得清楚。为适应口语表达“口传”、“耳收”的特点,演讲应多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比如,说“当我走上演讲台时”就不如说“当我走上演讲台的时候”顺口入耳;说“因我没经专门的演讲训练”就不如说“因为我没有经过专门的演讲训练”舒缓清晰。当然,单音节或双音节词语的选用不是绝对的,这里面还有话语的音节配合问题。话语中词语音节要搭配匀称,一般单音节词与单音节词相配、双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相配,或四音节词组与四音节词组相配。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一段讲话,就很注重词句音节的搭配,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富有韵律美: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除了声音要配合匀称外,用词风格也很重要。演讲时多用些经常出现在群众口语里的“现成话”,如俗语、谚语、歇后语等,要比书面语常用的“典雅语”,如成语典故、外来词语、专门术语等更显得浅易通俗、生动活泼。

演讲最忌不合时宜的文白夹杂和滥用深奥生僻的成语典故,因为它不仅说起来拗口憋气,而且听起来也晦涩难懂。

让自己的演讲语言易于被听众接受,唤起听众的共鸣,展现个人的魅力,这些都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技巧,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让演讲具有时代感气息

演讲能准确地反映社会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讲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要加强时代特色。

要加强演讲的时代特色,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把时代特色融入演讲内容

1贴近现实举新例

有的演讲,一谈“勤奋”,便是祖逖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一说“学雷锋”,就是汽车上让座位,令人体会不到其时代的特色。因此,演讲中实例、数据等材料的选用,须尽力贴近现实、贴近听众,使大家明白你是今人在讲今人事,绝非今人念着古人经。我们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工具提供的信息,多多使用“前不久”、“昨天”、“今天”、“刚才”所获知的实例,使我们演讲的内容始终涌动着活泼的当代气息。

2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演讲主题

演讲者应充分考虑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特点、新思潮,自然也包括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要站在时代前列,敏捷地追踪时代信息,大胆提出并回答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炼出合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具有深刻时代性的主题。

3善用旧材翻新意

巧妙选用旧材料,推陈出新,赋予新意,同样可以表现深刻、新颖的思想内容,加强演讲的时代特色。

二、选择的演讲形式要符合当时群众的需求

演讲语言作为传播演讲信息的重要工具,语言在演讲形式中占据十分独特、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演讲语言的时代特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演讲的总体节奏变化要符合时代要求

不同类型的演讲有不同的节奏,不能绝对化。但若站在历史高度来看,现代人的语速、节奏比古代人要快,这已为科学所证明。所以,今天在讲台上仍以一咏三叹、拖泥带水、慢三拍的“之乎者也”,八股式的“起承转合”,如此节奏,显然不合当代人的接受习惯。节奏问题也涉及演讲的结构布局。从宏观上讲,适当地加快语速,结构上来点不落窠臼的有跨度、有跳跃的安排,对突出演讲的当代特色不无裨益。

2词汇的变化要引起注意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语言三要素中(语音、词汇、语法),词汇变化最大。新生词不断出现,原有的词赋予新意时有所见。一般词汇中的政治术语、习惯用语,有的时间性极强,随着年代的演进而不断变化。演讲者应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些变化,运用最能贴近现实,能引起同时代人共鸣的“现代语”、“习惯语”。

3态势语言要常更新

演讲离不开适度的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一般地讲,各民族有其相对固定的态势语言,然而某些特定动作态势,也往往带有时间性,打上一定时代、一定阶段的烙印。古代文人闭目捋须、一句三摇头的迂腐姿态;“文革”中“一个大姑娘,穿件红衣裳,站在高坡上,挥手指方向”的演讲定势;左手高举,右手食指中指相并,直指地下,再猛一跺脚的“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滑稽态势,都具有其特定时代的色彩,今天肯定不能再用。而诸如食指拇指弯曲如“O”(OK!)以示满意,食指中指斜立如“V”状以示胜利等动作,在今天的演讲中适时运用,对于体现其时代特征,自然有其作用。

三、重视演讲的时代特色

时代特色不只是在确立演讲主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时代特色不仅是立意问题,它与演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时代特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指演讲的内容(主题、材料等)必须源于当时时代所提出来的要求、问题和任务,代表千百万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另一方面,指演讲的形式(结构布局、语言调遣、表现手法等)应符合当代听众的接受习惯,与时代要求同步。

能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次演讲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应将此贯穿于从演讲准备到演讲实施的整个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认为:帮助听众弄清社会现实中的复杂现象,有助于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这是演讲艺术的本质特征。他们的观点,是对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演讲的时代特色这一问题的最好说明。

让演讲切合自己的性格

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你最好把这种稳重的深思熟虑的特点带到你的演讲中来,以看问题的深刻来说服听众。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你最好把这种直爽豪放、开诚布公的特点带到你的演讲中来,以洋溢的情感来感化听众。假如你愤世嫉俗,你就多说些慷慨陈词的言语。假如你通达世故,你就多说些蕴涵哲理的言语。人的性格千千万万,立足自我,认识自我,发挥自我的长处,那么,创造你的个人风格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任何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比,其性格总有千差万别。例如有的人稳重练达,有的人轻浮咋呼;有的人深筑城府,有的人天真烂漫;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狂放;有的人虚伪奸诈,有的人真诚忠厚;有的人充满信心,有的人自卑自弃;有的人机警灵活,有的人愚鲁迟钝……就是同一类型的人,其间又有着许许多多细微差别。讲话时努力使语言切合自己的性格,这也是形成个人演讲风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符合自身的教养

鲁迅先生是思想家、文学家,他擅长于哲理性的思考、严峻的幽默加犀利的讽刺。他的演讲就牢牢保持这种特色,分析深刻、幽默诙谐、富有哲理加上外冷内热等,于细微处见功夫。而郭沫若是个诗人,灵感一来往往处于癫狂状态,他的演讲热情洋溢,奔放不羁,其语言特征也是多用欢呼、呐喊之类的激烈言辞,他分析事物多是大处着眼,不拘小节。

教养包括演讲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职业影响、经历、见识的熏陶以及爱好、情趣等方面。这些方面也将影响到演讲者的言语组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口语表达习惯,这种习惯往往不同于他人。你认真分析一下自己,如果自己的习惯中有某种长处,你就紧紧抓住它,发扬它,从而形成你的个人风格。纵观演讲史,大多数著名演讲家都是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的。

每个演讲者,当他从初学进入了有一定的经验这个阶段时,他也就形成了某种表述习惯。当你发现自己有了一种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述习惯时,千万不要以为它不成熟而赶紧去模仿别人修改自己。应该仔细体会一下,这种表述习惯是否完全没有长处,若是,就淘汰之;若否,就总结一下长处所在,发扬之。这样长期总结、修正、积累,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