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2964100000044

第44章 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15)

周恩来始终微笑着,传达出内心的赞赏和谢意。

就在飞机起飞不久,基辛格收到了发自美国的电报,原来,就在前一天联大会议上,恢复席位的提案已经通过!这当然是件好事,可基辛格想到:这么重大的事情,周恩来肯定当时就接到了汇报,就在自己说“大约一年”的时候,周恩来可以高傲地宣布:“事已办妥,不劳大驾”,但他就是没有说。面对兴致勃勃、热忱相向的面孔,周恩来若直接告以真相,基辛格岂能不觉难堪!即使他才气高绝能从容应对,那也只是我方搭台让人唱戏而已,周恩来选择了默不作声。

谈话的目的,在于知道别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和对社会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双方的了解,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大家都对生活增加兴趣。如果发现与对方的意见、看法不一致,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学习,对方也会感到满足。假如别人有说的欲望,我们不妨让别人先说个够。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那么你在接到顾客的投诉时该怎么办呢?首先必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冷静且耐心地倾听,一直等对方把要说的说完。

一个店员对上门的顾客滔滔不绝地宣扬货物的优良,那么顾客只不过把它当作是一种生意经,而决不会轻易购买。反过来,你如果给顾客有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批评的机会,你只是成为他对此货物互相讨论的人,那么你的生意就可以做成了,因为上门的顾客早存有选择和求疵的心理,尽管他把货物批评得厉害,只要他选定了,自然会掏钱出来购买的。而你只知夸耀自己的货物,或是对顾客的批评只知争辩,无异于指责顾客没有眼光,不识好货,无异于不愿做这笔生意。

为了保持所说的话语为人们重视,不惹人讨厌,唯一的秘诀就是一边耐心地听听别人的说话,一边静静地思考。

论辩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知。在论辩的时候让别人先说,一方面可以表示你的谦逊,使别人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给你一个测度的机会。先发制人有好处,后发制人一样有好处。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就是要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倾诉或论辩。这时,神情应该专注,眼光应该集中在对方的面部,尽量有些点头之类的回应,包括上身略微前倾等形体动作的配合,以示非常重视对方的谈话。其实,这样的姿态不仅会给人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还因为提高了他人的自尊心,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聆听他人说话时,也可以偶尔插上一两句表达意见或者表示疑问的话,因为这正表明你留心他的话。

◎倾听的内容

没有很好地听,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说。听与说是统一在辩论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对立物,是缺一不可的。在辩论中应该如何听,听什么,这就是听的技巧了。

一般来说,在辩论中,我们要掌握听的三个方面:听特点,听漏洞,听内容。

一、听对方讲话的特点

听要进入到对立方最隐蔽的深处,要能听出他们的话中之话、话外之话,要把握准其发言的底蕴、真谛。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过:“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微、正确,都无与伦比。”要在口头辩论的有声的口语中,听出讲话者的喜怒哀乐,骚扰不宁,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心情……这就需要从听当中了解说者的各个方面,比如社会地位、所处环境、个人性格、文化背景等特点,因此听还要有分析。

通过分析地听,能听出人的文化背景。这可以从对方的言词论调上听出来。

通过分析地听,也能听出人的社会背景。如果某人语气生硬,有时颐指气使,常用命令呵斥的词语、句式,我们从此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可能是不能平等待人之辈。

通过分析地听,还能听出人的性格。比如某人在说话中较多地使用“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这一类语汇,那么就能推测出此人总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而需要取得人们的信赖。如某人的发言中常有“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这样”、“差不多”等诸如此类的词语,那么此人很可能是自我防卫型的性格,不肯完全自我暴露,不愿承担责任,或是时刻准备以守为攻。

在听中分析出对立方各方面的特点,就可以在确定辩论攻守谋略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听对方讲话的漏洞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倾听掌握对立方的错误与破绽,就可以明确攻击目标。从而能够把握住战机,在策略上去采取主动,从而适时地展开进攻,克敌制胜。

1.注意听逻辑上的漏洞

《墨子·公输》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墨子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来请求公输盘,但公输盘却以“吾义固不杀人”拒绝。墨子就抓住这一点,论证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不合道理来反驳他,终于说服公输盘不再帮助楚国攻宋。这段对话中墨子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听出了公输盘的见解中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

墨子就是从对立方的发言中,听出了逻辑混乱和违反逻辑的漏洞,反击得以成功。

2.注意听语言上的漏洞

1972年9月,田中角荣作为战后日本第一位政府首脑来到中国。为改善中日关系同中国政府首脑举行正式会谈。周恩来总理于9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田中角荣。尽管气氛是诚恳友好的,但宾主都密切关注着相互间祝酒辞的内容。田中在祝酒辞中谈到“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听到这里,周总理立即发问:“你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怎么理解?”田中马上意识到“麻烦”一词用得不妥,连忙解释。……由于周总理极其敏锐的语感能力,维护了我国的外交立场和国家尊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田中的语感能力也较强,他对周总理的提问能迅速作出反应,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妥,立即加以解释,使对方达到谅解,为中日友好扫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周总理反应机敏,针对田中角荣讲话中的所谓“麻烦”,旗帜鲜明地提出质问,辨明了事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语言上的漏洞,多是用词不当,语无伦次,句式不妥,或前言后语疏于照应,或是出现口误等。这种漏洞出现的随机性强,难以预料,所以需要听者观点明确,立场坚定,反应机敏,善于捕捉。

3.注意听情理上的漏洞

情理,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由此而约定俗成的处事原则以及道德规范。听出有悖于情理的漏洞,自然就掌握了出击的目标,便于主动进攻。

三、听对方讲话的内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听要认真、仔细、全面。要把对立方的发言内容完全听清、听懂,没有遗漏。掌握住对立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握住对立方的要害,确定己方的应答攻守策略。

当然,还要听清、听懂己方的其他成员或其他支持者的发言,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掌握主动,共同对“敌”。

听,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方可确定己方论点,确定攻守战略,展开辩护和辩驳。故此,听内容是确定观点与策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