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2960700000008

第8章 做人要有低调心,锋芒毕露慎防枪打出头鸟(2)

有位社会学家说过,人一生中要依靠两件事来确立根基: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处世。而历览古今,纵观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正是这一标准的生动注解。

我们翻阅历史,注目现实时,往往还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其处世的标准都相当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因果: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

孔子曾经讲了孟之反的故事:在整个军队打了败仗的时候,孟之反敢于整肃军队列阵,并为整支军队断后,可见其勇气与才能。但是,安全回城之后,当大家都赞扬孟之反时,孟之反却鞭打着自己的马,谦虚地表示:“不是我特别勇敢,实在是我的马不超前啊。”

孟之反的勇敢有目共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趾高气扬、大彰其能,相反,他选择了低调。在现代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具有这样的雅量与谦卑的品格呢?低调是一种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诗人鲁藜写道:“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一个人越低调,就越能被人看重,而高调之人,则多半会为人所鄙弃。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空地上得意地扭转身体,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一时间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孔子的20世孙孔融能诗善文,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汉献帝时,曹操让他到朝廷任少府,掌管御衣、宝货、珍膳等事。孔融向来对曹操的许多政策持讥刺、反对的态度。曹操同袁绍官渡大战前夕,曹操为了稳定后方,曾下令对在建安五年以前的诽谤言论,从宽赦免不予追究,以后再有诽谤的,“以其罪罚之”。孔融以才自恃,根本不予理睬。

后来,曹操为了节约粮食,支持战争,曾全面下令禁酒。孔融反对禁酒,并写了一篇专讲饮酒好处的文章,以与曹操唱对台戏。公元208年,孔融还当着孙权使者的面,当庭诽谤曹操,使曹操非常难堪,大丢面子。后来,曹操深感孔融妨碍他的统治,盛怒之下,找个借口把孔融杀死了。

《后汉书》在评论孔融时,说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意思是孔融落得那样的结局原因在于他自恃才高八斗,处处自视高人一等,以至于最终丢了脑袋。

而恰恰相反,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经风雨,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莱特兄弟1903年造出了飞机并飞行成功后,名声大噪。一次,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兄弟两人,要给他们拍照,弟弟奥维尔?莱特谢绝了记者的请求,他说:“为什么要那么多人知道我俩的相貌呢?”

当记者要求哥哥威尔勃?莱特发表讲话时,威尔勃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鹦鹉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不能飞得很高很高。”

莱特兄弟俩视荣誉如粪土,不写自传,不接待新闻记者,更不喜欢抛头露面显示自己。有一次,奥维尔从口袋里取手帕时,带出来一条红丝带,姐姐见了问他是什么东西,他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记告诉你了,这是法国政府今天下午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莱特兄弟二人的姿态,就是一种低调做人的哲学透镜。它反射出一种朴素的平和,并在出世与入世的平衡中,向我们提供了低调做人的启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达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唯埋头方能出头

俗话说:“唯有埋头,才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止于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

许多有抱负的人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自己开始晚的,比自己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在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可是忘了播种。

因此,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正如爬山,你只要低着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登高下望,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来多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最终的目标绝不是转眼之间所可以达到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和屈就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而唯有从基本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行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都找到了工作,思明仍然在家无所事事。思明学的是法律,却热衷于戏剧,希望有机会能够得到某导演的赏识,跃登银幕,成为大明星。但是,却没人见他去尝试。于是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去尝试去参加戏剧学院的考试呢?”思明说:“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竞争。我已经奔30岁的人了,即使考进去,也不过做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呢?我要等有的公司找与我的戏路合适的主角,那时我一去就会被录用,才可以一鸣惊人。”

于是,思明继续在家等待机会。

不错,每个人都希望幸运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但是幸运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智商的。案例中的思明不肯从第一步做起,妄图一步登天,结果只能是任岁月蹉跎,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