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2960700000060

第60章 做事要长于攻心,攻城为下攻心为上(2)

齐国有名的人物孟尝君多次出任相职,是政界的实力派。但有一次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就辞官还乡,去了一个叫薛的地方。

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一旦楚兵到来,薛地将会危在旦夕。

在这种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有求助于齐国了。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但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种绝望无助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线希望,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他早已想好了主意,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不仅个人资质好,善随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而且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对他非常器重。闵王时代成了王室的左右手,且与孟尝君本人也有私交。

孟尝君决心已下,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

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

许多人都会猜想,淳于髡此行,肯定是有目的的,专为朋友解危的,只不过这话须孟尝君亲自求他。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却说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闵王。正面的话题当然是要相告出国履行公务的结果,他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早已盘算在心。

闵王的话题正投淳于髡所好,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要开始展开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

话题很巧妙地谈到薛,而且还不露任何痕迹。

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

淳于髡眼见自己的计划已经得逞,便捉住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祠庙,咳,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不自量,楚也太顽固。”

齐王表情大变:“喔,原来薛有那么大的祠庙?”于是,就立即下令派兵去救薛。

由此可见,要说服别人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就要说话攻心,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被说服者信服。

有一位作家对一位商人说:“上个星期,我的伞在伦敦一所教堂里被人拿走了。因为伞是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几把伞的价钱登报寻找,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您的广告是怎样写的?”商人问。“广告在这儿。”教授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从报上剪下来的纸片。

商人接过来念道:“上星期日傍晚于教堂遗失黑色绸伞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烦请送到布罗德街10号,当以5英镑酬谢。”

商人说:“我是常做广告的。登广告大有学问。您登的广告不行,找不到伞的。我给您再写一个广告。如果再找不到伞,我给您买一把新的赔您!”

商人写的广告见报了。次日一早,教授打开屋门便大吃一惊。原来园子里已横七竖八地躺着六七把雨伞。这些伞五颜六色,布的绸的,新的旧的,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的伞都有,都是从外面扔进来的。

而作家的那把黑色绸伞也夹在里间。好几把伞还拴着字条,说是没留心拿错了,恳请失主勿将此事声张出去。作家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商人,商人说:“这些人还是老实的。”

作家就好奇地问:“你的广告到底是怎么写的,他们怎么会把伞都送过来呢?

商人就把写的那张广告给作家看,上面写道:“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见某君从教堂取走雨伞一把,取伞者如不愿招惹麻烦,还是将伞速速送回布罗德街10号为好。此君为谁,尽人皆知。”

商人的广告虽然做的有些狡猾、狡诈,但是毫无疑问,其语言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与杀伤力。作家实事求是的广告没有奏效的情况下,商人“别出心裁”,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商人的广告之所以能够奏效,原因就在于他抓住了一般偷伞人怕被抓到的心灵弱点。求人办事也是如此,要找准所求人心理的那个薄弱点:“恭”其所需!不一定非得要有拍马屁的好本事,但一定要有说好话,说好听的话的本事。如果碰巧他的女儿在他身边,你就要把他的女儿夸成一朵花,即使她不漂亮,也要夸她的“可爱”;如果对方是一位老艺术家,清心寡欲,那你就要准备好和他谈谈诗词,聊聊苏轼之类的人物了。巧言攻心,不怕他不为你语言所动。

求人办事时,说话要有一定技巧,说到对方心里,对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按你说的去做。相反,如果所说的话不能抓住别人的心理,或许就不能达到求人的目的。所以,说话要攻心,对方才会为你所动。

激将有法,他人不得不帮你

在求人办事过程中,有时别人并不应允,如果采用直截了当的请人办法,他们也会一再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巧用激将法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人们常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其中的“激”就是指激动,心有所感而表露于外者,不管是言语的挑拨或事情的刺激。孟子说过:“一怒而天下定。”这怒因刺激而起,勇气也从胆中生,许多事业的成功就靠一怒而成,也有无数坏事起于一怒之差。可见这“激”的功用,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祸及本身。所谓“激将”,是指对人而说,即激发人的勇气,替自己执行任务。

唐天祐年间,叛臣朱全忠用计诱骗五路兵马反驻守太原的唐晋王李克。叛军中一员猛将名叫高思继,他相当勇猛,而且善用飞刀,百步取人,后来被晋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帐前听用,可高思继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的田园生活,改恶从善。后来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李存倍所害,朱全忠闻李存孝已死,又发兵来犯,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晋王将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晋王见状,痛哭一场。还是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郓州,何不请他迎敌?”晋王听后大喜,立即命李嗣源去山东求将。

李嗣源到了山东后,找到了高思继。提起前事,高思继说道:“自勇南公李存孝饶了我性命,回到老家,‘若身一顷地’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征战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见,别谈这些。”李嗣源见高思继已无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对高将军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激其就范。于是,他编出一通谎言,说道:“天下王位,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称羡不已。我与王彦章交战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莫当之勇。待我请来,与你对敌。’王彦章见我阵营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高思继听此一说,不由得心头火起,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于是就披挂上马,跟遂李嗣源往宝鸡飞驰而去。

高思继和李嗣源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仅唐晋王见了高思继喜出望外,就边三军的将士也是精神抖擞。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唐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300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军。虽然只是战了个平手,但却是唐营军民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军威大振,信心大增,准备来日再战。

高思继本来已经没有再出山的念头,决定弃武从耕,安度田园生活。李家虽然对他有无限的恩情,但正面动员他出山,重返军旅时,他却以“与世无争”拒绝了。然而,当李嗣源借用谎言激他时,他却毅然披挂上马,重返战场,一斗就是300回合。可见,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激将法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手段。

有一个橡胶厂进口了一整套价值200万元的现代化胶鞋生产设备,由于原料与技术力量不够,搁置了4年也无法使用。

后来,新任的李厂长决定将这套生产设备转卖给另一家橡胶厂王厂长。

正式谈判前,李厂长了解到王厂长两个重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