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2960700000054

第54章 做事要敢于冒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

有些人也许希望在生活里,自己看到没有任何意外和变故发生,这样也就安全了,其实有许多人都与你有着同样的企求。比如:希望住所、工作长期不变,没有任何事情会迫使你变更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在这种心态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让你感到很不安全的一些因素呢,因为你太过于信赖外在的一些表现的安全了,因此不免会经常感到忧虑,所以会担心自己有可能会失去工作、住所、婚姻。

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态,因此也就让你产生了安于现状而不希望冒险,它将妨碍你在生活中进行任何新的尝试,新的冒险,甚至惧于涉足新的领域,发掘新生活的可能性。这种安全则会让你失去太多的东西,生活本来应有的激情、挑战、刺激、新奇都会被这种安全要求驱散。如果你认为让生活保持现有的轨迹就是最安全的保证,那么你也就放弃了进步,放弃了你应有的真正的生活。冒险,越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常规问题,也许会使你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如果你就这样下去,不去尝试,你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一种无知的状态。

想要发展真正的牢固,就需要离开你自己心里规定的这个安全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得到牢固,一旦你拥有了这种内在的安全,那么即使生活发生了一些意外事件需要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也就不至于因此而去担心自己以后在生活中会遭遇什么样的毁灭了。

所以在有些时候,你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变化,比如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居住,去新的环境生活,换一份自己更加喜爱的工作,换掉已经成为你的标志性的衣服,改变一下你的饮食习惯,做一些你从前从没做过甚至从没想到过的事情,这样,你会感到高兴,并且也会让你自己得到锻炼,而更重要的,是你得到了一份安全,而且这种安全才是一种真正的安全。

冒险就是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实际上,冒险和成功常常是相伴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当今的商场中,冒险精神更为竞争所必需。时代在急速地变化着,旧的模式确实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经营上的逆境,随时都会出现,没有听过一帆风顺就能发财的。要经营致胜,就必须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才有大的成功,与此相反就有可能会寸步难行。

冒险求胜,领先别人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工业和体育运动方面的先驱詹姆森·哈代总是喜欢去冒险,尽管朋友们和同事们经常告诫他“不要犯傻”。他不仅敢于冒挑战体能的风险,而且敢于冒考验信念的风险。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两度人选美国奥运会游泳队(时隔20年之久!),曾经连续三届获得“密西西比河10英里马拉松赛”的冠军。他几乎每天都要游泳,或是在陆上的湖泊,或是在大海,取胜的信念已经融入了他的血脉,他对提高速度简直着了迷。

哈代决心在游泳方面做出改革,但是当他把想法告诉游泳冠军约翰·魏斯姆勒时,却遭到了嘲笑。后者认为在水里冒险实在是太危险,何况澳式爬泳早已确立、定型,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另一位游泳冠军杜克·卡汉拉莫库也告诫他不要去冒险,否则可能被淹死。但哈代却对他的游泳同行说:“我就要冒这个险去试一试。”

哈代再次鼓起勇气,决心去冒考验他信念的风险。他把长期以来一直固定不变的爬泳姿势在方法上做了大胆的改动,使之更加自由和灵活:游泳时头朝下,吸气时把脸转向一侧,当脸回到水下时再呼气。这样,划水一周所需的时间缩短了,游泳速度也提高了,而哈代也并没有被淹死。他挑战传统爬泳的标准姿势,从而发明了新的自由泳。今天,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游泳池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哈代又被誉为“现代游泳之父”。

成事之道之一是冒险。为什么需要冒险?因为任何事情的圆满结局是等不来的,必须要在行动中去完成。行动免不了有失败。成功的母体便是失败。成功只是无数次失败之中的一个分子。

彻底研究状况,在心里想象你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方向,与每一种可能产生的后果。选择一种最可行的方向,然后放手去做。如果我们一直要等到完全确定之后才开始行动,一定成不了大事。每种行动都可能会有错误,每个决定也都可能行不通,但是我们千万不可因此而禁闭了我们所要追寻的目标。你必须有每天冒险遭遇错误、失败,甚至屈辱的勇气。走错一步永远胜于“原地不动”。你一向前走就可以矫正你的方向;若你抛了锚“站着不动”,自动导引系统是不会牵着你走的。

当然,在敢于冒险时,切忌盲目,孤注一掷,否则会导致失败。毕竟孤注一掷带来的并非是持久永恒的力量,而是一种盲目冒险的短视行为。

风险越大,利润越大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生于美国,他上大学时,就开始经营父亲留给他的药厂事业,成效显著,他因之而成为当时美国唯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1921年赶赴苏联,成为贸易代理人,聚集了巨额财富。1956年58岁的哈默收购即将倒闭的西方石油公司,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创业者。

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达到6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哈默一生与东西方政界领导人关系密切,声誉传遍全球。

经常有人向哈默请教致富的“魔法”。他们坚持认为:哈默发大财靠的不仅是勤奋、精明、机智、谨慎之类应有的才能,准还有“秘密武器”。

在一次晚会上,有个人凑到哈默跟前请教“发家的秘诀”,哈默皱皱眉说:“实际上,这没什么。你只要等待俄国爆发革命就行了。到时候打点好你的棉衣尽管去,一到了那儿,你就到政府各贸易部门转一圈,又买又卖,这些部门大概不少于二三百呢!……”听到这里,请教者气愤地嘟哝了几句,转身走了。

其实,这正是20世纪哈默20年代时在俄国13次做生意的精辟概括,其中包含着他的生意的兴隆与衰落,成功与失败的种种经历。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做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险。于是哈默在饱尝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纠缠的烦恼之后,终于乘火车进入苏联。沿途景象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有无人收殓的尸体,专吃腐尸烂肉的飞禽,在人的头顶上盘旋。哈默痛苦地闭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

没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一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