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2960700000044

第44章 做事要雷厉风行,只要行动一切皆有可能(3)

时间就是金钱。孙峰立即南下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大批购买收录机,运到沈阳,立刻畅销。随后,孙峰又在沈阳城建了十几个连锁店。一年下来,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利润达700万元,此时的孙峰被同行称为“收录机大王”。

孙峰的成功,说明市场机遇的重要性,更说明了信息的价值。在80年代,孙峰借战友和朋友的消息网取得了成功,在90年代,在21世纪,要想取得成功,自然得依靠更为迅捷、更为可靠的信息。

对关键信息抓得准、抓得快、抓得狠,也是其他成功人士的共同经验,李晓华成功之道也鲜明地印证了这方面的经验。

1985年,李晓华东渡日本,他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在课余时间为一家日本商社打工。而且也时常留意日本人的交易方式和日本市场的特点。

有人称赞,优秀的企业家简直就是“信息动物”,从头到脚、从眼到脑、从鼻到耳,对信息的敏感超乎想象。李晓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信息动物”。

1988年,李晓华在报纸上留意到这样一条毫不起眼的消息:“中国生产的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一路上扬”,他凭着敏锐的市场判断认定:机会来了。

李晓华想,如果自己能够取得“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肯定能赚一大笔钱。

说干就干,李晓华立即返回中国,真难想象,一个人能如此果决地行动,不过,这也许正是成功人士的特异之处。

李晓华精通情感投入,竟在短短一月时间与“101毛发再生精”的发明者赵章光结成朋友,顺利地得到了生发精在日本的经销权。

李晓华垄断了“101”在日本的代理权后,以10美元一瓶的优惠价进货,以70美元至80美元一瓶在日本抛售,仍供不应求,真可谓是一本万利。李晓华也因此成为日本知名人物,为此受到海部首相的亲切接见。海部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最有智慧的企业家”。能力卓越的企业家不但能够先人一步,率先抢占信息,果敢采取行动,而且善于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把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逮住机遇,乘势而起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很怪,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机遇也很重要。时机不利时,努力到十分,收获也很有限;时机正好时,用力三分,收获十倍。当然,对每个人来说,机会是均等的,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把握机遇的能力。

“大清第一商”胡雪岩就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高手。有一年,太平军围攻杭州,胡雪岩的“靠山”王有龄奉命坚守城池,被围两月弹尽粮绝。胡雪岩受托冲出城外买粮,然而却无法运进城内。王有龄眼见回天乏术,上吊自杀。胡雪岩闻讯,悲不自禁。身处乱世,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靠山,凭什么成事呢?无奈之下,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闽浙总督左宗棠。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自己的几万人马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听说胡雪岩求见,心想此等无耻的奸商,本不欲见他,无奈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去,就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胡雪岩振作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胡雪岩参见大人!”左宗棠视而不见,仍怒目圆睁。一会儿,左宗棠那双眼睛开始转动,射出凉飕飕的光芒,将胡雪岩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遍。胡雪岩头戴四品文官翎子,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脸颊丰满滋润,一副大绅士派头。端详之后,左宗棠面无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

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觉得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挑剔的顾客,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主。胡雪岩没有直接谦虚地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以礼拜见左宗棠。他知道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抓住这一弱点,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安定日子。

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捕捉到这一信息,胡雪岩又急忙施礼。

这一次左宗棠虽然仍旧矜持地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阴沉的双脸绽开了笑容,也许面子过不去,他装着恍然似的说:“唉呀,胡大人,请坐!”胡雪岩在左宗棠右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摆脱了尴尬的窘境。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现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左宗棠这才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二万两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了这笔巨款。

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

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

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追击,占领垂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机会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去,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仍像幽灵一样索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上次别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送到了军营。

这上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无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自世家,以战功谋略闻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与那些凭巧言簧舌、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当真是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后来,胡雪岩又为左宗棠出谋划策,解决了粮食和军饷问题。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向朝廷为胡雪岩请封。借助这一机会,胡雪岩名利双收,成了官居四品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为什么能得到左宗棠的重用呢?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对左宗棠的充分了解,二是善急人之所急,三是确有真才实学。这三点,确是借人成势、抓住机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