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2960700000002

第2章 做人不能太实在,凡事要多长一个心眼(1)

做人不能太老实

一个人活在世上,无论家庭背景有多显赫,才华有多出众,如果不懂得做人的艺术,尤其是做人没有一点心机,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要处理好与朋友、同事、家人等一切社会关系,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惹人喜爱,给人带来愉快,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同,就需要一定的心机,在如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学会做人之道。

做人要有“心机”,是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聪明不外露,做一个糊涂的精明人;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万事都要留有余地,进退自如;要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八面玲珑路路通;要学会低头,能屈能伸,“忍”字当先;要灵活为人,水流不腐,人“活”不输;要外圆内方,行欲方而智欲圆……掌握了这些做人的心机,必能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改变命运,成就成功人生。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人就是不能太老实了,不能太厚道,不能太直率,不能太死板,而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前顾后盼。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还是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的。所以,我们在处事圆滑的同时,还要记住:为人诚实,诚信为本。试想一下,与一个不但在处事上圆滑,而且在为人上也虚伪的人长期交往,怎么能让人感觉到放心呢?这种人怎么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呢?

做人不能太老实,就是要做个处事灵活而心态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婉转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重视生活中的应酬,通过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树立好的人缘;同时要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在工作当中,对不同类型的同事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还要让你的顶头上司了解和喜欢你,与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于更好开展工作。面对想要干的事,则既要执著,又要会变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脱掉与自己不相干的事。而且一定要为人善良,避免伤害别人。

我们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是否想过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过于“刚毅”而导致的人际紧张,由于自己的缺乏变通而导致的处事僵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有必要改变一下,不要太老实,做一个“圆滑的人”呢?

老实人的身上也有诸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性格耿直,有话直说,不懂得迂回,眼睛里不揉沙子,因此常常费力不讨好,更容易得罪人;老实人还爱钻牛角尖,凡事认死理,无论大事小事,非要分出个子丑卯酉来,所以给人的印象难以合群;老实人喜欢退让,不善于主动去争取机会,只是被动地等候机遇从天而降……这些都有碍于老实人打开成功的人生局面。

所以,如果你是老实人,那么就应该让自己改正局而扭转人生。老实人应该明白,一个人能否成大业,重要的不在于现在拥有了什么,而在于将来能做什么。即所具有的潜能、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力。

一位神仙老是抱怨财神,说:“财神真是一个嫌贫爱富的神仙,光给富人送财从不给穷人送,使天下的贫富差距趣来越大。”财神很无奈的说:“这不怪我,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命。有的人生来就是穷命,我给他他也不要。”那位神仙不信,说:“你把元宝送给穷人,我不信他不要。”两位神仙正说着,桥对面来了两个穷人。财神说:“我把两个元宝放在小桥中间,你看他们拾不拾。”于是,财神就在小桥中间放了两个元宝。那两个人刚走到桥头,一个穷人说:“甭看这桥窄,我闭着眼就能走过去。”另一个穷人说:“你能我也能。”于是,两个人打赌,都闭着眼过桥,谁也不准睁。谁睁眼谁输。两个都是老实人,谁也没有睁眼。走到桥中间时,一个元宝绊住了走在前面那个人的脚,他踢了一下说谁把石头放在了桥中间?财神把另一个元宝移到后面那个人脚前,他说:“哎呀,我也踩到了一块石头。”这样,那位神仙才信了财神的话。

这就是做人太老实的结果。其实,做人圆滑一点未必就是坏事。时代在发展,老实人在这个社会上很难立足。

做人如果太老实,在群体中就会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也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老实人的这种生存状况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首先,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所以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其次,老实人不善于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谋划和争取利益,实力跟不上。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难产生影响力,“有多高实力就有多大的发言权”,这是人类一切外交行为中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再次,老实人不懂得运用,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处理各种事情时总不成功。所以,做人不能太老实!

要怪的话,也只能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时间仅仅过了三四十年,老实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沧桑。在八九十年代,老实人还是“红人”,交朋友时,人们喜欢交老实的,姑娘找男朋友专挑老实的,公司招骋人才注重人的老实忠厚,老实人简直成了“金子招牌”。可如今,老实人就不一样了,和当时“待遇”差之千里,而且是越来越不受欢迎,老实成了呆板,软弱,不自信,没有魄力。迂腐,不会变通,不求进取等同义语压得老实人抬不起头来,喘不过气来。的确,一个人如果太老实,就会使自己陷入困苦的禁地,他们不会主动去与别人交往,导致朋友圈子小,圈子小了就等于没有门路,办起事来就难了,老实人烦恼多,他们害怕自己有缺点,总怕别人笑话。过于重面子,天生有自卑的情节,他们过于看重自己的面子。用一句话可以形容——死要面子活受罪,做什么都怕出错,丢自己的面子,过于看重自己的缺点,进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爱发牢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没有机会,他们的一生就在抱怨中度过了。

老实人总是消极地等待,很难成功,老实人经常吃亏,他们不懂如何保护自己,他们不去争名,更不会去抢利。生存手段贬乏让老实人难于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立足。可以说老实人不坏。因为他们很少耍阴谋诡计去害人,但他们又谈不上优秀、成功,卓越又远离他们。老实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有太多的缺陷。但老实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如果走出困境,克服缺点,最大限度发挥优点,还是可以慢慢适应社会的。

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实、太实在了,许多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负面的影响,真话有时明显就有负面影响。善意的谎言不是地地道道地欺骗,而是以使别人快乐为目的。任何善意的谎言都有润滑作用,使用借口的人用它来保护自己或避免伤害别人。

一根铁棍无法撬开坚实的大锁,一把小巧的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就打开了。这是因为钥匙最了解大锁的。

很多人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社会就是这样,做人不可太老实,需要圆滑一点,有时候是需要带面具的。圆滑做人,是对别人极大的尊重;圆滑做人,是对自己利益最好的保护。

做人不能太老实,否则,你只能自己害了自己。

做人要有心机,没心机的人就像扛着榆木脑袋的木偶一样,生活缺乏自主,任凭别人的安排和摆布。当然这里的心机不是害人之心,不是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之心,不是耍阴谋玩手段的欺诈之心。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点的阴霾,这样的人才是纯粹的人。相反,专门玩弄权术,坑蒙拐骗,这样的人最终自食恶果。

做人要多留一个心眼

有道是:做学问难,做人更难。“做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不长心眼的人永远都是别人算计的对象。

“心眼”对一个人来说,有了并非就是坏事,没有才叫可悲。因为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世态变化无常,你在做人做事方面不多动些脑子,不多想法子是不可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而“使点心眼”倒是可以帮你大忙。人们常用“使心眼”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某些人动机不单纯,善于使诈、耍手段,以至于“心眼”、“心计”、“心机”给人留下贬义的形象。其实,“心眼”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必备的智商、必须注重的心理细节。

从古到今,人生百种,有君子,也有小人。君子不多,小人却不少。一不小心就会被小人所陷害或者落入他们的圈套而被他们控制,甚至被人害了还不知怎么死的。因此,做人就要多留一个“心眼”,谨防小人的陷害。

在生活中,有些人千防万防却还是躲不过小人的暗算,有些人不管在哪方面都做得很周全,还是躲不过小人的阴谋诡计。小人就是小人,不管你是谁,他都会在背后给你一枪。所以,在生洛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为人处事等方面多留一个“心眼”,别中了别人的圈套。

关于为人处事,“人言可畏,人心当卫”这两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用都不会过时,对现代的人们来说,依然有不小的教育意义。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确如此。社会本身的特点就是利益与利益互相牵制,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时刻在身边,对待他们除了小心做人就是多长个“心眼”吧!

李伟在大学期间结束第一份家教工作领取报酬时,对方给了他500元钱,由于是第一次赚钱,他心里很是兴奋,拿过钱转身就走。在回校的路上,想用此钱为室友们买一些礼物,一起分享第一次花自己赚来钱的滋味,在商店中却被老板告之是假币。李伟当时的心情很难受,责怪自己粗心大意被人骗了,找对方理论也说不清楚。

当你兴高采烈,忘乎所以的时候,也是小人乘虚而入的时候。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得意忘形,要小谨慎做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在工作中,如果你的上司对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可要小心应付了。碰到气量小的上司,不妨行事说话都更谨慎些,不要让上司多操心,尽量把功劳往他脸上贴,让他觉得自己是个英明的关键人物;碰到爱听马屁的,要好好学学马屁经,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高明的马屁也是一门艺术,没准还能从中参透说话的艺术;碰到实在是有人品问题、心理阴暗的上司,那可要防着一脚了,做事多留个“心眼”,必要的时候给自己留下物证人证,变被动为主动。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复杂了,什么样的人都存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者有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者有之;有明枪也有暗箭;有心黑脸厚者的多端诡计,也有盈盈笑脸背后的许多陷阱。社会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把我们网在了“网”中央。因此,要想在社会上混饭吃,人就要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多长个“心眼”,少一点棱角,多一些圆融通达,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心眼”并不仅仅只是“心机”、“心计”等等,它还包括多思考,遇事比别人多想一些。所以,一个人要多留些“心眼”,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游刃有余。

中田修是日本的一位知名企业家。他年轻时,曾流落街头,正当他第三次准备自杀的时候,他拣到了一张桑泽设计研究院的广告宣传牌。看了设计院介绍后,他觉得干这个很有前途,于是又重新使自己振作了起来,回到东京,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小的设计院,取名叫“东京设计院”,专门为企业设计新颖的产品和促销方案,相当于现在的点子大王或企业咨询师。由于业务适销对路,“东京设计院”成为日本一流的设计研究院。后来,中田修以“东京设计院”为根据地,将业务的范围拓展更大,成立了日本“综合经营企业”集团,中田修这个寻短见的年轻人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集团总裁。

小李学的是采矿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县里的煤矿厂工作。数年后,煤矿濒临倒闭,小李正准备辞别亲人去外地打工。碰巧有一天,他在一位亲戚家看到一张包东西用的废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通讯,因为看到内容与他所在的县有关,于是他要了这张报纸,拿回家详细阅读。这篇通讯讲的是他所在的县新任县委书记重视人才,破格提拔多名青年科技人才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位是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已经跑到深圳打工了,只是向这位书记写了一份自荐,即被召回,并破格提拔为县麻鸡研究所所长。而小李虽然是煤炭学院毕业的,在全国各地发表各类文章上百篇,于是他也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自荐信,结果,被调到县广播电台担任编辑,三个月后又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在宣传部工作期间,他勤奋工作,阅读了大量的经济理论专著,为全国各类报刊撰写经济理论文章,成为报刊界颇具知名度的撰稿人。后来,又有四家新闻媒体向他发去邀请信,他选择了其中一家,成为一名专职记者,再加上一些业余撰稿的稿费,收入相当丰厚。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都诠释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你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透过筒孔,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躯,看到别人的形象,看到无处不在的机会和陷阱。人生如棋局,机会如棋子。所以我们不能光依靠卒子过河般亦步亦趋,还要让卒子各显神通;不但要在你的心眼中把握好每个棋子的潜能,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唯有此,你才能处处取得先机,事事赢得胜算。你才能出手不凡,卓尔不群。

一些刚踏入社会工作不久、涉世未深的年青人,常常会被别人利用而不自知,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应该怎样多留一个心眼呢?

(1)要分清责任界限。别人一时有难,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确实是应该的。但要把这样做的后果想清楚,不能什么事都无条件地承担,不管他是什么人。

(2)不分忠奸被人当枪使。在人生道路上,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与各种人相处,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更要善于辨认忠奸,能从自己身边人的言行举动中辨识出真伪。否则,被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良莠不识,就会无意中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悔之莫及。

(3)不要乱管闲事。管闲事与管所应当管的事最大差别,在于对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人许多人是被盲目的“热情”所驱,根本不知道他们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他们的“热情”便常常为人们所避之唯恐不及了。

此外,不是所有的进攻都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同事慷慨地接受能取得显著成绩的项目,以此使自己成为不可缺少的人。或者他们有目的地提供帮助,以便从新手那里夺取大权。对付的策略是:“对别人提供的帮助要多加思考,并向对方表示以后再谈,”作家乌尔里希?德纳说。

如今这世道,人心险恶,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不要被别人当“枪”使了。更不要在一些本不该去管的事上去管闲事,拿自己当枪使。如果你能过去这个坎,在这件事上办得如鱼得水,游刃自如,足可以让你幸福平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