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2960500000011

第11章 经上(6)

【解读】陷入困境中无法自脱时,只有等待外援,当地位低下,但是勇武有力的“不速之客”同来增援时,一定要“敬之”,不能显示出丝毫“贵族”的派头和架子,如此上下才能契合,吉星高照。遇险者得以脱困,虽说是得力于救援,也多亏它采取诚敬待援的态度。这是需卦始终强调的基本思想。卦辞指出,遇到危险,要心怀诚敬,守正待时,切忌躁进,在险外,不轻进;在险中,静守待援。处险的基本态度是沉着谨慎,守正待时,这正是需卦的精神实质。

【处世活用】

积极的等待

等待也分积极消极吗?需卦的卦辞与爻辞告诉我们是的。需卦中所说的等待,绝不是坐吃等死,而是具有积极意义、充满阳刚进取意味的等待。积极的等待是学问,而消极的等待,根本就是人性的沉沦。

积极等待应当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弱小者需要,刚强者同样需要。这一点,从需卦的卦象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内卦为乾,至刚是也,外卦为坎,险陷是也。至刚者遇到险陷而不知等待,不能谨慎从事,同样会招来祸患。

积极等待必须建立在理智的耕耘之上。积极等待有时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临机行为,是求生存、求发展的权宜之计。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出现我们不想要的严重后果。但积极等待更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有计划安排。故而《象》把这种状态叫做“未失常也”,即没有失去理智,完全被理智所支配的状态。姜太公渭河垂钓以待文王、诸葛亮躬耕南阳以待刘备便是最好例证。他们在等待的时候,不仅设计好了自己的未来,更对经世治国胸有成竹。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种等待更具智慧光彩的学问吗?朱元璋起义时,朱升建议他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路线。这里的“高筑墙、广积粮”便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而“缓称王”则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免遭攻击,寻找适当时机以图霸业。

总之,等待是一种艺术,等待是一门学问。一个人只有当他懂得等待并学会如何等待的时候,他才具备了成熟完美的人格。

§§§第六节讼卦第六(下坎水上乾天——天水讼卦)

讼卦,由下坎()上乾()组成,卦形作“”,象征“争讼”。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天西转,水东流:两者背道而行,喻示事物不和睦而“争讼”。全卦展示了置身讼事、审理讼事时必须明了的诸方面规律或道理,重在诫人止讼免争。

【插图】图题讼卦83页

【经文】讼①:有孚②,窒惕③,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文】讼卦:内心诚实,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

【注释】①讼,卦名,争。本卦是异卦相叠(坎下乾上),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集辞》引荀爽说:“天自西转,水自东流,上下违行,成讼之象”。此言以物象而喻人事。②孚,信也。③窒,借为恎,惧。窒惕,即警惕。

【经文】《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①,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②。“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译文】《彖传》说:《讼》:上卦为乾,乾为刚,下卦为坎,坎为险。为人外刚健而内阴险,这是喜斗好争之性,也是讼的卦象。讼卦辞说:“人虽有诚信之德,但须警惕戒惧,之所以中间吉利”,因九五、九二之爻居于上下卦的中位,象征刚健之人得中正之道。“后来凶险”,因为诉讼终不获胜。“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因为九五、九二之爻象表明其人得中正之道,必获贵人之助。“不利于涉水过河”,恐怕坠入深渊。

【注释】①《彖传》释“孚”为诚信。②刚,指九二,九五之爻,阳性,为刚,所居分别为下卦中位,上卦中位,故又曰“得中”,喻人有刚健之性而得中正之道。

【经文】《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文】《象传》说: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坎,坎为水,天水隔绝,流向相背,事理乖舛,这是讼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杜绝争讼为意,从而在谋事之初必须慎之又慎。

【解读】讼卦上乾下坎,上为天,下为水。日月星辰等天体从东往西转,地上的江河水流则从西往东流,二者是反方向运行的。古人直观自然,看到这一现象,联想到在反向中存在着矛盾,预示着争讼的可能。因此,善于谋事的君子从一开始就仔细思考,如何协调矛盾,防止争讼的产生。讼卦不是教人如何争讼,而是告诫人止讼息争。如何做呢?

首先,要保持内心诚实,尊重事实而不感情用事,这就是立足于“孚”。其次,警惕因一时之忿而失去理智,努力从自己这一方平息争讼。第三,确实非争不可时,也要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最好中途退出争讼,这是最吉祥的结局。如果一意孤行,争讼到底,即使在形式上把官司打赢了,也只能是相争结怨,仍然是凶,这就叫“终凶”。

【经文】初六:不永所事①,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译文】初六: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稍有过错,最后还是吉利的。

《象传》说: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说明官司不可能长久打下去。虽然稍有过错,但争讼双方的是非曲直终将辨别清楚。

【注释】①永,久,持久。

【解读】在争端未起之前就认识清楚双方的实力,虽小有言语磨擦,但尽力化之于无形,不至于发展成讼。这是很明智的决策,不要因小小的事端与人争讼,避免长久纠缠会得到吉利。

【经文】九二:不克讼①,归而逋②,其邑人三百户无眚③。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上讼下,患至掇也④。

【译文】九二:争讼没有成功,归到采邑,他的三百户邑人(邑中奴隶)可以免灾。

《象传》说:讼事失败,逃窜回家。在下之人与在上之人争讼,败讼而归,势在必然。幸好灾难没有进一步扩大。

【注释】①克,成功,胜利。不克,即失败。②逋(bū),逃亡。③眚(shěng),灾难。④掇,借为辍,止。

【解读】争讼失利,要及时中止以免祸。九二与九五处于相对位置,两刚相遇而不相应,造成争讼。九二居下,失败无疑。九二以阳爻处于阴位,又在坎险之中,地位和形势都极为不利;九五以阳居阳,又是君位,势不可敌,九二怎么是它的对手!九二与它争讼,根本就无法进行,必然吃亏,招来的祸患将俯拾皆是。幸亏九二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发现官司不能再打下去,于是立即打退堂鼓,火速退出争讼,这种急流勇退的行为是不容易的,也十分明智。亏得他在急处抽身,使得他的邑人三百户得以免祸。

【经文】六三:食旧德①。贞厉②,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③。

【译文】六三:依赖先人遗业过活。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或辅助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

《象传》说:依赖先人遗业过活,因为六三爻象表明,居于九四之下,只有凭借祖上余荫才获吉利。

【注释】①旧德,先人遗业。食旧德,指享用祖先的余荫。②贞,坚守。③上,先人,祖上。

【解读】《老子》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柔弱者陷入争讼,是陷入进退两难的是非之地。只有安分守己,与人无争,处危境而知防危虑险,才能保持旧禄不失,获得吉祥。即使从事君王委派之事,取得成绩也不敢自己居功,能这样小心谨慎就差不多了。即便对方咄咄逼人,很难对付。但甘居下风的柔弱者,不与它相争。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场讼事终于作罢。这就是所谓争未必得,不争未必失。

【经文】九四:不克讼,复即命①,渝②,安贞吉③。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译文】九四:争讼失利,回到家里,遵从王命,改变态度安守正道,终得平安。

《象传》说:败讼回家,服从判决,安守正道,不会再受损失。

【注释】①复,返回。即命,从命。②渝:改变。③《彖传》解释“安”为恪守,解释“贞”为中正。

【解读】九四表明,阳刚好争之人,一旦认识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自己在道义上失败了,赶快回头转弯,改变态度,仍可归于正理正道,修正自己的行为,按常规常理说话。这种改弦易辙,修正错误的做法,会带来吉祥的结局。经过“复”(回头)和“渝”(改变),终于变刚为柔,化讼为和。能够改过当然是吉祥之兆。

【经文】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译文】九五:争讼得胜,大吉。

《象传》说:争讼得胜,大吉,是因为九五之爻以阳刚居中正之位,象征人守中正之道,故大吉。

【解读】九五之爻以阳刚居中正之位,这表示大人得位,以公正的态度处理诉讼,就争讼而言,这是理想的情况了,所以说大吉。

【经文】上九:或锡之鞶带①,终朝三褫之②。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译文】上九:或许会得到赏赐官服佩带,但是一天之内被剥夺三次。

《象传》说:由于争讼而得到赏赐官服佩带,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注释】①锡(xī),通“赐”,给予,赐给。鞶(pán)带,古人佩玉的皮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②终朝,终日,即一整天。褫(chǐ),剥夺。

【解读】上九象征恃强争讼到底而不知悔改的人,即便他因此而得到升官之赏,但是这完全是由于偶尔遇上了退让不争的人而已。一般来说,这种强讼不止的人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爻辞在“锡之以鞶带”之前加了一个“或”字,表示偶然性。即使如此,这种通过争讼而获得的高官厚禄也是极不光彩的,必然受到舆论谴责,结果还是保不住,甚至在一天之内被君王连下三道命令加以剥夺。很快便弄得身败名裂。这完全是咎由自取。上九所得到的恶果,正好印证了卦辞和《彖传》中所强调的“终凶,讼不可成也”的告诫。可见,整个讼卦不是教人如何争讼,而是教人息争止讼的。

【处世活用】

以直止讼

讼卦告诉我们,与人发生争执是无用的,只要本性中正,就一定会得到公正的裁判。陈平初到汉时,受人诋毁,陈平没有与诋毁他的人辩论,而是依靠忠信正直的品行消除了别人的疑虑。

一般情况下,一个有诚信的人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主子,而陈平却是开始的时候服务于魏咎,后来追随项羽,最后归附刘邦。所以,他自然遭到别人的猜疑。如他通过争执来消除疑虑,肯定会适得其反。陈平本性中正,对别人的无端猜疑从不理会,只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解释。结果他得到了刘邦的信任。

陈平通过魏无知的推荐见到刘邦。刘邦跟他谈话,见他有才智,很高兴地问他在楚国时任何官职。陈平答:“为都尉。”当天,刘邦就任陈平为都尉。诸将知道了都不平,说刘邦只要得到了楚国的流亡之徒,也不管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就封予高官。陈平知道了,也未与诸将争论。

后来,陈平又因智勇过人,得到了刘邦的嘉奖,引起了周勃、灌婴等大将的不满,认为刘邦如此信任陈平不当,都诋毁陈平,说他虽长得英俊,人品却不好,居家的时候与嫂子有染,谋事的时候又数易其主,现在因受宠于刘邦,又收受诸将钱财。刘邦听了也起疑,但推荐他的魏无知说,楚汉相争,陈平称得上是奇谋之士,用他有利于国家。

知道诸将所作所为的陈平,没有着急辩解,他知道那样只会引起别人更大的反感,反而不利。后来刘邦找陈平问话,陈平也未诋毁这些将领,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刘邦心服口服。

刘邦叫来陈平,责问他为何频繁更换服务的主人,陈平答道:事魏的时候魏王不用自己的建议,所以取侍奉项王。项王多疑不能信人,所以再度离开。听说刘邦能够用人,所以前来归附。虽然收取钱财,但所言皆有可用之处,若刘邦认为无用,大可封财罢官,甚至赐死。刘邦见他说得有道理,便向他道歉,厚加赏赐,擢升为护军中尉,监察全体官兵。从此,诸将不敢再诋毁陈平。不做无谓的争论,只在当说的时候表明态度,陈平真是典范。

【插图】图题:陈平

§§§第七节师卦第七(下坎水上坤地——地水师卦)

师卦,由下坎()上坤()组成,卦形作“”,象征“兵众”。上卦“坤”为地,下卦“坎”为水:水源聚藏地下,喻示“兵众”蓄于百姓之中。全卦阐发行军、择将、进退等各种用兵规律,含有某些可资借鉴的古代军事思想的因素。

【插图】图题师卦94页

【经文】师①。贞。丈人吉②,无咎。

【译文】师卦:守持正道,以贤明长者为统帅,可以吉祥,无灾祸。

【注释】①师,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坎下坤上),下卦坎为水;上卦坤为地。地下有水,数量无穷,水流所向,随势而行。这正是军旅之象,所以卦名日师。②丈人,有威望的长者,也常被认为是“大人”误写。

【经文】《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①,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②,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译文】《彖传》说:师,是兵众的意思。贞,是持正的意思。能使众多的军队守持正道,就可以成就王业了。统帅刚健居中,而与君王相应;进行危险的战争,而能得到兵众的依顺。凭借这些来攻伐天下,百姓愿意服从,这是吉祥的征兆,哪里还谈得上灾祸呢?

【注释】①刚中而应,此以九二爻象、爻位为据,九二阳爻,性刚,而居下卦中位,故曰刚中。应,和应。②毒,治也。

【经文】《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①。

【译文】《象传》说: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坤为地,像“地中有水”,这是师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容纳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养大众。

【注释】①容民畜众,即收容、蓄养大众。

【解读】师卦上为坤、为地,下为坎、为水,是水聚于地中之象。水藏于地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藏于民中,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为兵之本,民众是兵众之源。所以,君子要效法大地蓄水,平时注意蓄养民众,战时兵众的来源才不会断绝。《象传》论兵直溯本源。

【经文】初六:师出以律①,否臧②,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译文】初六:整军出战全凭纪律,不遵守纪律就会有凶险。

《象传》说:整军出战全凭纪律,失去纪律的约束就会带来凶险。

【注释】①师,师旅,军队。律,纪律。②否,汉帛书《周易》作“不”。臧,高亨说:“臧,读为遵。”否臧,即不遵守纪律。

【解读】初六指出纪律是军队的生命。出兵打仗,军纪为先。必须以节制之师,依法度行事,才能所向披靡。初六处师卦之始,正是兵众初出之象。可惜它以阴柔居下,象征着弱才为将,很可能做不到“师出以律”,所以用“否臧”必“凶”的严重后果来告诫它。不说“吉”而说“否臧凶”,还有一层含意。因为“师出以律”只是取胜的一个前提,而不是唯一条件,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就预测胜负,所以还不能判断为“吉”;可是如果军纪不良,就必然打败仗,所以“否臧”就可以断定为“凶”。

【经文】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①。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②。王三锡命,怀万邦也③。

【译文】九二: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颁命嘉奖。

《象传》说: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说明受到了天子的恩宠。君王多次赐命嘉奖,说明怀有安抚天下的志向。

【注释】①锡,借为赐。赐命,即颁命嘉奖。②承,接受。天宠,上天的眷爱保佑。③怀,来,即怀柔招来。邦,国。

【解读】指出统帅受到君王信用的重要。九二是本卦唯一的阳爻,是一卦之主,象征带兵的统帅。将帅受到君王的委任派遣,出征作战,授有指挥军队之权,非如此就无法打仗;但又不能过分专权,过分专权则会受到君王的猜忌。这就要求统帅善于掌握适度的分寸,这个分寸就是“中”。中则不偏,守持中道就不会有偏差了。这样的统帅就会受到君王的信任、恩宠和嘉奖,所以“吉无咎”,所以“王三锡命”。《象传》最后特别指出“怀万邦也”,用意在于君王三次奖赏作战有功的将帅,并不是鼓励穷兵黩武,而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以安抚万方百姓,统兵将领对此应有所领会。这里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战争的正义性,意在防止胜利冲昏头脑,防止战争逸出正义的轨道。

【经文】六三:师或舆尸①,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译文】六三:军队出征,有人载尸而归,这是凶险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