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
2955300000013

第13章 让无形的干扰走远培养正确的价值观(5)

韦世康是京兆村陵人。他的父亲是一个隐居之士,魏、周两代,朝廷召他出世任职,他拒绝不出,人称逍遥公。韦世康自幼受其父影响,处事沉稳,颇有器度。

隋文帝杨坚做北周丞相时,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作乱。杨坚派韦世康出任绛州刺史,并对他说:“汾、绛地区是原来北齐、北周两国的交界地区,现在受尉迟迥叛乱影响,恐怕会动荡不安。我把这一地区交给你,你要好好地守卫它。”韦世康上任后,尽心竭力,事无大小,都亲自处理,结果辖区之内清静无事,受到杨坚的赞扬。韦世康天性恬静简朴,喜欢古事,不在意得失,在绛州任职期间,曾有隐退的意思。他在给子弟的信中写道:“我生在多事之秋,为朝廷所看重,因而为之效命已经多年。如今人虽未老,但壮年已过,再经不起世上的风风雨雨。对于俸禄和名声,我并不在意,为了防止它过高、过满,我还不如早退。”后因几个子弟都劝他,说现在辞职不合适。韦世康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的人既不求升官,也不求发财,每天上班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按时回家,每个月领着不多不少还算说得过去的一份工资,晚上陪爱人在家里看看电视,周末带孩子逛逛公园,年轻的时候打打篮球,年纪大点练练太极拳,不生气,不上火,知足常乐,长命百岁。这样的人生可能看起来有些“平庸”,但其中的那份“闲适”给人带来的满足,也是那些整日奔波劳累、费心劳神追求功名利禄之人所体会不到的。所以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国王的权势。

功成名就从一定意义上讲并不难,只要用勤奋和辛劳就可以换取,就是需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拼搏。就一般情况而言,你多得一份功名利禄,就会少得一份轻松悠闲。而一切名利,都如过眼烟云,终究会逝去,人生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温馨的家和脚下一片坚实的土地。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其实大家都一样,希望能活出自我,能活出自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的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学会以淡泊之心看待权力地位,乃是免遭厄运和痛苦的良方,也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智慧所在。

攀比权贵:一味攀比让你失去自我

对金钱和权贵的追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到痛苦的深渊。攀比权贵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

攀比让你为物质所累

有位青年时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

“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发牢骚?”一位老人问。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一只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为此,我用一袋黄金做补偿。”

“不,双手也不能失去!”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老人微笑着说。

不错,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它给予每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你自己。人生的财富不仅仅是钱财,它的内涵很丰富,钱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还有比钱财更重要的。可惜,世间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许多烦恼由此而生。他们难与幸福结缘,却常常要和不幸结伴同行。

有一位倾国倾城的美貌少女,因一心迷恋钱财,贪图安逸的生活,答应嫁给一个富商。这个富商跟她爷爷一般大,整天只知道发财赚钱。

新婚时,少女生活在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里。后来,她的内心充满了空虚。豪华的宫殿、盛大的宴会再也提不起她的精神了。她整天以泪洗面,悲苦难言。后来她的朋友问她:

“你那么年轻貌美,生活一定很幸福吧?”

“哪里,事事不顺心,事事都争议。”

“难道就没有一致的时候吗?”

“有,那次家里失火,我们倒是一齐跑出来的。”

看来,钱并不等于幸福,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因而,有钱不一定幸福,幸福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钱。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死于贫穷的思想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两个穷书生穿着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有人问他们:“这么冷的天,为什么只穿单衣?”

其中一个回答:“因为不穿单衣会更冷。”而另一个却以家贫为耻,当别人问他同样问题时,就忙回答:“我从小得了一种热病,不能穿厚的衣服。”

后者的一个朋友听见了,知道他在说谎话。一次邀请他作客,留他到天晚,问他为何在冬天穿夹衣。他还是说有热病,朋友就说:“那今晚你在凉亭内休息吧!”那人冻得受不了,就逃走了。

第二天朋友碰到了他,问:“为什么昨夜留宿,不告而别?”那人说:“唉,我怕日出天太热,所以趁着早晨凉快就走了。”

同是穷人,却是不同的态度。一为幽默的解嘲,一为虚荣的掩饰,两贫士高下自见。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来正视贫穷。俗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俗气,没有勇气来正视俗气。

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

时髦与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时髦的东西,很多人都有,而美的感受,常常来自独特的个性。不可否认,时髦的东西常常具有美的内涵,但大众性的美,具体到个人,不一定就能体现你独有的风姿和魅力。时髦的新潮衣服,常以当地的标准身材为制作基础,倘若不顾自身条件的差异,一味地追求时髦,难免落个“东施效颦”的可笑下场。

流行的不是最好的,时尚的也不一定是适合你的。追求个性,追求自我才是明智的选择。

前几年流行事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山地自行车的青睐。该车型适宜爬坡和骑行于崎岖不平的路面,在平坦的都市马路上却毫无用处。该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之至,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机变。骑车人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该车还有尖锐刺耳的刹车,真正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或跑车不骑,却要弄上一辆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偏要骑那笨牛一样。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腰挎“随身听”,脚踩山地车,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却一塌糊涂,而这份潇洒背后的代价,更与何人言说?

但是,假如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赶时尚,大约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

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街上流行的服装款式可谓五花八门,但哪件适合你自己呢?这不仅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年龄、身份、身材来决定,还必须考虑穿着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年轻人活泼爱动,喜好体育运动,夹克衫、牛仔裤,常会给人以潇洒、挺拔、青春正盛的感觉,但如果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办公时身穿色彩艳丽的运动衫,就会给人不庄重的感觉。

有的年轻人晚上安排了社交活动,为了免去更衣的麻烦,上班时穿着新潮服装走来走去,自以为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会给上级主管留下一个轻浮的印象。场合、气氛不同,同一个人也要换穿不同的服装。

“时装不入办公室”的诫言不只针对女性,对男性也同样重要。现在服装的趋势逐步走向无拘束、自由、活泼,一件夹克就可应付众多场面。但在比较严肃的场合,过于随便、轻佻的服装不仅会使本人与周围气氛不谐调,而且还会因此而破坏你长期以来刻意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服装美有三层意思,一是服装本身的美,如搭配和谐的款式、色彩、线条、面料等;二是显示穿着者的人体美;最后是服装增添穿着者的气质美。服装美能做到第二层就很不错,如能做到第三层,则可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掌握了着装的技巧和学问。

服装中真正的品位就是个性化。从经典名牌到现代品牌,没有一个服装品牌不声明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夏奈尔”的女性化、“圣诺朗”的经典贵族气、“兰蔻”的时尚高贵、“皮尔·卡丹”的日趋平民化,还有新近国内服装“逸飞”品牌的诗意灵动及创意,等等。各路服装品牌都在培养出一大批追随者,其本质是崇尚它的个性设计,穿上这样的服装能折射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审美品位。

个性化是着装的最高境界,有个性追求的着装人,透过小小的服饰传递的其实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理解和渴望。人们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面料、款式、色彩和造型的服饰选择,在心中为自己设计、创造着一个模式,这种模式一定是他心仪已久或是渴望拥有的。如果这种创造能不囿于流行、不盲从于时尚,且能发展于、领先于大众认可的形式,那么个性化的小创意反而能领导流行,有个性的着装者会成为真正的时尚之人。

让我们了解自己,在服饰打扮中用些小技巧、小构思、小意外,去追求那份唯我独有的个性之美,成为别人钦羡、模仿的对象。

爱慕虚荣:呈现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