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055

第55章 孔子著《春秋》之谜

迄今为止,《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事件。几千年来,它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在中国史学史、经济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春秋》的作者是谁,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孔子著《春秋》。

周游列国的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集中力量把古代相传下来的文献加以整理,参考了大量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支持此观点的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直接指出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礼法遭到践踏,如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向来注重礼仪的孔子,希望靠《春秋》以正名分,给诸侯、大夫以严正的褒贬,从心理上来钳制他们,以安定天下的秩序,恢复周的政治权力。另外,孔子曾对自己作《春秋》一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人责骂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如果孔子没有写《春秋》,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感。

另一种观点认为,《春秋》并非孔子所著。

支持此观点的人指出,《春秋》诸多地方笔调不一致、风格不统一,应是多人所作,极有可能是鲁国各个时期的史官撰写而成。此外,以《论语》为例,《论语》载孔子的生平言行甚详,其中论《诗经》的最多,但对《春秋》一字未提。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只是对《春秋》进行整理。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后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司马迁认为,孔子是根据鲁国和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史官的记载略加修改,编辑成《春秋》。

孔子是否著《春秋》,《春秋》的作者到底是谁,至今仍是谜。但不管怎样,都不会削弱孔子作为文化伟人的地位和《春秋》作为古籍的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