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026

第26章 清廷为何不愿让外国使节常驻北京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夏,承德避暑山庄,英帝国所派使臣马格尔尼子爵觐见,一干人等因为不肯行清朝的双膝跪拜礼,而与和珅等重臣相持不下。乾隆皇帝被扰得不堪忍受,便允许马格尔尼子爵等人可以行单膝跪拜礼。此时,正逢乾隆皇帝生日,马格尔尼子爵还带来了生日礼物。不过,马格尔尼子爵的目的并不是来给中国皇帝庆生,而是带着英王的意愿,希望与中国建交,发展对华贸易,并希望英国在北京设常驻使节,处理两国事务。

马格尔尼信誓旦旦地来,望“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仅仅开放广州一个贸易窗口并不足以称为海外贸易,希望增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但是,乾隆皇帝一口回绝了他,并傲慢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同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等地进行贸易,否则必定“驱逐出洋”。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面前,马格尔尼碰了一鼻子灰。乾隆皇帝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在祝寿典礼结束之后,便派人一再催促马格尔尼使团起程回国。马格尔尼只得率领使团带着一堆乾隆赐予的无用之物,经广州败兴而归。

后来,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次,英国以战胜国的姿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明确要求在京设立驻华使节。但是,道光皇帝仍然不敢答应。按道理来讲,乾隆皇帝敢于断然拒绝英国设立使馆,是因为大清帝国仍处在隆盛时期,敢于与英国对抗。但面对败局的道光皇帝,为什么也同样拒绝英国的要求呢?一切可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处追究。

清廷不敢答应外国人在北京设立领事馆,担心有二:第一,清廷有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特命外务大臣,一旦驻华使节进驻北京,就会威慑朝廷,直接向皇帝施压,使得外务大臣形同虚设,而皇帝也将面临被逼迫的境地;其二,各国驻华使节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宗教思想均与中土封建思想相左。雍正皇帝时期下令驱逐传教士,就是因为传教士传播的宗教思想有动摇大清根本的嫌疑。所以,乾隆、道光皇帝不敢让使节进驻北京也是这个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多次要求进京面圣、递交国书,清廷都一拖再拖,不让其进入北京半步,宁可牺牲主权和国家利益,也不同意此事。

由于清王朝没有认清外国驻华使节和领事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失去了了解世界的机会,失去了了解外国的机会,使得本国在与外国打交道时大为吃亏,后果之严重,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