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232

第232章 佛教、禅宗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佛教自从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起其他的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显而易见是最大的。那么,佛教和禅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它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结果呢?

自东汉时期进入中国以来,经过魏晋的初步传播,到了东晋十六国的时候,佛教得到了很大的推广。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对于佛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经文翻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种研究无疑要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以及本土的宗教思想结合起来,因为只有这样,佛教才能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更能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到了隋唐时期,在诸多的佛教宗派之中,禅宗是最受广大百姓欢迎的。禅宗自身具有非常鲜明的特性,它更加贴近普通百姓以及儒教士大夫的心理。此外,禅宗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还与它的简单易行有关。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这是慧能大师的一句话,意思大体就是讲禅宗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都可以修炼成佛。禅宗倾向于让信徒自修自悟,靠自身的修炼来逐渐感悟人生,体悟佛性。每个信佛的人都应该具有一颗对佛坚定的心灵,有了这个前提,每个人都可以“识心见性”,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禅宗的这种“自修自悟”的特点就让普通的百姓有机会靠近佛家,因此它才能够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间。

禅宗并不盛行文字和书面的普遍教导,而是主张因材施教。它除了要对信徒给予面对面的传教说法之外,还要通过一些动作以及手势来教导信徒。这些特点都让禅宗能够避免走进教条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不好的方向,也因此能够长久地在民间得到发展和深入。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还得到了朝廷以及各地官吏的支持。士大夫对禅宗的青睐主要是基于其玄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论辩的说禅方法。而士大夫的鼎力支持,也为禅宗的进一步推广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缮,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慧能师傅提出的这种禅宗思想很容易引起普通市民的共鸣,它主张僧人俗人平等,主张出世不二。虽然禅宗也不反对修建寺庙等固定的修禅地方,但是禅宗更加倡导“唯心净土,己性弥陀”,因此能够受到民众的欢迎。

归纳来说,以上所讲到的禅宗的几大特点就是它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主要原因。无论是儒家士大夫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禅宗在整个中国都拥有着广泛的追随者。正是因为这样的大力支持,禅宗才得以在宋代以后成为佛教在中国的主要流派。佛教和禅宗也因此而立足于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