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226

第226章 沈万三的财富之谜

沈万三是600多年前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据说他的家产有“20亿”,朱元璋在斥资修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墙——南京城时,沈万三就捐建了三分之一。富可敌国的他又有怎样的发家历程呢?

一、靠积累房产、田地。这个说法在沈万三的孙子沈伯熙的墓志铭里可以得到一些证据,该墓志铭上面写着,“其先世以躬稼起家”。也就是说沈万三是靠种田致富的。后来人们在引述“墓志铭”记载的同时又根据一些杂乘笔记得出沈万三开垦荒地,讲究灌溉和施肥,由是致富。但是真正把靠积累房产和田地发家的说法系统完善地提出来是在陈兆弘先生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中,文章中就提出沈万三“躬稼起家”又兼“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慢慢发展成“资巨方万,田产编于天下”。也就是说沈万三开始靠种地,后来积累了很多房产和田地。但这样诞生一个超级巨富似乎于理不合。

二、沈万三得到汾湖陆氏的巨资,其后又善加经营管理,以致成为江南首富。从《周庄镇志》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亦有“元时富人陆道源,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中一个人就有沈万三”。

三、靠经商,主要是靠国际贸易。从《吴江县志》的记载里可以看到,“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这个说法同时得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赞同,他说:“苏州沈万三一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

这里面提到周庄,这个地方对沈万三来说相当的重要。周庄是什么地方?当时的周庄镇大概就是今天的上海、苏州、杭州之间。也就是说沈万三走进周庄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这里开拓土地,而是想利用周庄天然的地理优势来做生意。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在元代,政府鼓励民间进行国际贸易。当时有“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此前还颁布过政府出资挑选精明能干之士进行海外贸易的有利政策。明朝对沈万三有“变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的记述,就更能证明沈万三弃农从商从事国际贸易的说法。

以后的周庄就成了沈万三发家致富的宝地,后人就有这样的记述,“周庄由村落变为城镇完全是沈万三父子的功劳”。

三个说法不可以孤立开来,因为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结果。沈万三初期种地为生,田产有余,这是他发家的基石。再加上得到汾湖陆氏巨资后,他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不断进取,弃农从商。他转战周庄成为其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他把周庄作为自己进行商品贸易和流通的枢纽地进而不断扩展,最终成为富甲天下的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