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218

第218章 泰山无字碑是谁立的

在雾海弥漫的泰山玉皇顶,于玉皇庙门外耸立着一块无字石碑,碑式样独特,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高约六米,如同一根擎天石柱耸入云端,亭亭巍峨。这块石碑,就是泰山的风景线之一“泰山无字碑”。

天下许多地方皆有无字碑,武则天墓无字碑、谢安墓无字碑、秦桧墓无字碑等,立碑的目的是表示“任后人评说”之意。但若论碑龄大小,以泰山无字碑最为久远。此碑看似质朴,实则大有来头,只是碑上无一字迹,叫人不禁心生疑窦。究竟无字碑是谁人所立呢?

一些人认为,该石碑是秦皇始祭祀时所立。在古代,泰山被视为代表天子的神山,为中华万山之首,诸多帝王都曾登临泰山举行祭祀大典。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曾与原鲁国的儒生讨论过泰山封禅祭祀,于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同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根据上述说法,秦始皇所立石碑显然是应该有颂德的文字,而无字碑上并没有文字,应该不是始皇帝立的碑文。不过,在秦始皇之后,我国古代曾有12位帝王前来泰山封禅和祭祀。

明清两代,有人考证说泰山无字碑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所立。例如,明代王在晋有诗曰:“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元符。纵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不过,根据历史记载,焚书坑儒早于秦始皇第一次到泰山封禅整整六年。也就是说,焚书坑儒时,秦始皇根本就没到过泰山,又如何在上面立碑文呢?

第二种说法认为,泰山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上遂东巡海上,四月还至奉高,上泰山封”。史料证明武帝的确在泰山顶上立过石碑,并且史书没有著明武帝是否命人在碑上刻文字。清代顾炎武和现代学者郭沫若都曾考证过,认为此碑确实是汉武帝所立,而非秦始皇。因为秦始皇的碑石没有如此之大。

可是,人们熟知汉武帝天性疏狂、好大喜功,为何竟甘愿立个巨大的无字碑,却不在上面刻任何歌颂自己的文字呢?后人推测,想必是当年汉武帝听闻秦始皇泰山封禅,对山神傲慢无礼,结果山神一怒之下骤降暴雨,阻碍封禅。几年之后,秦始皇身染重病,正逢天外飞石落于泰山之前,石头上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其实,这句话人为的成分居多,但始皇帝却不知,胆战心惊而死。始皇帝一死,秦二世胡亥遂将天下葬送了。汉武帝怕重蹈秦始皇的覆辙,不敢过于狂妄地在石碑上大谈特谈自己的功勋,因而索性什么都不写,叫后人自己去揣摩。

武帝的用心果然巧妙,难怪明代人邹德溥在《无字碑》诗里这样写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当真是不置一语,道尽千万。

然而,人们仍是不能完全肯定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毕竟,一切都是根据史书所言进行推测。关于无字碑的身世仍旧是千古谜题,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