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198

第198章 潘金莲真伪之谜

《水浒传》里描写的武大郎奇矮,不足三尺,靠卖烧饼谋生,他有一个美貌的妻子潘金莲。后来,潘金莲与西门庆有染,继而二人合谋毒死了武大郎。

武大郎一直被当做窝囊男人的典型代表而受到人们的鄙视,而潘金莲更被视为“千古第一淫妇”,承受着道义上的唾骂。他们的形象从何而来?无非是中国的两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和《金瓶梅》。

事实上,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的他们是怎样的呢?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清河县武家村人,县志和武氏家谱可以证实。武植身材高大,相貌不俗,根本不是《水浒传》中的“三寸钉、枯树皮”。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北宋徽宗钦定他为山东阳谷县令。他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平反冤狱,治理河患,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世人尊称其为“武大郎”。

武家村中有一座纪念武植的祠堂,整个祠堂由前庭院、展览厅、武植碑、武植墓四部分组成。一进武植祠堂,便可见武植雕像及为其正名的图画文字。祠堂后院有座土冢,便是武植墓。据其后人介绍,此墓始建于明代,为悬棺合葬墓,土冢原高九米、直径约20米,树木葱茏。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武家后人所立护墓碑。

1946年初,武植墓曾被掘开,村民亲眼看见里面的楠木悬棺。出土的武植骨殖长大,按照推算生前身高应在一米八以上。他是清官,无值钱的随葬品,但他也不是卖烧饼的,否则,哪有楠木悬棺和青砖垒墓?

而清河县城东北的潘家庄(后改名黄金庄),便是被武家后人称做“老祖奶奶”的潘金莲的家乡。潘金莲并不是什么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理,随武植到阳谷县赴任,两人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四个儿子。黄金庄正南15公里便是武家村。

可以说,历史的真相和我们所知的相差太远。这么多年过去了,关于他们的错误认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四处流传而为更多人所熟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无辜的他们陷于这样的冤屈处境?

话说武植在阳谷为官时,体恤民情,为民请命,名声很好。而当地的西门氏是“阳谷一霸”,为非作歹,民讼不断。武植不畏强暴,为民伸张正义,因此得罪了西门家族。西门氏对武植怀恨在心又没什么办法,就编排一些武植的坏话到处宣扬。

就在这时,武植的同窗黄堂家遭大火,黄堂便到阳谷找武植求助。他来到阳谷县一住半月,因武植一直忙于政务,只是来的当天见了一面,便再也没有见到武植。黄堂以为武植不想资助他,故意避而不见,一气之下回到清河县。一路上,他为泄私愤,在道旁、树上、墙上写了很多武植的坏话,还编排西门氏与潘金莲的“绯闻”诋毁武植。回到家中,只见一座新盖的房屋亮亮堂堂,他很奇怪,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武植得知黄堂的遭遇后就派人送来银钱,并帮忙盖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再告诉黄堂,可是……黄堂懊悔不已,但已经晚了,民间已传得沸沸扬扬,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清誉毁于一旦。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如同一个娱乐记者一样,没有弄清楚事实,将听来的东西经过加工整理,给武潘二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名誉上的损失。

但他的后人却深明大义,努力为蒙冤的夫妻昭雪。黄堂也因太过自责而最终自杀。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着武大郎夫妻的真实一面。但千百年来民众中流传的形象已经铁一般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