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146

第146章 屈原为何于“鬼节”投江自尽

综观屈原一生,不得不感叹他作为一位政治家与改革家的失败,也不得不为他那崇高的理想与伟大的事业而惋惜。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而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诗词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

屈原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制定,主持外交事务。屈原主张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诽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因竭力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逐出郢都,流放汉北。后又因小人的谗言,被楚顷襄王再次逐出郢都,流落江南。

奸佞小人的中伤、昏庸帝王的放逐,让屈原有志难舒。面对楚国之危难、民生之多艰而无可奈何,屈原唯有带着满腔愤懑,投身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之日,正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楚郢都被秦攻破的日子。而据国内专家考证,屈原在世时,农历五月是楚国南方的凶月,五月初五是凶日和鬼节。为何屈原会选择这么不吉利的一天了结性命呢?

溆浦屈原学会副会长舒新宇认为,屈原早已萌生了“忽乎吾将远行”的离世思想。在《离骚》中,屈原两次说到要像彭咸那样投水而死。彭咸为殷朝贤臣,当年因进谏不成而投水自尽。此后,屈原在《思美人》、《悲回风》中同样多次提到“彭咸”。舒新宇认为屈原的投江自尽,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深思熟虑,当然会有一番精心安排”。

舒新宇所说的“精心安排”,便是屈原追随舜帝而去。屈原在《离骚》开篇便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来表明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而舜帝是楚人的太阳之神和光明之神,并且楚人同样是在五月五日祭拜舜帝。舒新宇认为,屈原在创作《涉江》时,就想象自己跟随舜帝畅游昆仑瑶圃,“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有意在舜帝的祭日及太阳开始升起的这一日投江,以便与冉冉上升的太阳融为一体,与心仪已久的先帝尧、舜以及忠臣彭咸共聚首,去完成他在人间无法实现的抱负与理想。

此说不过是后人研究所得。也有人认为屈原是听闻郢都被秦攻破,一时悲愤交加,感慨万千,既然有志救国却回天乏术,唯有以己之死祭奠国之亡魂。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除了已在汨罗江底沉睡千年的屈原外,又有谁能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