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2954100000011

第11章 西汉巫蛊连环案之谜

西汉巫蛊连环案,诱因是汉武帝沉迷于黄老巫蛊之术,引发嫔妃之间的斗争,但牵涉进来的却不仅仅是后宫,而是整个朝廷,并最终引发了“太子谋反”的惊天大冤案,导致汉武帝晚年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在悔恨与哀痛中死去。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大半生所行功德可抵黩武之过。然而,一个小小的巫蛊之术,却令武帝千古功名毁于一旦。难道巫蛊之术竟可怕如斯吗?其实,真正可怕的应当是人心才对。

巫蛊连环案的事情起源于汉武帝的一场幻觉。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三月赵敬肃王刘彭祖去世,夏季又逢大旱,宫外尚未安定下来,宫内就出现嫔妃以巫蛊互相攻击的事件。本来,嫔妃用厌胜之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时,武帝也未放在心上。哪知道嫔妃们的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变成泼妇骂街,互相诬陷对方用巫术诅咒皇上。汉武帝见状心烦得很,一怒之下就处死了大量宫人和一些外戚臣子。但他总是梦见有人在用木人诅咒他,一时间寝食难安。有一天,他正坐在建章宫内养神,仿佛看到有一个男子带剑走进中龙华门,本来应该重兵把守的中龙华门却无人出来阻止。

汉武帝认定那男子是来刺杀自己的,于是大声叫喊。哪知道,男子扔下剑隐遁而去。吓出一身冷汗的汉武帝大叫侍卫护驾,并派人在皇宫内翻查,却一无所获。其实,武帝一生杀人众多,很可能因为心中有鬼,产生了有人欲找自己报仇的幻觉。但彻查的结果让他非常失望和生气,不但没有找到刺客,反而在后宫翻出大量的木偶和咒符。武帝认为是有人用巫术制造神魔来刺杀自己,此事不查不行。于是,“巫蛊案”就这样掀开帷幕。

君主身边最不乏的就是小人,“巫蛊案”本来可以很快地过去,有人却诬告当朝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施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公孙贺的夫人君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汉武帝与公孙贺关系素来亲密,公孙敬声也因父亲的关系担任太仆一职,负责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可是,偏偏公孙敬声不争气,骄奢淫逸,贪财好色,收受贿赂,结果被关了起来。于是公孙贺抓了到处劫富济贫的阳陵侠客朱安世,想要借此立功,帮儿子将功赎罪。

朱安世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就托人上书汉武帝,称公孙敬声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派遣巫师在天子所驰的马路上埋木偶人诅咒天子。天子马路本来就是公孙敬声的管辖范围,朱安世这一告发有理有据,汉武帝立刻相信此事,就逮捕了公孙贺一家,交给当时著名的酷吏杜周查办。杜周公报私仇,不但杀了公孙贺父子,还将阳石公主和与本案没有什么关系的诸邑公主一起杀了,只因诸邑公主与卫子夫弟弟卫青之子卫伉是表亲,而卫伉与杜周结了怨。

虽然死了一群人,但汉武帝还是认为有人想要害自己,便将“巫蛊案”交给宠臣江充查办。江充是个靠裙带关系和故意装出来的“公正无私”而取信于武帝的人。巫蛊案由他来办武帝相当放心,没想到江充却将个人恩怨融入查案当中。此时,他最想扳倒的人就是太子刘据。之前两人曾有过恩怨,江充曾经抓了刘据的亲信,刘据向江充百般求情,江充却一意孤行,结果得罪了刘据。其实,刘据对此事早已忘到脑后,他也并不是记仇的人。但江充的小人之心却不这样认为,只想着借巫蛊案诬陷太子和皇后卫子夫。不过,汉武帝对刘据疼爱至极,江充几次搞鬼都没有成功,倒是刘据看出江充的歹心,一怒之下发动政变,杀了江充一干人等。

已经深居简出、在长安城外甘泉宫养生的汉武帝不明事由,只知道太子杀了自己的近臣。恰在此时,有人在武帝耳边不断吹风,说太子想要谋反。一开始,武帝并不相信,便派了侍从去长安城探听情况。侍从到城外转了一圈,发现守备森严,没敢进城,转身便跑回甘泉宫禀告武帝,太子的的确确是造反了。或许是刘据倒霉,也可以说是汉武帝昏聩,他就这样听信小人之言,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谋反之心。于是,他敕令丞相刘屈牦:立即发兵出击,对造反者一律杀无赦。刘屈牦本来无心害太子,无奈天子之命不能违抗,便派兵攻打长安城。

刘据根本没有造反之心,哪里有重兵抵抗宰相的军队,只得发动百姓死守长安。但百姓知道“太子造反”之事大逆不道,刘据大失人心,最后兵败如山倒,逃离了长安。没过多久他便被找到,此时刘据已自缢而死,其母卫子夫在他之前已上吊自尽。

一年以后,汉武帝才查清楚,原来是奸臣搞鬼,害死了皇后和太子。此时除了为太子平反、追封之外,再没有什么能够挽回。

小小的一桩巫蛊案,在皇帝的疑神疑鬼和小人的借题发挥下,在汉王朝宫廷内外掀起了长达数年的血雨腥风。到头来却发现是误会一场,也没有任何人对此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