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2953800000022

第22章 在复杂的社会中遇见幸福的自己(4)

如果你喜欢将嘲笑鄙夷的目光“肆意丢弃”在别人面前,那么,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就势在必行了。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人人思维一致,是不现实的。换位思考,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你就会欣赏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抛下鄙夷,以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一切。

3.对于自身某些无法克服的弱点,不要过于介意

我们不应当只注重自身的优点,而鄙视自己无法克服的弱点,因为说不准在何时何地,你的弱点就会带来不可思议的益处。当年50岁的英国胖人乔治到美国旅游。他感到腿部轻微一痛,并没当回事。然而,没过多久,他的左腿就开始肿胀,甚至一度昏厥。第二天,乔治来医院进行了血液检测,医生证实他被致命的“黑寡妇”毒蜘蛛咬伤了。医生对乔治说,他能大难不死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由于乔治体重超过127千克,身上全是肥肉,蜘蛛的毒液无法迅速渗透、扩散,从而使乔治得以“蛛口余生”,从死亡边缘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幸亏乔治没有减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他人的刺耳言语,你需要放下伤害

◎苏东坡“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佛印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便叫书童带回。苏东坡以为佛印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加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这时苏东坡是又惊又怒,马上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愤怒地说:“佛印,我们是至交道友,你就算是不认同我的修行和我的诗,你也不能骂人啊!更可况,骂人也是有违出家者之道啊!”佛印禅师闻听完此番言语,大笑地说:“你诗中说‘八风吹不动’,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匆忙过江来了?”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白:

寒山老人问道:“当世人谤我、辱我、轻我、骗我、欺我、笑我、恶我,当如何处之?”

居士答曰:“只是忍他、让他、耐他、由他、教他、避他、不理他,过几载,你再看他。”

在这个世间,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加上个体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有一些磕磕绊绊以及言语上的冲突,生活中也时常会有一些无法避免的过节。面对他人刺耳的言语,如果你想要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就得放下伤害,学会宽恕。

当我们提到“宽恕”理念时,往往能听到类似这样的叹息:“对于那些对不起我的人,说话伤了我的心的人,我为什么要宽恕他?我又不是什么大圣人!”“我也很想宽恕他人,但我就是做不到!”“我觉得我已经宽恕了,可是为什么总是有一种痛苦感萦绕内心,挥之不去?”这是因为宽恕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行动,它更是一连串的“正念”所累积出来的“心胸”。宽恕他人,并非是听几次演讲或阅读几本关于“心灵鸡汤”的图书就能获得的经验。

宽恕与个人的无知、恐慌、逃避、自责、封闭、抗拒等等隐藏的心态联系密切,我们必须一个结一个结地化解掉那些内在的障碍,才有可能参透宽恕的真谛。如果你无法宽恕,那么痛苦的人会是你自己,因为怨恨和愤怒是附着在你身上的,被你所怨恨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将刺耳的言语放下,进而自我治愈受伤的心灵呢?下面的想象练习是个不错的良方,将让饱受痛苦的你再次遇见幸福的自己。

1.想象你在一个中等大小的白色房间里,没有任何家具或装潢,只有四面墙壁,还有一扇前门和一扇后门,都是打开的,而门外是一片漆黑。

2.你可以把自己放在房间的任何地方——在墙角或是靠近天花板的地方飘浮。

3.现在,在头脑中想象他人的刺耳言语开始走进房间里。它们从前门外的黑暗世界走进来,一次一个,然后又鱼贯地从后门离开。

4.每句刺耳的言语都赋予其一种形象:你可以想象它们是戴帽子、身穿黑色大衣的黑道分子。它们也可以是其他形象,比如会飞行的扫帚、用蹼摇摆前进的小狗、扭腰摆臀的猴子等。当你对某个形象厌烦了,就换一个形象。只要有新的刺耳言语闪入你的脑海,就放一个黑帮分子、一把扫帚,或一只小狗从前门走进来。

5.当刺耳言语闪现在脑海时,千万别抗拒,也别一直惦念着它。让它自己穿越房间,从后门出去,然后消失在黑暗里。你只需做个目击者,有时你可以笑一笑,但不能批判。持续地观察,直到每个刺耳的言语开始丧失重要性,而你感觉跟它们越离越远为止。

6.在这个白色房间里,你见证每一个刺耳言语的离去。然后,放下它们带来的伤害。

放下伤害,选择宽恕是一项技能,你践行得越多,就越容易做到。多加练习有十足的益处。当然,宽恕要比技能更多一些,它是能发展出善心与德行的态度。当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不断践行宽恕,它甚至可能成为你的自我认同以及你这个人的一部分。当你真正理解并且践行宽恕时,它能改变你的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

宽恕是开启复合的一扇门,但并不包括相信不值得信任的人。即使伤害者不思悔改,你也可以做到宽恕并重新恢复生命的平静与健全。决定权掌握在你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受伤害的人都可以选择宽恕,但是你只能宽恕那个人对你做的事,你并无法代替另一个人宽恕这个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因此,我们同样尊重受害者选择不宽恕的权利。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不偿还我借给你的钱,反而诽谤我见利忘义,我可以不计较,但是我不能说你可以不必偿还欠他人的债务。

此外,放下伤害、选择宽恕,也不完全等同于既往不咎。如果你因为他人的言语诽谤,是过去某个不公义事件的受害者,因害怕历史重演而无奈地保持沉默,这并不是真正的宽恕;宽恕也不需要继续困于受虐之中;宽恕既不需要接受不公义,也不是自以为是的正义,以为自己在道德上胜人一筹,所以一方面为自己的高贵情操和慷慨大度洋洋自得,一方面却还惦记着那个言语诽谤自己的“敌人”,念念不忘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承受煎熬。宽恕的意思单纯是,你不愿意再为一桩陈年旧事而把愤怒越养越大,从而毁了你的生活。

▲面对他人的骂怒过失,你需要放下愤懑

◎智者不以愤懑还牙

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婆罗门愤懑恶言地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嗔火。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当然有,瞿昙呀,何必问此!”

“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

“瞿昙呀!那是当然的啊。”

“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佛陀以慈眼盯着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所以我不接受这个菜肴!”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对愤懑的人,以愤懑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懑的人,不以愤懑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懑,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 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

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不久,成为阿罗汉。

祖国传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曰:“怒伤肝。”通俗地说,即愤懑产生的不良情绪会严重损害肝脏的健康。而肝在人体生理功能上的作用又举足轻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肝脏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

这就意味着,愤懑产生的不良情绪对人体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人在愤懑生气的时候,大脑神经高度兴奋,会引起皮肤的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与阻滞造成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减少,皮肤便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紫色。经常发脾气,肤色就容易变深,甚至发黑。同时由于愤懑所致毛细血管收缩或痉挛,可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循环障碍,输送至皮肤的各种营养物缺少,于是皮肤逐渐干燥、萎缩、起皱、疏松、枯黄、失泽、甚至死亡。

在愤懑的不良情绪下,人体一些细胞还容易变性,进而引起色素沉淀、黄褐斑、雀斑、痣等,尤其是老年人更为突出。除此之外,愤懑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会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愤懑至极,还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做出一些鲁莽或过激的举动,进而导致打架斗殴,更有甚至,会导致杀人。与此同时,愤懑导致的反常行为还会对大脑中枢形成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如此一来,极易导致脑溢血。

一个人如果生气时间持续5分钟的话,则不亚于两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据此,科学家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在人际相处过程中,倘若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不仅容易伤身,还不利于解决问题,更容易伤害彼此的交情。既然愤懑有损健康并容易引发悲剧,人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放下愤懑,做到不生气。接下来的这些建议能够有效引导易怒者逐渐放下一颗易怒之心,学会沉着冷静地处事,游刃有余地在人际场上左右逢源。

1.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没有必要为小事一桩而心生怒气”。

2.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权利。

3.每当要发怒时,冷静下来花几分钟想想你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

4.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发怒时,便及时提醒你。

5.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告诉自己“发怒的确是在做一件傻事”。

6.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发怒的言行。

7.试试推迟发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便可自我控制。

8.提醒自己“生活愉快胜过金钱富有”,发怒实在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9.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

▲面对他人的肆意褒贬,你需要放下毁誉

◎宠辱不惊,只管自己埋头苦干

当年美国工程师查尔斯要建巴拿马运河时,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毁誉不一,有人夸奖他勇敢坚毅,也有人骂他异想天开。但是他对这些毁誉一概置之不理,只管自己埋头苦干。有人问他对于那些批评有什么感想,他回答得十分适当,他说:“目前还是做我的工作要紧,关于那些批评,日后运河自会答复他们的”。

后来运河果然如期完成,一时又是议论鼎沸,但现在却是众口一词地争相夸奖他了。他自己怎样呢?到播音室去致答谢词吗?写文章去反击从前攻击他的人吗?或者站在第一艘通过水闸的船上,接受欢呼?

当第一艘船由大西洋通过运河至太平洋时,有一位来参加揭幕典礼的英国外交官,也坐在船内。事后据他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查尔斯先生并没有搭乘这艘船,他只是在运河岸以北看着我们的船开过。后来,我们又在河岸上看见他穿着衬衫站在水闸上,正观察开关水闸的机器。船开过时,有人对他三呼万岁,但不等他喊到第二声,他已走开。”

放下毁誉,也就是做到宠辱不惊。即受宠受辱都不在乎,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宠辱不惊,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有能力在乎而不在乎的潇洒和淡定;宠辱不惊,不应该是我们无奈选择后的、给自己下台阶的话而已,因为这样的“宠辱不惊”并不能让人真正感觉到幸福。

当一个人有选择权利的时候,“宠辱”才能“不惊”,这时的“不惊”意味着你被别人宠之时,你不仅有能力拒绝,而且有能力理所当然地接受;对方辱你,如果你不在意,不放在心上,你会继续为他做工。反之,如果你在意,你可以潇洒地说一声“sorry,我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后华丽地转身离去。

在社会中行走,对于宠辱、毁誉,人们通常情况下都能大方地,甚至是满心欢喜地接受宠和誉,却难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辱与毁。举个例子,有些人在备受他人宠爱和赏识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惊”,同时清楚这是对方明察的结果,从而心怀感恩。但是,他们在备受他人欺辱和责骂的时候,却难以做到“不惊”,更遑论“看庭前花开花落”了。事实上,他们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别人,不是因为环境,不是因为经历,而是思想和情绪在作怪。因此,我们说要想放下痛苦,就得放下毁誉,不束手做负面思想和情绪的奴隶。

1.秉承“让事实自己去答复那些批评”的原则处事

“让事实自己去答复那些批评”——这真是指示我们治事方针的至理名言,这样做比连篇累牍的吹嘘要强过千万倍。除非“吹嘘”在你的事业成功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商业上的广告等,否则你还是不用为妙。我们的名誉,将来自有我们所成就的伟大事业来宣扬。在成功之前,一味吹牛,不但无济于事,反将使你分心疏忽,减低你成功的可能性。

2.耐得寂寞,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容不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也不是碌碌无为地虚度年华,更不是逆来顺受的软弱,而是一种无须声言的厚实,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是一种明达事理的智慧,是一种崇高的美德。一个人能在喧嚣纷扰的人世间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这就是成熟的标志、是力量的表现,这就叫“拿得起、放得下”“宠辱不惊、来去无意”,进入了洒脱通达的境界。

3.像隔岸观火般置身于毁誉之外

试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自己,就像隔岸观火般置身于毁誉之外,这样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晰,不至于为自己的思想、情绪所局限,动辄就为别人的肆意褒贬而大喜大悲。

事实上,面对他人的肆意褒贬,做何反映,其实是一个心态问题。当你经历了风雨坎坷大起大落,看透了得失与成败,自然就明了人生的意义与真谛。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把握现在拥有的、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面对他人的肆意褒贬,智者总会“任尔风吹浪打,皆自若泰然”地处理好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