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2953800000002

第2章 在平凡的生活中遇见幸福的自己(1)

▲面对阴晴圆缺的生活,你需要放下得失

◎不要过于计较兰花的得失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一天,禅师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禅师云游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

弟子们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点缀寺庙,愉悦性情,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故事中的禅师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并不计较兰花的得失,也就是说,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所以,他能保持一种惬意和幸福的感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尽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们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失去了则可惜可叹。每有所失,总要难受一阵,甚至为之痛苦。

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掷了下去。旅客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把它掷下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他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这体现出老人一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

与此相反,一个小男孩玩耍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进去,结果居然拔不出来。父亲费劲了力气也帮不上忙,遂决定打破花瓶。但在此之前,他决心再试一次:“孩子,现在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向我这样,看能不能拉出来。” 小男孩却说:“不行啊,爸,我不能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由于舍不得放下一分钱,从而失去更多呢。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要抓住什么、放下什么,需要考虑哪些是应该提起的,哪些是应该放下的。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遇见幸福的自己。面对得失,故事中的一老一少截然相反的态度再次启示我们,患得患失堪称人的精神枷锁,只有放下一些无意义的东西,方能获取本属于我们的,包括幸福、满足与自由在内的一切。

我们不否认,人生短暂,为了不虚度光阴,使生命尽可能卓越地燃烧,我们应该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业绩。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尤其是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钱——那种只要出卖良心或尊严就可以得到的金钱。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放下过重的得失心,秉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呢?

1.明白有得有失是一种规律

人生不会总是在失去什么,也不会总是在得到什么,有得有失是一种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得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甚至是“看破红尘”,碌碌无为地苟活;也有很多人常常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拍手称绝,这两种心态都是应该予以摒弃的。正确的态度是: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经常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这样,大而言之,有益于社会;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

2.明白有时候得与失是相对的

我们要坦然面对并承认失去的现实,不能总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事物之中。要知道,有时候,得到和失去其实是相对的。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为失去一些,可能会意想不到地得到另一些。俗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得也正是此理。与其为了失去而懊恼,不如全力争取新的得到。总之,放下并不一定是损失,而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大步跃进的前奏或序曲,这样的失去,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吗?

3.明白快乐的本质不在于得到,而在于放下

快乐的本质也不在于得到,而在于放下。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无穷尽的,满足了第一需要,就会有第二需要,满足了第二需要,就会有第三需要……“得到”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概念,“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个个愿望满足了,一个个愿望又滋生了,所以,“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唯有放下,才会有真正的坦然与轻松。快乐源于知足,知足却源于放下,放下得越多,就越容易知足,知足而乐,知足而遇见幸福!

4.学会通过比较获得良好心态

科学的比较应该是自己和自己比,把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努力拼搏,且通过努力进步了,收获了,即使别人已达到小康,你才是温饱;别人已有了一笔可观的存款,你却仍然囊中羞涩,也不应该自惭形秽。

5.学会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

我们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幸福的感觉,就得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使之有理、有节,达到平衡适中,以免内心的激情狂潮过于汹涌而乐极生悲。再有,人的一生,不求利,不求名,只求有个真实的自己,走自己的路,就不容易患得患失。

▲面对生活的不尽人意,你需要放下抱怨

◎不如意时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三圈

古印度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和人争执、生气时,他都会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地上喘气。几十年光阴弹指而过,逐渐年迈的爱地巴变成了附近最富有的人。即便如此,与人争论、生气的时候,他仍然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经非常广大了。爱地巴说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闲心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接着努力工作。”孙子又问:“爷爷,你现在是这里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何必跟一个穷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也就消了。”

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三圈。爱地巴真的很智慧!不是吗?他能把生活的现状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解释,并获得进步的动力。抛开烦恼与不快,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就像爱地巴一样,当我们不名一文时,我们要把时间花在有益的地方,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抱怨;当我们拥有很多时,比起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所抱怨的这一点小小的失利又算什么?无论在哪种境况下,抱怨都是不必要的。抱怨与生气、忿怒一样,是无能的表现,而且会让事情越变越糟,甚至会毁掉你的一生。不抱怨,享受生活的美好,享受已有的一切,把精力花在该花的地方,可以为我们赢来我们想要的,与此同时,也能够赶走烦恼和忧虑。

有些人抱怨自己的男友或者丈夫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那么请想想自己是不是夸大了别人的缺点?不妨换位思考,自己如果身处其位,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问问自己有没有想过男人生在世上所要承受的压力,想想是不是给他足够的关心和体谅,是不是自己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些人抱怨天气不好,一场大雨害得你出游计划取消,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看书消磨时间。其实天气怎样改变是人无法控制的,不可能随你的心情而改变,你想要旅游的时候就艳阳高照,而你想写首抒情小诗的时候就阴雨绵绵。天气正因为多变和不可预料,人生才显得可爱,无论刮风和下雨,我们都应该欣然接受,因为刮风下雨都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有些人抱怨人际关系难处,自己的人缘不好,不是周围的人真的那么难相处吗?如果你和大家都相处不好,那就是你自己出了问题,如果你永远固执地不改变自己,那么你也永远无法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和交流,只要你宽容和理解他人,相信和他人的关系也不会那么难相处。

有些人抱怨领导对自己太苛刻。是的,也许他们是有些苛刻,但是,别总盯着别人的不好方面,想想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让你佩服的地方。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他能把你招进公司,说明他认可你的能力,而不是对你不屑一顾。你也应该对他存有一份感激,毕竟现在就业很难,我们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已经是很幸福了。

还有些人抱怨堵车,明明半个小时能走完的路程却走了一个半小时,但是大城市的交通情况就是如此啊,你享受了它为你提供的便利,也难免会受到其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再说,抱怨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会让你的车开得更快一些,而且也不是你一个人在堵车,大家都一样在等着呢。

我们每天抱怨的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样的抱怨其重量就相当于一块小石子,然而一块块小石子加起来,总重也许就是成千上万斤,一天天的抱怨加起来,也会让我们的生命之船难以前行。而生命之舟载不下太多的东西,要想让它顺利地到达彼岸,就必须中途放下累赘的东西,那些不必要、不该要的东西都应该抛之脑后,轻装行船才不至于中途搁浅或遭遇沉没的厄运。

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陷入抱怨的漩涡呢?

首先,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对待,三思而后行,不断暗示自己,自己面对的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直到这种暗示成为一种习惯。

其二,与其选择抱怨,不如付出努力。要知道,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扑面而来的一切,才是智者的姿态。

我们要明白,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人生的奇迹,都是那些最初拿了一手坏牌的人创造的。所以,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面对生活的纷繁无序,你需要放下茫然

◎“爱做梦”的林清玄

一个农夫带着他的儿子在地里耕作,累了,便坐在田头休息。儿子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在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要种地,每天就呆在家里,有人给我邮钱。”父亲笑一笑说:“你这是做梦。”儿子上学了,他从课本里知道了埃及金字塔,他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地对他说:“你别做梦!”然而,十几年之后,他成了畅销书作家,每天坐在家里写作,不断有报社和出版社给他邮来稿费,他去了埃及看金字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做梦”的人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

找个安静的环境,面对镜子,仔细想想你的影像有类似下面的这些特征吗?

*你有拿着笔发呆,或漫无目的地拿着电视机的遥控器不断转台的习惯;

*你总是很长时间地泡在网上,却不清楚自己到底对网络上什么东西感兴趣;

*考试的时候,时间总是不够用,不是因为比别人差,而是因为你答题的顺序有问题;

*毕业了,却不愿意去找工作,而是继续窝在寝室里,得过且过;

*沉浸在网络游戏中,通宵玩游戏也不觉得困;

*恰逢周一,很少花费(哪怕是10分钟的时间)去考虑一下新的一周要做什么,而是抱着一种随性心理,遇见什么事做什么事;

*别人有时会对你说:“嗨,你究竟想做什么事情嘛!”

*你有个广告文案要写,有个客户要见,还有个朋友的饭局要参加。这些事情都很急,但是你却能够花一个小时来决定先做哪件事情;

*给你一个十天的年假,你会选择糊里糊涂地度过。

如果测试的结果跟你的自画像吻合度很高,那么,你就十分有必要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生涯了。因为你目前的生活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中。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不难看出,没有明确目标的茫然生活,就好比是船没有罗盘一样,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行驶却没有航线,只能盲目地随波逐流。而一个人一旦明确了目标,下定了决心,有一种对成功的渴望,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激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没有什么能阻止他达到目标。这就意味着要想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好的结果,就得放下茫然,树立明确的目标,这种做法将帮助你迈入那10%的卓越队伍。

1.静下心来理智思考想要达到的目标,并确定它

明智的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的(反映阶段的比较详细的目标);M(Measurable):可衡量的(量化的);A(Attainable):可达到的(可以实现的);R(Relevant):相关的;T(Time-based):以时间为基础的(阶段时间内)。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此外,还要明确达成目标的原因和理由,比如,我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为了达成这目标,我必须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在哪些方面必须作出一些改变?

将目标定得高些,远大的目标使你走得更快、更远,即使仍然达不到你预想的那种速度,但也会比没有目标或是过低的目标更能催人奋进。

2.明确目标后,还要尽可能地使之具备唯一性

有一个手表定理这样说:如果给你一块手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而如果同时拿着两块手表,它们所指的时间不同,你却不敢肯定哪一个准了,反而失去了对手表指示时间的信心。因此,明确目标后,还要尽可能地使之具备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