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2952400000064

第64章 经济英才(1)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因其著作《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鼻祖。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尴尬的事情。有一次,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而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期间,他完成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亚当·斯密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着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3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亚当·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并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18世纪结束以前,《国富论》就已出了9个英文版本。人们以“一鸣惊人”来形容《国富论》的出版,并一致公认亚当·斯密是一门新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因此而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当时英国政府的许多要人都以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国富论》发表之后,被译为多国文字,传到国外,一些国家制定政策时都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这本书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

——亚当·斯密

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883年6月5日,凯恩斯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时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公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后来,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09年,凯恩斯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凯恩斯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凯恩斯是一个真正拥有胆识的卓越学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凡尔赛会议时,抗议协约国对于德国的经济制裁过于苛刻而中途辞职。1919年凯恩斯发表了《和平的经济后果》,预见了日后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暴涨和因此导致的灾难。他于1921年所作的博士论文《概率论》成为统计学的经典之作。针对当时席卷西方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于1930发表了《货币论》,于1936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尤其是后者提出了“诊治”大萧条的处方,并创立了研究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并与研究个体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和对经济现象作统计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完整的三位一体。

面对大萧条时需求不足和严重的失业现象,凯恩斯在《总论》中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桥梁、大坝等公共项目,雇用失业人员。这批人就业后用领取的工资购买食品等货物,从而刺激了对这些货物的需求,生产这些货物的厂家又会雇用更多的人。这些就业人员又刺激了另一轮的需求,增加了另一些人的就业。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而一国的总投资既包括国内投资也包括国外投资,“增加顺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强调贸易顺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

凯恩斯还有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这两部著作是其研究货币理论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脱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很多年来,关于凯恩斯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的争论一直没有偃旗息鼓,关于他的赚钱技巧和艺术修为如何高妙的传言可谓神乎其神,就是关于他与芭蕾舞演员莉迪娅的爱情甚至他早年的同性恋问题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猝死于心脏病,享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凯恩斯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对错,都比人们想象的有力量。那些自认为自己不受任何一种经济学思想支配的人,其实可能就是某个已蹩脚经济学家的思想俘虏。

——凯恩斯

钢铁大王卡内基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的墓碑上刻着一行字“这里躺着一位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强者的人”。然而,使他在200年之内深入人心的并不是他的这句话,而是那一句影响了整个西方人财富观的不朽之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生于苏格兰邓弗姆林,幼时家贫,11岁随父迁至美国宾夕法尼亚洲阿勒格尼。13岁起打工,进过棉纺厂,当过邮电员。卡内基的伟人之旅是从捡起一分额外的业务开始。因为家庭贫寒,中学都没有读完的卡内基不得不走上社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匹兹堡负责递送电报。由于工资很低,他渴望能成为一名接线员,但是做接线员要求懂电报业务,为此,他晚上自学电报,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在机器上练习。有一天,公司忽然收到一份从费城发来的电报。电报异常紧急,但是当时接线员都还没有上班,于是,卡内基立刻跑去代为收了下来,并赶紧将其送到了收报人的手中。之后,他被提升为接线员,薪水也增加了一倍。由于接线员的工作相对轻松,卡内基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商业知识,这为他后来走上商业道路,并成为钢铁大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65年,卡内基创办了匹兹堡铁轨公司、火车头制造厂以及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卡内基建立了一个面目全新的、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改变了当时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轨、铁板等中间环节层层加码,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一扫传统钢铁企业的弊病。

1872年,卡内基引进成本低廉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到1873年底,他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在随后的20多年间,卡内基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1881年,卡内基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他终于攀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亨。他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卡内基一生受教育不多,几乎是自学成才,并靠个人奋斗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终于成为亿万富翁。

卡内基发迹后,俨然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卡内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他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

卡内基早在33岁的那一年,就在日记上写了下面的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已经功成名就,卡内基踌躇满志,决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这一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当年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内基协会”,由美国国务卿约翰任会长,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该协会曾建造一艘“卡内基号”海洋调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图。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对这个协会,卡内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73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