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他们的母亲终于再次被厄运击倒,她患上了精神病,被送进疯人院。后来,母亲病愈后,她靠给人做针线活赚些钱,把卓别林送进了学校。卓别林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他总是有一种冲动,他要把自己的才能向同学们展示出来,他很喜欢诗歌和音乐。可是好景不长,迫于生计,卓别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喜爱的学校。经过父亲推荐,不满10岁的卓别林参加了兰开夏童伶舞蹈班。在这里,卓别林不仅学习了舞蹈,还想方设法学了一些其他的技艺。后来,母亲不忍心看着卓别林日益苍白、消瘦下去,就让他离开了那里。
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卓别林做过报童、佣人、干过吹玻璃工、印刷工,他甚至跟人学会了制作玩具船,并沿街叫卖。
不久,他母亲因旧病复发被再次送入疯人院,而那时,当水手的哥哥随船去了非洲。11岁的卓别林不得不一个人孤苦无依地流落街头。
卓别林一心向往当一名演员,并积极为此寻找机会。终于,他在一个巡回剧团找到了工作,这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2岁的卓别林正式成了一名演员,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他跟随戏班,过着漂泊无定、闯荡江湖的生活。
随后,他又在一个叫凯西的马戏团里做事。由于他对所刻画人物的深刻理解与表演技巧的日益成熟,他很快赢得了老板与观众的欢迎。在剧团工作期间,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不断汲取古典幽默剧的优良传统,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哑剧风格。虽然此时的卓别林经济状况大有好转,但他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滴酒不沾。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经常把自己置身于书籍的包围之中,广泛涉猎,如饥似渴,几乎是不加选择,所读的书包括叔本华、尼采、莎士比亚等人的著作,甚至是医学著作和政治论文也在其中。他急切地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
1907年,卓别林被卡尔诺剧团录用,并从此声名大震。卓别林经常随团到各地演出,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
卓别林在纽约演出时,引起了好莱坞片商的注意。1913年底,他和基斯顿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合同,正式成为该公司的主要演员,卓别林从此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
卓别林在1914年一年内主演了35部短片,其中21部是他自编、自导的。他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同。
很快,卓别林轰动全球,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夏尔洛也随之从一个小丑升华为一个有人格、有灵魂的银幕形象。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2年,美国政府决定对在法国旅行的卓别林实行限制入境。随后,卓别林决定定居瑞士。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20世纪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1954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鉴于卓别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和平事业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的特殊贡献”决定颁发给他国际和平奖金。
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
——卓别林
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卓别林
好莱坞国王克拉克·盖博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1901—1960),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最著名的男明星,1932年,一部《红尘》使他得以跻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后《一夜风流》《乱世佳人》更使他在影视界有了立足之地。1938年,他还被加冕为电影皇帝。他是好莱坞一个神话式的人物,集中地体现了独特的美国式的魅力。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他曾走运,并很有体会。”
好莱坞的明星多如天上繁星,但历来却只出现过一个正式的电影皇帝,他就是克拉克·盖博。盖博是由全美洲影迷自由投票选出的好莱坞国王,选票达二百万张之多,加冕典礼于是1973年举行,由银色专栏作家艾迪·莎利文化代表影迷将皇冠戴在克拉克·盖博头上,后冠则戴在茂娜洛埃头上。如今,茂娜洛埃的名字已没有几个人记得,但克拉克·盖博则一直活在全球影迷心中,堪称实至名归。
盖博1901年2月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加地斯地区,原名比利·盖博。他出生后才10个月,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先后将他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戚家抚养,直到2岁后父亲再婚时,才接回了他。在11岁那年盖博因家境的变迁,不得不中途缀学。
1918年,盖博离开家到附近的城市去闯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观看了著名话剧《青鸟》,从此爱上了表演,并且常常去剧院当义务报童,有时也跑跑龙套。后来,他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四处漂泊,先后干过鞋匠、电工、售货员等10多种职业。
1923年,盖博在明星剧团临时客串主角,这使他对自己的表演才能有了信心。不久,他认识长他17岁的百老汇演员约瑟芬·狄伦,并受到她的指导。
1914年夏天,他们俩来到好莱坞,并于该年结为夫妻。狄伦替盖博改名为“克拉克·盖博”,两人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奇异的一对。
一开始好莱坞并不接纳盖博,常常嘲笑他“大得像蝙蝠样的耳朵”。在饰演了一些小配角后,盖博又开始舞台表演,并在休斯顿产生影响。这时电影开始进入了有声时期,盖博流利的英语、英俊的外表,越来越引人注意。
1931年,盖博与米高梅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彩色的沙漠》,从扮演一个牛仔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先后与当时的几位大明星琼·克劳馥、嘉宝合作,一年内拍摄了12部影片,如《自由花》《残花复艳》《红尘》等,用勤奋和才华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1932年,盖博被评为好莱坞十大最卖座的电影演员之一。
真正让克拉克·盖博出人头地的影片是《自由花》(1931)。此片由李昂·巴里摩饰演正派的律师,盖博饰演反派的流氓,夹在他们中间的女主角是米高梅副总裁艾文泰尔柏格的妻子瑙玛·希拉。片中有一幕高潮戏,盖博要狠狠打希拉一个耳光。盖博担心自己这一掌打下去会打掉自己的饭碗而有所迟疑,经过导演克莱伦斯布朗和希拉本人好言相劝,盖博终于打了这一巴掌,使他成为观众眼中性格突出,狂妄而又潇洒可爱的流氓,甚至有女观众因为盖博在剧终时被人枪杀而一掬同情泪。盖博自此找对了戏路,因而迅速走红,成为米高梅的头牌小生之一。
初期,盖博曾陆续与多位当红女星搭档演出,包括与葛丽泰·嘉宝合演《苏珊诺伦克斯浮沉录》,与琼·克劳馥合演《迷惑》和《舞蹈大师》、与珍·哈露合演《夜航》和《红尘》。其中,《红尘》(1932)这部充满异乡情调的情欲电影带来了很强烈的票房反应,使盖博那种深幽默与性感于一身的表现在观众心目中建立起他的注册商标。
让克拉克·盖博大红大紫的影片并非米高梅的出品,而是他外借给哥伦比亚公司主演的低成本浪漫喜剧《一夜风流》。此片描述一名富家千金因为逃婚而离家出走,中途巧遇一名失意记者,他为了跑独家新闻而沿途照顾大小姐,不料竟假戏真做产生了爱情。克拉克·盖博与克劳黛·考白的戏对戏碰撞出迷人的火花,而导演法兰克·卡普拉素未擅长终以幽默手法作社会批判,他们合作的结果使这部小巧可爱的作品成为美国经济大崩溃时代极合观众胃口的感情宣泄品,不但卖座鼎盛,并且在1934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破天荒地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五项大奖。盖博的演技获得肯定,表演事业一路春风得意。
1935年,盖博在耗资200万美元拍摄的《叛舰喋血记》中扮演指挥士兵哗变的英国海军军官,该片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盖博本人也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1937年,盖博以绝对优势在当年举行的电影皇帝和皇后的评选活动中当选好莱坞的电影皇帝。
与此同时,盖博喜好猎艳的旧习又犯了。他首先跟合演《野性的呼唤》(1935)的女主角洛丽·泰杨搞得火热,一年之后又跟女星卡洛·林白动了真情。盖博的老妻莉雅曾雇用私家侦探追查他们的通奸证据,但盖博与林白仍暗自来往。莉雅知道已经无法挽回薄情郎的心,只好与盖博诉请离婚。此时,米高梅已推荐盖博出任《乱世佳人》的男主角。
1939年,盖博在《乱世佳人》中与费雯丽合作,饰演白瑞德。这一角色的创造标志着盖博艺术事业的颠峰,影片公映时,许多影迷都高喊:“我爱盖博!我要盖博!”一些人对盖博的崇拜已到疯狂的地步。尽管米高梅公司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使得盖博没有再次当选奥斯卡影帝,但影片获得的十项大奖,已使盖博的影响如日中天。
在一般观众眼中,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乱世佳人》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该片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实力和电影明星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使它在首映问世半个世纪之后,依然能成为全世界最卖座电影。该片从筹备到影片拍摄完成历时三年,并且耗资四百万美元,这种规模在当年来说是空前的,先后换了三位导演,但是全片风格统一流畅,看不出历经三人之手摄制,甚至最后还赢得了一座最佳导演金像奖,堪称影史上罕见的例子。
另外,片中其他重要的幕后工作人员都是在其专业领域上的一流高手。他们在电影技术上的贡献,使本片在制作上呈现出大制作的超级品质。《乱世佳人》能够在金像奖角逐中共获十三项提名而赢得八个奖座,可谓实至名归。值得一提的是:费雯丽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影后奖的英国演员,而在片中演女仆的海蒂·麦克丹尼尔也是第一位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黑人演员。
《乱世佳人》在五十多年间每隔数年便在全球各地的剧院重新放映一次,藉以使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新观众有观赏机会,这是其他电影都不会有的殊荣。而基于本片的历久不衰,商人们甚至循此要求在1990年炮制了公开征选而成的小说《飘续集》,企图狗尾续貂拍成电视剧集,但迄今因选角困难等因素而仍未成为事实。由此更反证了本片真的具有无可取代和不能模仿的超然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盖博的妻子卡洛尔·隆巴德在推销战争公债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她在临上飞机前,曾给盖博拍了一份电报说:“亲爱的,你最好去参军。”
1942年,41岁的盖博参加了美国空军,他多次执行战斗任务,很快从二等兵晋升为少校。二战期间,盖博曾参加轰炸柏林的战斗任务,希特勒对盖博的演技十分佩服,曾派出三个飞行中队,想活捉盖博都无功而返。1944年7月,战争结束后盖博回到好莱坞,此后虽主演了一些影片但他一直未能从亡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